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國賦予基礎設施建設以全新的時代內涵——要致富,先修路。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濃縮成一句話:發展是解決人類一切問題的總鑰匙。

為分享中國改革開放經驗,著眼於解決世界發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和改革開放一樣,「一帶一路」建設也是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的結合,目標就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今世界雖然進入21世紀,但仍然遭受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思潮的煎熬;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曾經是「流淌著牛奶與蜂蜜的地方」,如今卻成了衝突動蕩和危機挑戰的代名詞。

當今世界之痛,源於「不通」,根子在「分」。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和」,「一帶一路」實現「合」,因此成為中國的兩大核心倡議,成為回答時代之問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麥肯錫諮詢公司預測,如果硬體和軟體的基礎設施建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夠成功,到2050年,「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將為全球帶來80%的GDP增量和30億新中產階層。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可以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5%以上。

其原因主要在於基礎設施建設具有乘數效應——每1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可以創造3萬到8萬個就業崗位,新增25億美元的GDP。

▲一艘集裝箱船在巴拿馬科隆港口卸貨。(來源:新華社)

具體來說包括兩點,一是橫向互聯互通。「一帶一路」著眼於歐亞地區的互聯互通,著眼於陸海聯通。傳統全球化——關稅減讓,最多能推動世界經濟增長5%,而新型全球化——互聯互通,將推動世界經濟增長10-15%。因此,「一帶一路」給全球化提供更強勁動力,並推動改革傳統全球化,朝向開放、均衡、包容、普惠方向發展。

二是補基礎設施短板,實現互聯互通的系統效應。按照世界銀行數據,發展中國家每年基建投入約1萬億美元,估計到2020年每年至少還需增加1萬億美元。到2030年,全球預計將需要57萬億美元基礎設施投資。更關鍵的是,基礎設施要聯網、升級,實現互聯互通。發展中國家想學習中國「要致富先修路」經驗,發達國家基礎設施要改造升級,實現數字化、網路化、信息化,因此,「一帶一路」建設抓住了世界經濟發展的牛鼻子,補了基礎設施短板,當然還包括軟基礎設施建設,倡導軟聯通,故此廣受歡迎。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拉美與加勒比地區是「一帶一路」推動的全球互聯互通計劃的自然組成部分,從自然延伸到天然夥伴,角色不斷提升。

習近平主席給中拉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開幕致賀信指出,歷史上,中拉開闢了「太平洋海上絲綢之路」。今天,雙方要描繪共建「一帶一路」新藍圖,打造一條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把中國和拉美兩塊富饒的土地更加緊密地聯通起來,開啟中拉關係嶄新時代。

這表明,中拉合作建設「一帶一路」具有歷史合情性,現實合理性和未來合法性。

早在16世紀中葉,「太平洋海上絲綢之路」就連接起中拉。通過這條海上通途,雙方不僅發展貿易,也促進了兩大文明交流。這為中拉合作建設「一帶一路」奠定了堅實的民意與感情基礎

當今世界,中拉共建「一帶一路」還有牢固的現實合作基礎,中國迄今已同140多個國家和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協議。「一帶一路」倡議多次被寫進聯合國有關決議,為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建設提供了切實的合作基礎。

展望未來,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是中國和拉美國家的共同意願。擺脫依附體系,實現現代化,打造橫向互聯互通全球化,是中拉命運共同體的重大使命。

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設施聯通是合作發展的基礎。我們要著力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聯通,聚焦關鍵通道、關鍵城市、關鍵項目,聯結陸上公路、鐵路道路網路和海上港口網路。」巴拿馬運河、兩洋鐵路計劃就是關鍵通道

巴拿馬雖然國內市場狹小,但其運河連接144條海上航線,到達160個國家的1700個港口,只有互聯互通起來才能實現規模效應。

歷史上,美國、西班牙、法國都曾有過開鑿運河的設想,但竭澤而漁帶來的是剝削、掠奪,不能長久。將其打造為全球運輸、物流和服務中心——「一帶一路」造血式的建設才是巴拿馬長久的發展之道。

因此,中巴攜手打造運河大通道,將中國拉美緊密聯繫起來,共建「一帶一路」,共塑和合之美,大有可為。

中國一帶一路網:習近平訪阿根廷的三個「關鍵詞」:新時代、勳章與「一帶一路」?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中國一帶一路網:聚焦丨歐洲如何參與"一帶一路"?西班牙提供示範經驗?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