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不分性別,幸好還有星星。

從觀象臺回家的時候,天已微明,他剛推門就被一隻大手扯住了鬍子。

“以後還敢不敢呢?!”女人的咆哮震動着整間屋子。

他吃痛想後退擺脫,一撮鬍鬚已然隨着大手的蠻力脫離了下巴,鮮血滴在他的官袍上……

這是一場載入史冊的家暴案(記載於《萍洲可談》)。

施暴的人是妻子,叫張氏。被虐的人是丈夫,叫沈括。

張氏大概不會想到,被她痛扁的這個瘦小的愛看星星的中年男人,會被後世稱爲“中國整部科學史最卓越的人物”(英國學者李約瑟點評)。

知乎網友戲稱他叫“沈穿越”(形容他掌握了超越時代的知識);《宋史》評價其爲:“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

這是一個極度矛盾的絕世天才。他愛的女人早逝,長年被二任老婆家暴;他因在“烏臺詩案”中構陷蘇軾,而被政壇唾棄。

鬼知道他經歷了什麼。

1.立時者

沈括出生在浙江錢塘,父親是個九品芝麻官。母親生沈括時已是46歲的高齡產婦。所以他幼時體弱多病,這位天才兒童久病成良醫,寫下了《良方集》和《別次傷寒》、《靈苑方》等醫書。

14歲,他讀完了家中的藏書。

19歲,他借居蘇州舅舅家,攻讀軍事書籍。

23歲,接任父親做了江蘇沐陽縣主簿,10年縣吏生涯,寫下農業治理書《萬春圩圖記》。

33歲,他中進士。

38歲,被宋神宗指派爲司天監提舉,主管觀測天象、推測曆書、研究和製造觀象儀器等任務。

這是中國天文學新時代的開始。

當時的天文觀測無論是理論還是儀器都十分陳舊。以曆法中的閏月爲例,古人認爲:

凡日一出沒謂之一日,月一盈虧謂之一月。以日月紀天,雖定名,然月行二十九日有奇,復與日會,歲十二會而尚有餘日。積三十二月,復餘一會,氣與朔漸相遠,中氣不在本月,名實相乖,加一月謂之“閏”。

古代計日以太陽升起的循環爲單位,計月則以月亮缺月、滿月的循環爲單位,而月亮經過一個缺月到滿月、滿月再到缺月的運行週期是29.5306日,我們稱爲“朔望月”,所以農曆的一個月有時有29天、有時有30天。然而,如此計算十二個朔望月的時長就是354.3672日,與太陽運行迴歸年的365.2422日相比,就相差了10.8828日。

這般疊加,大約每三十二個朔望月的時間,就會差出大約一個月(29.02日)了。

迴歸年是根據太陽直射赤道、南北迴歸線的時間來計算的,3月21日直射赤道即春分,6月22日直射北迴歸線即夏至,太陽直射決定的是四時節氣的變化。而月亮的朔望與四時的節氣隨着朔望月與迴歸年的差異越來越大,就會出現節氣與朔望不合的現象。對於這個時間差,古人的處理辦法是“加一月謂之閏”。

加閏月類似於“打補丁”的做法。沈括則認爲,真正對人類生活有重要影響的是四時的變化而不是月亮的圓缺,所以應當以太陽的運行(即節氣的變化)爲標準確定月長,而不是以月亮的朔望爲標準確定月長。

因而,他主張直接把立春作爲孟春之月的第一天,驚蟄作爲仲春之月的第一天,而每個月的時長保證大月31日、小月30日,如此一來就能實現“歲歲齊盡,永無閏餘”了。

《夢溪筆談》書影·明崇禎刻本

沈括的內在邏輯與日心說暗合,即使在當時的中國也爲儒家保守派所不容——《尚書·堯典》中就有“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的記載,這在保守派看來是“萬世不易”的“先聖所遺”。

時值熙寧變法期間,保守派希望藉助天文星佔來約束神宗皇帝和王安石的權利,而支持沈括的王安石則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的口號。

沈括的迴應很直接:罷免了六個“隸名食祿,本無知歷”的歷官,併力薦平民出身的衛樸主持曆法的具體修訂。

公元1075年,新曆法《奉元歷》修訂施行,遭保守派瘋狂抵制,至南宋後徹底失傳,沈括最終也沒能實現“今此歷論,尤當取怪怒攻罵,然異時必有用予之說者”的心願。

2.測天者

沈括對天文學最大的貢獻不在曆法,而在另兩件事:改造天文儀器和行星“大數據採集”。

就在他指令衛樸修訂《奉元歷》之時,他率領工匠登上觀象臺,開始“實考天度”的工作——他要對天文觀測儀器進行研究創新。

渾儀是測量天體方位的儀器,經過歷代的發展演變,到北宋時,其結構已十分複雜。沈括在改造時,直接取消了不能正確顯示月球公轉軌跡的月道環,加裝黃赤道環,並放大窺管口徑,使其更便於觀測極星。

整個改制工作歷時一年,開創了中國天文儀器朝分工和簡化發展的新路徑。公元1276年,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制的新式測天儀器:簡儀,就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

與渾儀一起完成改造的,還有漏壺(一種計時器)和圭表(測定日影)。

完成三大儀器的改造後,沈括還有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

測驗每夜昏、曉、夜半月及五星所在度秒,置簿錄之,滿五年,共間剔去雲陰及晝見日數外,可得三年實行,然後以算數綴之。

他要對五星(金、木、水、火、土5大行星)的運動軌跡進行“大數據分析”,這樣才能知道“五星行度其跡如循柳葉,中間往返之道相去甚遠”。

就是那些時常被家暴的夜晚,沈括每晚於黃昏、拂曉、夜半3次記錄月球與5大行星的位置,持續5年之久,留下了19345 組行星“大數據”。然而,在沈括的筆記裏依然不無遺憾地寫道:“簿至今未成”、“十得五、六而已”。

3.大成者

沈括的成就遠不止於天文。對這樣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筆者只能粗暴地列舉:

數學方面:提出高階等差級數求和公式和計算圓弧長度公式。

物理方面:研究出了人工磁化指南針的製作方法,並且發現了地球的磁偏角現象。通過觀察實驗,掌握了小孔成像、凹面鏡成像的原理。利用琴絃和紙人首次記錄共鳴現象。

化學方面:正式命名“石油”。詳細描述並推廣硫酸銅溶液提煉金屬銅的方法被稱爲“溼法鍊銅”。

考古學方面:首次提出“化石”的概念,並利用其判斷古氣候的情況。

軍事方面:率軍大破西夏,併發明射程500米的“神臂弓”。

地理方面:根據太行山岩石中的化石和沉積物,分析出華北平原過去曾是海濱。解釋了虹的大氣折射現象,科學地描述了龍捲風生成的原因,海潮與月球的關係等等。

地圖學方面:首創“飛鳥圖”法,即直線距離而不是步行距離。首創立體沙盤,把河北的山川、道路和地形,在木板上製成立體地理模型。完成了全國地圖《天下州縣圖》,這是當時最準確的地圖。

水利學方面:用“分層築堰測量法”測量了汴河下游河段的地勢,從開封到泗州淮河岸八百四十多裏,是存世古文獻中最早的水平高程測量記錄,包括測量方法、過程和結果。

經濟學方面:提出“錢利於流”理論,主張加速貨幣流通,通過貨幣在流通過程中的增值來達到穩定幣值的目的。

音樂方面:撰寫過《樂論》、《樂器圖》、《三樂譜》、《樂律》等著作,對古代音樂的音階理論、調式結構、演奏形式、樂器製作有非常詳細的介紹。

外交方面:出使遼國談判,並客串間諜著成了圖文並茂的《熙寧使虜圖鈔》。

這樣彪悍的“成績單”,難怪知乎網友會有一問:

4.被棄者

令人高山仰止的科學成就背後,是沈括千瘡百孔的人生。

他的第二任妻子是淮南官員張芻的女兒,正是她讓沈括忍受着常年的家暴。

但忍讓也無法維繫家的完整。沈括的長子沈博毅,是前妻葉氏所生,張氏將其趕出沈家。沈括舔犢情深,常去偷偷予以接濟。張氏知道後,勃然大怒,經常跑到衙門狀告倆父子,誣陷沈博毅忤逆、偷盜。

而更大的打擊來自政壇,或者說來自沈括幼稚的政治思維。作爲王安石一手提拔的門生,他曾被視爲“新黨”骨幹,但在王安石第一次下野後,他又曾上書批評前上司的一些法令,導致王安石復出後,罵其是“小人”。

就這樣,沈括成了“新舊”兩黨都嫌棄的人物。

在隨後的黨爭中,他甚至搬弄起了“文字獄”,他從好友蘇軾的詩中找到一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蜇龍知。”並在其下注釋稱:龍是當今天子,他老人家在龍椅上端坐,你去九泉找誰呢?是不是居心叵測啊!

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的開端,最終,蘇軾因詩獲罪流放千里。

蘇軾被貶3年後,公元1082年,沈括也被罷官免職。51歲的他在隨州的東漢樓上留下4句詩:野草粘天雨未休,客心自冷不關秋。寨西便是猿啼處,滿目傷心悔上樓。

離開“悔上樓”的官場,傷痕累累的沈括終於可以專心科學研究了。

5.孤獨者

人生的最後8年,沈括隱居鎮江,在那座叫夢溪園的院子裏寫作《夢溪筆談》,也許對於沈括來說,寫作是逃離眼前生活的一個安全出口,而這部書則是他才華和心靈得以棲息的場所。

《夢溪筆談》一書包括天文、曆法、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地質、醫學、文學、史學、考古、音樂、藝術等筆記共609條。其中200來條屬於科學技術方面,記載了他的許多發明、發現。

細讀此書,你會發現文章詼諧幽默、靈氣四溢,我們中學教科書中記載畢昇和活字印刷的故事《活板》,就是從《夢溪筆談》裏節選出來的。

很難想象,這是一個身體和靈魂都傷痕累累的人寫出來的。

關於此書還有兩件有趣的事情:公元1166年,沈括去世71年之後,揚州知府的學院沒錢搞裝修了,於是就想到了印書賣錢。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將視線鎖定在了一本書上,那就是《夢溪筆談》,此後官府每每遇財政危機,就會刊售此書彌補赤字。

另一件事是在1964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該臺在1964 年發現的一顆小行星 2027 命名爲沈括,致敬他爲收集行星數據所做的努力。

也許只有那些被關在門外的男人,纔有心情去仰望更寬廣星空。

誰是沈括?

一個失敗的學者型政治家。

一個被家暴的可憐男人。

一個超越時代的科學家。

一個孤獨的小行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