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548  

午後參與首次南下高雄舉辦的Design設計小聚論壇,以「音樂。新獨立時代」為題,由五位音樂相關領域前輩分享高雄獨立音樂觀察。

獨立音樂,過去常以地下音樂稱之,相較於流行音樂,無論是資源、市場等都是較匱乏的,但就音樂作品來說也因而少了許多限制與偶像包袱,因而樂團常會在作品中很真實地唱出對社會的關懷、對公共議題的批判或是對鄉土的感受等,就某方面來說也是種社會運動。

很喜歡這次的講座的安排,從社會觀察作家張鐵志對於搖滾樂與社會運動的關係,論述獨立音樂發展脈絡後,再以加拿大華僑返鄉打造高雄The Mercury 水星酒館老闆Don分享歐美與臺灣獨立音樂的環境差異,再到近年由地方發起的蚵寮音樂小搖滾芷玲姐分享當地生活與音樂祭的種種連結等,從這三位講者的言談中可初步勾勒出獨立音樂在高雄的景緻。

合作,讓我們更喜愛音樂。

這是大象體操貝斯手凱婷對於本次主題的回應,對於過去樂團常自己玩自己的,而新的獨立時代應是合作,藉由更多種跨域的嘗試,除了能相互成長外,更能與同領域或其他領域產生連結,這也是大象體操的創作理念,因此也延伸出「合作運動」,藉由他們玩團的經驗轉化成音樂紮根系統,讓喜愛音樂的年輕朋友們能有基礎創作能力,能從簡單的即興開始這趟旅程。

近年來公民意識的抬頭,獨立音樂也因而更受關注,從島嶼天光獲得最佳年度歌曲一事來看,音樂不但陪伴支撐著我們走過,也是重要的社會紀錄,流行樂之餘,也聽聽看獨立樂團的聲音,也許能再林生祥的作品中認識客家文化,在巴奈的聲音裡聽見原民故事,再滅火器的歌聲裡聽見海港城記憶,藉由音樂,讓我們與這個社會有更多的連結與體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