劉心武老師你好!

你的人格我不僅從你的作品瞭解到,也從你鼓勵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縣城工人作者這件事上了解到。

當年你發表新時期文學發端的「傷痕文學」的開山之作、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最有影響力小說《班主任》,紅極一時,可你卻不惜騰出寶貴時間,點評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縣城普通工人的作品。

這個工人就是胡太玉。

他老實巴交,忠厚善良,用他親戚的話來說,「喫飯連一口好菜都搶不到嘴巴里」。

他是樂山犍為閥門廠的工人,工作積極,且業餘寫作非常刻苦,他的小說《趕馬車的藝術家》在全國成千上萬的作者投稿中勝出,發表在覈心文學期刊《醜小鴨》上,沒有想到,更得到劉心武老師你的點評!

現在,據聞,胡太玉已經去世一年!

聽到這消息,我很悲痛,立即寫下一段文字:

「驚聞胡太玉先生病逝,沉痛哀悼!願胡太玉先生一路走好,早生西方極樂凈土。

當年全國文學青年難以計數,投稿堆積成山,獨犍為閥門廠沒有任何背景的工人胡太玉的小說《趕馬車的藝術家》發表於專事發現青年作家的著名雜誌《醜小鴨》。

於萬人叢中勝出,在《醜小鴨》發作品的文學青年也許很多,獨胡太玉的作品《趕馬車的藝術家》引起當年紅極一時的、文學地位全國第一的大作家劉心武先生注意,得到劉心武先生點評。

劉心武先生的小說《班主任》轟動全國,是新時期文學的標誌性作品之一,「劃開了運動文學和新時期文學的界限,在當代文學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胡太玉因此調犍為縣川劇團任編劇,並立即寫出川劇大戲《黃菊花》。《黃菊花》演出引起轟動,又調樂山市文聯。

後來胡太玉任市政協常委五年,開會竟一言不發!

是的,他是羞澀的,他不善言談,只會做實事。

據報道,他在市文聯毫不顧惜身體,足不出戶,刻苦鑽研,廢寢忘食寫作,又出版不少高深且暢銷的著作,最後調北京某出版社或雜誌社,因癌症去世。

真的是用生命在寫作!除了小說和劇本,自學成才的胡太玉的著作還有:

《溫州商人》

《「神龍號」出擊》

《中國當代神祕現象全紀錄》

《溫州人的智慧》

《破譯<山海經>》

《眾神之國三星堆》

胡太玉先生是四川樂山犍為縣新民鎮人。他淡泊名利,但他是新民的光榮、犍為的光榮、樂山的光榮、四川的光榮、中國工人和作家的光榮!」

劉心武先生,胡太玉這位傑出的甚至不朽的工人作家所取得的成就,與你最初的鼓勵是分不開的啊!

劉心武先生,在你那裡,扶植青年作者,不是漂亮的口號而是漂亮的行動!


劉心武是中國現代著名文學作家,他與王蒙、賈平凹、莫言、梁曉聲、張賢亮、王朔、彭見明……等一大批文壇泰斗,活躍在中國文化界幾十秋,他的《班主任》,莫言的《豐乳肥臀》,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和女人》,彭見明的《大澤》……至今還歷歷在目。

時至今日,刻刊文學作品越來越稀少了,社會上不少人為了生計東奔西忙,就算得閑也是玩手機微信,或是網路文章,這些東西大部分都是通俗文學,甚至是一些議事、記敘人物花邊新聞,沒有什麼文學價值,對增進國人的文學素質,提高人的審美觀、精神道德觀沒有多大作用。我認為,在當今社會,我們如何推崇名作家?不是如何去點贊他們,如何去接觸他們,如何去獲得他們的私信、回復,而是在網路上多蒐集、多看他們的作品文章,尤其是代表作。這樣,你可從作者的文章中揭祕作者的內心世界,作者文章中主人翁對社會的影響和作用。

我真希望無論多忙,都能抽空多讀一點高品位的書籍,精神和物質財富是一個人都不可缺少的,我們中華民族要崛起,首先精神思想健康向上了,社會才會進步,百年大國夢才能實現!


幾十年前讀過他的小說,那時節的劉心武確實不錯,《班主任》開風氣之先。可是越往後越有江郎才盡之感。作家首先要以作品說話,用作品征服讀者。可是劉先生自《鐘鼓樓》後,深陷"紅學",還續寫《紅樓夢》,真讓人替他汗顏。

《紅樓夢》的偉大正是在於它的不可續寫,它的美正是因為有這一"缺憾",人間的寶物不是因為十全十美,十全十美也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以劉心武先生的學養、識見續寫《紅樓夢》,恕我不恭,只能是狗尾。

至於劉心武先生入駐頭條,至少是合法,是他的自由和權利,我等芸芸眾生無所謂喜也無所謂憂,有他,是好事,無他,也是好事,該怎麼生活還怎麼生活。文章寫得好,無名之輩我照樣點贊,文章寫得不好,再大的腕我也捏鼻而過。就是講,我只看你手上的"貨"。

上頭條不過是看看見聞,順帶說說心聲,不知劉先生有何目的。如果言語得罪了先生,望海涵。


劉老師,你好,你寫的《班主任》老師曾在作文課念過,現在回想起來,感覺文章那麼虛偽,步入社會後,現在想起來,從小學虛榮對每個人很不利,那時和現在一直是應試教育,我們的學生很能考試,但步入社會,卻一無所知,原因是與現實嚴重背離,談不上一點是素質教育。我認為,一個學生考高分,是有很強的理解能力,但步入社會後,不一定能保證自已的安全,原因是在校接觸的是自上而下的任務教程,政治性很強,比如,當寫到救落水者時,少不了:此時,他眼浮現出了英雄xXX的高大形象…。若真聯想下去,這落水者也就喝飽沉底了。見義勇為,是人的本能,即使不會泳者,也會喊人的,人人知道時間的寶貴,纔去爭分奪秒。

中國有社會責任和社會擔當的素質教育,比應試教育更值的關注,我們社會中對許多亂象的發聲,不應只是媒體報刊的任務,每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也應吶喊挺身,問題越辯越明,採納並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規章制度,這要求我們的教育必須改革,學校少些假大空的文章,少些費時耗神的形式演講,求真務實,面向社會實際,給學生思維發言的空間,只有都關心社會問題,我們的社會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社會亂象不會叢生,社會生活更加有序,這也!是我們期待的


當代作家,著名紅學家劉心武先生已於7月10日入駐頭條。。。在頭條首篇告白中,劉心武說:「頭條的朋友你們好,我是作家劉心武。。。我從1958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已經寫作61年,對寫作仍保持著敬畏之心。。。"。劉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於四川成都,曾任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主編。文采斐然,著作等身。計有長篇小說《鐘鼓樓》,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班主任》獲1978年全國首屆短篇小說第一名。其後屢獲大獎,多如繁星。。。20世紀90年代後,成為紅學積極研究者。並著有《劉心武續紅樓夢》一書,歷時數十年,書中對許多人物,做了交待。如林黛玉,沉湖自盡。薛寶釵,染病而亡。史湘雲,一路行乞。基本沿續了曹雪芹原意。。。竊以為,劉心武做為縱橫中國文壇一個甲子有餘的一員悍將,中流砥柱。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來到頭條,都是網友福音,大家說呢?


著名作家劉心武先生不負眾望,已高調入駐今日頭條。這是今日頭條媒體的光榮,更是今日頭條廣大網友與劉先生作品愛好者的光榮和機遇。

劉先生是當代文學大家,創作了大量的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學作品,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讚譽。尤其值得大力著筆的是,他在文革結束後,面對當時的我國文壇,仍然沉寂、蕭條而又傷痕纍纍的現狀,他以很大的勇氣與果敢,振臂高呼,異軍突起,以新銳的短篇小說《班主任》撕開沉重的文網,顯露出改革開放的思想曙光。給當時迷惘中的青年一代,以極大幫助和鼓舞。他以自己文學作品為時代和人民深情吶喊,啟智開蒙。接而帶動一批又一批文學新人,沿著劉心武先生等一輩文學闖將所開闢的文學新路,風生雲起,揚帆起航,前程遠大。劉心武先生可謂功不可沒。

近來,喜聞劉心武先生已轉向我國古典小說名著《紅樓夢》研究,新意迭出,影響巨大,又成《紅樓夢》研究在當代不可小覷的實力人物。

而今,劉心武先生以過古稀之年,登壇升帳頭條,我們理所當然,敬祝劉心武先生功德圓滿,隨時聆教諄諄,並再祝先生健康長壽,萬事如意!


作家的責任是呼醒塾睡的人,在這條艱難的蜀道上,前赴後繼,到達天府之國的沒有幾人。從左丘明的《左傳》,董狐之筆,屈原的《九歌》,司馬遷的《史記》,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淘淵明,李煜,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賀,李商隱,柳宗元,蘇氏兄弟,陸遊,辛棄疾,李清照,文天祥,王實甫,湯顯祖,羅貫忠,施耐庵,吳承恩,蒲松齡,乃至最悲催的曹雪芹,無不是用生命延續著這條生命鋪成的道路。

但醒者有幾人?識者有幾人,悟者又有幾人?

在國外從莎士比亞,歌德,伏爾泰,大小仲馬,司湯達,果戈裏,高爾基,託爾斯泰,奧託洛夫斯基,也無不是如此。

中國古典小說的里程碑,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中外一絕,堪與西方的斷臂維納斯比美,而且命運多舛,曹雪芹為之付出一生的代價,可以說是壓在巨崖下的紅梅,有如壓在五行山下的孫悟空一樣等待著重見天日的那一天。

劉心武先生,棄舒適的生活,不顧世俗的眼光,探索曹雪芹的原意,凡幾十年孜孜孜不倦的追求,一如曹汝昌先生為之齒髮皆落,晚年還在探索路上,不為名,不為利,只求一個真締的精神,值得我們十分的尊敬。

《紅樓夢》之所以是一座玲瓏寶塔,因為她是天下屍骨堆積起來的,不以虔誠之心難以揭開曹雪芹用心血織造成的一層又一層血衣。

劉先生入住頭條是天下紅粉之幸,對這樣一位紅學大家,只有敬仰的份。雖說見識相左,但這種用暢開的胸懷容納天下人本身就說明劉先生是一個謙謙君子。

願劉先生與大家一起為《紅樓夢》添彩,使鳳凰早日升天!


有的作家入駐頭條,網友多把他們當做空氣,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以至蔑視等等。有的作家一來,人們以懷舊乃至敬仰的情愫溫潤地打起招呼……

劉心武屬於後者,——小說《班主任》,伴隨幾代人成長起來了。《鐘鼓樓》也很夠嚼勁!

頭條,不是文壇,——民間高手如林,諸如「竹林七賢」之輩,很多、很多!


無題

一入紅樓深似海,

萬般旖旎入夢來。

不畏大荒清夜冷,

苔如牡丹兀自開。

九樓提書


劉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紅學研究家。筆名劉瀏、趙壯漢等。曾任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協理事、全國青聯委員等,並加入國際筆會中國中心。其作品以關注現實為特徵,以《班主任》而聞名文壇,其長篇小說《鐘鼓樓》曾獲得茅盾文學獎。20世紀90年代後,成為《紅樓夢》的積極研究者,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進行系列講座,對紅學在民間的普及與發展起到促進作用。2014年推出最新長篇小說《飄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