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的發展每個時期各有不同,那麼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又有哪些著名麼畫家,繪畫有什麼發展,那個時期美術的發展受到抗戰的影響又哪些,體現在哪裡,有什麼故事嗎


這個問題太大了,我以前看過一部《抗日時期的漫畫》,回頭拍給你。下面是網路的一些材料,希望對你有用。

林夫《全國抗戰》 1938年 14.1×18釐米

1931年8月魯迅在上海舉辦暑期木刻講習班

1935年徐悲鴻在廣州參觀木刻三人展(賴少其、陳仲綱、潘業),與在展場的賴少其、伍千里合影

  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國各界民眾奮起投入到抗日救亡的鬥爭中。而文藝界有識之士走在社會各界的前列,用自己手中的筆及其他藝術形式開展抗日救亡宣傳,並組織起各類的藝術團體,凝聚成一股強大的抗戰力量。以漫畫社團形式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在此時異常突出。從城市到鄉村,從沿海到內地,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可以說「抗日的炮聲到哪裡……抗日漫畫就出現在哪裡」。同時,木刻版畫社團組織也在硝煙炮火中迅速發展壯大。

  版畫社團的分佈和創作

  20世紀30年代是民國美術史上的繁榮期,培養和造就了大批專業的美術人才。這不僅促進了藝術創作的發達,也為新興版畫社團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人才資源。特別是1927年魯迅、田漢等人倡導的新興版畫逐漸興起,提出了美術家應走出「為藝術而藝術」象牙塔,使藝術更加貼近社會生活。

  當戰爭爆發時,受振興繪畫藝術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的驅使,木刻藝術家們快速地組織起眾多的新興版畫社團,木刻版畫藝術以其特殊的戰鬥性、批判性和宣傳性迎合了當時號召全民抗戰的需要,體現了其他社團所不具有的優勢。其中成立版畫社團最多的當屬上海,另有杭州、重慶等重要城市。

  1930年8月,左翼美術家聯盟在上海成立,該組織是以1930年2月成立的上海時代美術社和1930年5月成立的杭州一八藝社為基礎,在魯迅先生的倡導下開始進行木刻創作。此後不斷有其他版畫社團成立,如 1931年的上海木刻講習會,以及1932 年由陳卓坤、顧洪幹、鄭野夫、倪煥之等人在上海組織的野風畫會,這兩個組織都是以創作木刻為主的社團。他們經常深入工廠,瞭解工人的生活,蒐集素材進行創作。

  上海地區的版畫社團還有木刻研究會、MK木刻研究會、春地畫會、無名木刻社等。這些社團曾自費手拓出版了一輯《木版畫》。此外,其他地區的如現代木刻研究會、平津木刻研究會、廣州現代版畫會等社團也相繼成立。儘管這些社團當時處在白色恐怖和「左」傾盲動時期,活動受到種種限制和阻礙,但仍此起彼伏,前僕後繼,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除了社會團體,美術學校也成立了眾多的版畫組織,如1934年6月成立的廣州現代版畫會即屬此類,主要成員有李樺、唐英偉、胡其藻、賴少其、陳仲剛、劉侖等。他們創作的木刻作品在當時是最多的,所舉辦的展覽和出版的刊物也是當時其他木刻社團比不上的。還有1934年於廣東汕頭由張望、鍾步清、陳鐵耕、謝海若等人發起組織的新野畫會等。

  事實上,這些成員有一大部分是窮學生或者不富裕的社會青年,經費大多都是會員從自己的生活費中節約措集,或者靠社會募捐,經費來源非常不穩定,因經濟窘迫而解散的新興版畫社團為數不少。

  在木刻社團最初發展的七八年裏,沒有全國性組織,彼此間的聯繫比較困難。為了參加抗戰,每個木刻工作者都有組成全國性組織的迫切要求。於是在1937年,勤中鐵、劉鳴寂等人組織成立了重慶木刻研究會,這是抗戰大後方第一個木刻社團。1938年,胡一川、羅工柳、彥涵等人在延安發起了魯藝木刻工作團,深入敵後開展抗戰宣傳,其主要成員為陳卓坤、陳鐵耕、顧洪乾等,他們均曾是杭州國立藝專的學生。另外,杭州一八藝社被迫解散後,該校進步學生又發起組織木鈴木刻研究會。

  木刻藝術具有直觀的強大的感染力和戰鬥力。由於抗日救亡的需要,木刻創作隊伍不斷壯大,中華木刻界抗敵協會、中國木刻研究會、中華全國木刻協會和中國木刻作者協會等全國性的新興版畫組織相繼建立,使得木刻藝術開展抗戰宣傳的活動更為便利,力量更為統一。

  報刊是木刻作品面世和圖存的重要陣地。抗戰時期,木刻藝術牢牢佔據了這種陣地,當時全國性的木刻專業刊物就達40種以上,出版《戰時木刻》《旂旗》《號角》《戰鼓》等木刻專集。而地方性的木刻刊物就更多了,影響較大的有廣東大埔的《木刻陣地》月刊(1939年創刊,張慧主編)、浙江金華的《刀與筆》月刊(1939年夏創刊,張樂平主編)、福建永安的《戰時木刻畫報》月刊、江西的《戰地真容》半月刊(1940年8月創刊,羅清禎、荒煙合編),甚至小小的僑育中學木刻研究組亦編輯出版了《僑中木刻》和《僑木選集》兩種質量可稱上乘的專業刊物。

  隨著戰火的蔓延,上海等大都市紛紛淪陷,大批木刻工作者被迫轉移至內地城市和廣大鄉村,木刻工作者更加深刻地感知到民族危機,加強了他們抗日救亡的神聖感和使命感,從而創造出大量反映抗戰內容的木刻作品,促使抗戰木刻的內涵及形式得以升華。在藝術上也有些新的探索,一批優秀的作品隨之湧現,如李樺《晚歸》(1942年)、林仰崢《神聖的教堂》(1942年)、汪刃鋒《嘉陵縴夫》(1943年)、王琦《石工》(1945年)等。

  抗戰漫畫社團的成立和特色

  與木刻組織並肩抗戰的還有漫畫組織。「九一八」事變後,全國各地紛紛成立了眾多漫畫社團。1937年王敦慶、魯少飛、葉淺予等人成立了上海漫畫界救亡協會,這是上海最初的漫畫社團。同年春,以首屆全國漫畫展覽的參展作者為基本成員的中華全國漫畫作家協會在上海南郊半淞公園成立,標誌著中國抗戰漫畫運動從此有了一個全國性的組織依託。1937年9月,成都亦成立了四川漫畫社。1938年1月, 全國漫畫作家協會戰時工作委員會在武漢成立,指導宣傳活動。另外還有一些漫畫社團如全國漫畫作家協會戰時工作委員會(後改名為中華全國漫畫作家抗敵協會)、華南漫畫救亡協會、華北漫畫協會及香港漫畫協會等,都在為抗戰救亡進行宣傳活動。

  漫畫社團為了擴大影響力,宣揚抗戰必勝,都積極創辦了期刊。1937年9月, 上海漫畫界救亡協會創辦了第一個戰時漫畫刊物《救亡漫畫》, 它是抗戰初期全國抗日漫畫的中心刊物。主編王敦慶在創刊號上所寫「代發刊詞」號召全國漫畫家「與日寇作一回殊死的漫畫戰,以爭取抗敵救亡最後勝利」,表達了全國漫畫家的時代使命感。

  但由於戰爭物資器材供給困難, 有的漫畫期刊僅出版一二期便停刊,如西安的《抗敵畫刊》《抗敵畫報》,蘇中木刻同志會編輯出版的《漫畫與木刻》等;有的因日軍進逼被迫轉移而停刊, 如上海漫畫界救亡協會僅出一期的《救亡漫畫》,救亡漫畫宣傳隊編輯出版的《抗戰漫畫》,福建抗敵後援會宣傳部出版的《抗建畫刊》等。這些漫畫期刊出版雖然時間不長, 但它們在抗戰漫畫運動中的作用卻不可低估,漫畫家們正是以此為陣地,以筆當槍,打響了抗日救亡的「漫畫戰」。

  除漫畫專業刊物外, 各報刊也都紛紛刊載抗日漫畫作品, 如武漢的《武漢日報》《抗戰晚報》,廣州的《青年畫報》《環球日報》,香港的《星島日報》,成都的《新民報》,重慶的《時事新人民》《國民公報》《新華日報》等等。這些報刊定期或不定期地以美術副刊的形式刊載漫畫作品,深受讀者歡迎。

  在大後方,抗戰漫畫創作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特別是延安,自抗戰爆發後吸引了大批有志於民族解放事業的漫畫家及美術青年從上海、杭州、廣州等地前來。1938年4月,由毛澤東、周恩來、林伯渠等人發起的魯迅藝術學院(後稱魯迅藝術文學院) 成立,不僅聚集了古元、彥涵、胡一川、華君武、米穀、蔡若虹、張諤、張仃等眾多的漫畫藝術人才,更培養了大批漫畫藝術工作者。他們創作的許多抗戰漫畫揭露日寇侵華罪行,如華君武的《榜樣》、張諤的《第二戰場》《我正在後退》, 葉淺予的《我們不願做造糞機》、張仃的《世界和平陣線的公敵》、譚弼的《禽獸主義的皇軍》等都是抗戰漫畫中的傑作。大量抗戰漫畫作品直接服務於抗戰,以此「與日寇作一回殊死的漫畫戰」「以爭取抗敵救亡最後勝利」。

  漫畫社團的成立和刊物的出版, 極大地推動了抗戰漫畫運動的發展,他們積極創作各類的漫畫以抗擊日寇。

  木刻與漫畫結合在一起的藝術社團有不少,如革藝漫畫木刻研究社(上海)、蘇中漫畫木刻會(江蘇)、抗戰漫木宣傳隊(廣東)等。以漫畫、木刻合作方式出版的刊物也很多,如在桂林出版的《工作與學習 漫畫與木刻》《漫畫與木刻》《漫木旬刊》等等。

  抗戰漫畫運動與抗戰木刻運動在共同的抗日救亡目標下結合起來,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為抗戰作出了貢獻。

  漫畫和版畫社團的宣傳形式

  抗戰伊始,如何以藝術的形式宣傳抗戰是擺在每個藝術家面前的任務。其時漫畫與版畫社團的宣傳形式除了以上提到的出版刊物外,還有組織宣傳隊、舉辦畫展,出版畫集等宣傳方式。

  在上海,由魯少飛、葉淺予、張光宇、張正宇、黃苗子、王敦慶等一批年輕漫畫工作者舉辦抗日救亡漫畫展,展出作品600餘件,其中有穆一龍的《蜿蜒南下》、高龍生的《國破山河在》、蔡若虹的《學生救亡運動的一幕》等一批抗日救亡主題的作品。上海民眾和社會各界對上海灘首次出現的這種形式活潑、風格犀利,矛頭直指日本侵略者的展覽反響熱烈。既後,展覽至南京、蘇州、鎮江、無錫、嘉興、杭州等地巡展,時間長達半年。

  「八一三」事變後,上海漫畫界王敦慶、魯少飛、葉淺予等人組織成立的上海漫畫界救亡協會組建了救亡漫畫宣傳隊,領隊葉淺予,隊員有胡考、張樂平、特偉、席與羣、陶今也與梁白波等6人,此即抗戰期間在全國各地巡迴工作的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漫畫宣傳隊的前身。這支隊伍在後來不斷壯大,成為中國抗戰時一支精銳的漫畫戰鬥隊伍。救亡漫畫宣傳隊在8月底從上海出發奔赴全國各地,開展抗日救國宣傳活動。他們首先在南京舉辦了大型「抗敵漫畫展覽會」,雖然日軍空襲不斷,但市民仍然踴躍參觀。此後還到揚州、鎮江等地展出。與此同時, 漫畫宣傳隊還為南京各報刊創作抗日漫畫,在南京一些街區、大路口繪製宣傳畫,並用漫畫宣傳車配合演劇隊在南京街頭宣傳。漫畫宣傳隊將從南京帶去的「抗敵漫畫展覽會」的作品還在中山公園展出。而在武漢,漫畫宣傳隊不僅在各街區主要建築物上繪製了大幅壁畫,並繪製印刷大量對敵的宣傳帖,如傳單標語和特殊設計勸敵投降起義的「通行證」等,散發到敵軍中,起到了瓦解敵軍的作用。

李樺《怒潮組畫》(4張) 1947年 紙本木刻版畫

  此外,也有漫畫家將作品結集出版,如特偉的《特偉諷刺畫集》和《風雲集》、黃堯的《漫畫貴陽》和《漫畫重慶》、謝趣生的《新新漫畫集》、黃苗子編的《全國漫畫傑作選》、魯少飛編的《抗戰連環漫畫集》、豐子愷的《漫畫日本侵華史》《抗戰漫畫集》、廖冰兄的《抗戰必勝連環畫》、餘所亞的《投槍》、葉淺予的《逃出香港》和《戰時重慶》, 以及轉移到香港的漫畫家集體創作的《如此汪精衛》等等。

張樂平 《漢奸》

葉淺予 《全民抗戰》

  與此同時,版畫社團也積極舉辦各種展覽。1938年6月,全國木協在武漢成立之際舉辦了「全國抗戰木刻展覽會」。1939年4月,又在重慶市中心社交會堂舉辦「第三屆全國抗戰木刻畫展覽」,102位作者的871幅作品參展。1940年5月,全國木協主辦的「魯迅先生逝世三週年紀念木刻展覽會」移至浙江麗水展出,300多件作品主要反映全民抗戰。1941年3月,以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員會和全國木協名義在重慶舉辦了「戰時木刻展覽會」。

  1942年在重慶舉辦的各種類型的畫展就有140餘次。如1942年至1944年「中國木刻研究會」組織與承辦的大規模「雙十木刻展」,該展一連三屆在全國17個地區同時舉行。1942年10月,重慶「雙十木刻展」展出木刻家86人的255件佳作,觀眾逾萬人次,反響熱烈。

  抗戰時期的木刻與漫畫社團活動轟轟烈烈,經歷了八年血與火的抗戰洗禮,愈顯生機,更煥風采,它以形象生動的藝術語言記錄了抗日戰爭「那段充滿戰火與硝煙、痛苦與喜悅、犧牲與勝利的歷史」。反映了抗戰時期深重的民族危機和民眾同仇敵愾的抗日救亡精神,有力地配合了抗日戰爭的順利發展,在中國文藝史上和抗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