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0824_10207291095943133_8606422770936963949_o 


50年前的少年合唱團,於今日在課程尾聲再次同臺即興演唱,默契猶存,他們的歌聲與表演味道,令人不得不起身安可!很幸福的週末音樂課!

面臨過去臺灣歌曲的凋零與斷層問題,反映到日前仍讓我們思考著「臺灣文化到底是什麼?」的總體問題上。致力於臺灣音樂傳承推廣的簡上仁老師,於南部地區開設相關研習課程至今已邁入第七年,對於著個志業仍繼續努力的推動中,此一精神十分令人動容。

文化的發展與臺灣史的演進密不可分,而最主要的即是主政者當時的影響,面對臺灣豐富的殖民史,最原味的臺灣音樂也隨之有了不同的新面貌誕生與消逝,目前的流行樂壇中已不見其蹤影,當然這也反映到市場的認同與接受問題了。

以臺語創作的歌曲就能代表臺灣風格?對簡老師來說並不如此,長年研究臺語語言聲韻與最原始的臺灣風格音樂下,若要能在國際上展現出獨特性,必須從音樂本質思考,並不是單以語言創作,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1945年後的臺語歌曲常借取日本音樂填詞做為臺語歌的日本味臺灣歌。
從音樂史的發展談到島嶼天光等社會意識與關懷下的產物,從戒嚴到解嚴的音樂發展無不圍繞著我們的生活與政治,對於臺灣樂壇的商業取向與獨立樂團之間的發展與對臺灣風格音樂推動的種種思考,改變了我對於過去臺灣文化的想法。

既寶寶音樂會後,這場音樂會是我參加過最有歲月感的音樂會了!

這次的臺灣音樂傳習計畫課程中,我算是最年輕的學員,同學們都是來自各行各業對於音樂有份熱情的前輩們一同參與,雖然年紀有的都高達爺爺奶奶歲數了,但他們對音樂的創造力與臺語歌曲的愛滿滿,有的在退休後還積極的考取音樂碩士學習理論作曲,有的則是在墾丁國家公園當導覽志工,結合吉他創作寫歌藉由歌曲導覽,還有好多好多努力寫詞希望對鄉土教育有所貢獻的老師們,這種對音樂的堅持令人動容!

課程最後一天在舞臺上上課,以學生、表演者與觀眾的身分作為最後的能量充電,十分過癮!集結了南部各課程學員的經典創作歌曲,首首寫出對故鄉對土地的各種風情,加上每位創作者分享著音樂故事時,思緒馬上藉由音樂從高雄街景、衛武營到嘉南平原,再飛到臺南南門公園,再南下到恆春尋找古調,字字句句封存著臺灣的美。

臺灣音樂? 臺灣的文化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簡上仁老師有了答案,因而也積極努力的推廣,希望向下紮根,也希望世界能藉由臺灣獨特的音樂風格聽見臺灣,老師不吝將過去一甲子的經驗分享,每每在課堂中更是分享許多對於音樂對於文化的視野與思考,很多衝擊,謝謝國寶音樂家簡上仁老師這段時間的啟發與激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