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卓越的領導人之一,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林伯渠爲中國的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均作出了突出貢獻。他一生信仰堅定、艱苦奮鬥、堅持原則、清正廉潔,同爲“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稱讚其爲“黨員之楷模,足以型後輩”。尤其是在個人作風方面,林伯渠鑄就了一座清廉豐碑,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時代,他依舊是全體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

林伯渠像

--

清氣滿乾坤,嚴守廉政底線

林伯渠出生於湖南臨澧縣的一個書香門第,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從小就十分注重自身品格的修養,自律定力的錘鍊,這爲他日後從政嚴守底線打下了堅實基礎。在軍閥混戰的特殊歷史時期,社會腐敗成風、濁氣橫流,即便在這種環境下,林伯渠依然堅定地保持了清廉品質。

林伯渠同志故居(來源:網絡)

1917年11月,林伯渠出任國民政府湖南省財政廳長,爲推進孫中山在西南的護法運動籌辦財政。當時,各方勢力、各級官府衙門及官僚豪紳均視財政資金爲香餑餑,想方設法妄圖從中分一杯羹,向他送禮行賄者很多,林伯渠一律拒收並責斥。在任國民政府湖南省財政廳長期間,林伯渠僅給家裏買過一匹青布。其實,由於當時時局動盪,籌辦財政本十分艱難,但正是因爲林伯渠工作出衆,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僅爲護法運動提供了經費保障,卸任時還彌補了前任虧空。

從1933年開始,林伯渠長期擔任中國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重要職務,包括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經濟部長、財政部長,陝甘寧邊區人民政府主席;建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祕書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不論職位有多高,林伯渠對清廉的堅守始終一以貫之,不忘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他不僅嚴格約束自己,還嚴格要求他人。1956年,家鄉的兩位幹部到北京來看望他,並想請他給縣裏買2部汽車,他以“汽車是國家計劃物資,不能亂批條子”爲由委婉拒絕。

--

提燈照萬人,弘揚艱苦作風

林伯渠工作中,始終保持樸實勤勉的作風,他從不計較個人享受和地位,以艱苦奮鬥的精神爲黨員幹部做出表率,他的人性光輝就像他的馬燈一樣,爲黨員幹部指引着正確的方向。長徵路上,林伯渠同志有“五寶”:馬燈、棍子、草鞋、糧袋和軍包,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年近半百的他有馬不騎,一手提着馬燈,一手拄着柺杖,打着綁腿,穿着草鞋,與紅軍戰士一道行軍跋涉,從不搞特殊,不享受特殊照顧和待遇。在陝甘寧邊區,有關部門按規定爲他砌了三孔窯洞,他堅決不住,改爲辦公室和會議室。

爲促進大生產,厲行節約,他帶頭制定“個人生產節約計劃”,保證全年種糧二擔(每擔150公斤)交工,並衣被自給。他自己過着簡樸的生活,配發的衣被從不領,衣服打着多處補丁,系的褲帶是麻繩,枕頭是衣包書。由於身材高大,公家發的軍被他蓋上去短一截。冬天睡覺時,他便用麻繩將被頭的一端捆起來,以便使腳不致露出被外。他愛抽菸,但從不買商品煙,抽自己種的旱菸,取名爲“蘭花牌”。國際友人斯諾到延安採訪時,驚奇地發現,毛澤東穿打補丁的衣服,周恩來睡土炕,林伯渠耳朵上用繩繫着斷了腿的眼鏡,由此斷言:這是“東方魔力”“興國之光”。

林伯渠(左二)在開國大典上

1944年,林伯渠去西安、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半年多時間,影響了生產任務的完成,他把這期間節約下來的生活費作爲生產任務補交。全國解放後,他家住在中南海後面,房子年久失修,組織上多次安排修繕,他嫌費用過高,拖了近十年,還降低了標準。下基層視察,他嚴格堅持“四不”準則(一不要搞組織迎送,二不要影響工作,三不要宴請送禮,四不要生活特殊),如有違背,他一是及時勸阻,二是對當事人予以嚴肅批評教育。

--

樸實傳家風,常懷平凡之心

林伯渠爲黨和人民的事業,幾十年奔波不息,與子女聚少離多。儘管如此,他對子女們依然是嚴厲有加,言傳身教。在日常生活中,林伯渠一貫公私分明,對子女的教育也尤其注意這一點。他對身邊工作人員說:“高幹子弟不躺在父母的功勞簿上,不搞特殊化,這是關係到黨的形象的大問題,也是關係到後代健康成長的大問題。”他時常教育子女不要有高人一等的想法,“做什麼都要靠自己奮鬥”,注重培養他們艱苦奮鬥的生活作風,杜絕特殊化的苗頭。

戰爭時期物資供應十分緊張,林伯渠的孩子們和其他人一樣,總是感到喫不飽,有時甚至餓得直哭。看到這樣的情況,有人就向林伯渠建議說,小竈伙食相對好一些,孩子們小,正在長身體急需營養,可以讓孩子們喫小竈。林伯渠嚴詞拒絕道:“這是違反制度的,不能因爲他們是我的孩子就給予特殊照顧,其他學生和戰士能喫大竈,他們就可以喫。”他還特地囑咐祕書和警衛員,堅決不允許孩子們享受特權。

1946年,闊別8年多的女兒林利從國外回到父親身邊。不久,組織上決定林利到東北工作,他深情地對女兒說:“多年不在一起,本來是想留你在身邊的,但是,要服從組織的決定。”他叮囑女兒,到東北後,一定要下農村參加土改,爭取在基層鍛鍊的機會,還特意提醒她不得爲私事要求組織上和他通電報。正是因爲林伯渠的一貫嚴格要求,他的子女親屬從沒有利用他的職務和影響謀取私利。 (常德市紀委監委)

清風正氣!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