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黑水虻清厨余。(图/钱江晚报)

▲虫粪有机肥可以拿来喂食鸡鸭。(图/钱江晚报,下同)

记者吴易达/综合报导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环境健康研究所副所长张志剑近来利用捡垃圾、养虫子、施肥、喂鸡鱼虾的循环,年收入赚进约达百万元人民币(约达新台币458万元)的数字。他在杭州的昆虫农场2018年帮一条街道消化了3000多吨厨余,长大的幼虫还可以卖到1万多元(人民币,下同,约新台币45,801元)/吨,虫粪有机肥则可以卖400至500元。养虫子处理垃圾竟然是这么赚钱的职业,令网友大喊,「多读书,果然能赚大钱!」

*以下照片可能会引起不适,请斟酌观看!

据《钱江晚报》报导,张志剑所拥有的农场大棚一共13个,就是用来处理垃圾的地方,每当村里的清洁员过来,就会带著已分类到位的厨余垃圾来这里倾倒。

第一个大棚里,有一台漏斗形设备,垃圾倒进去以后,经过粉粹、搅拌,再添加益生菌发酵一个晚上,就可以变成适合虫卵孵化、昆虫成长的口粮;第二个大棚开始,就是虫子转化与分解的区域,棚内地面是一排养殖槽,槽里铺著一层经过处理的厨余垃圾,因为已经过处理,所以看起来跟土很像;然而,拿著铲子拨动一下这层土,就会出现密密麻麻蠕动著的白色小虫。

▲▼养黑水虻清厨余。(图/钱江晚报)

报导指出,这些幼虫,就是分解厨余垃圾的法宝,称作「黑水虻」,「如何除理垃圾,正是自己科研的专攻项目」,张志剑坦言。

报导提到,黑水虻成虫几乎不进食,不爱运动,成虫一周不到就会交配、产卵、死亡,比苍蝇更讨人喜欢;每只黑水虻产约1000粒卵,产卵后随即死亡,而虫卵孵化成幼虫后,经过12至14天成长为初蛹。

▼黑水虻成虫。

▲▼养黑水虻清厨余。(图/钱江晚报)

在幼虫成长为初蛹之前的这段期间,就是它们清理厨余垃圾的时候!从虫卵长到蛹化前的幼虫,它们的体重将会增长2000倍,2000只幼虫总重共约0.5公斤。

经分解后,幼虫的排泄物就可以成为绿色有机肥,也称「虻粪有机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幼虫与有机肥分离。工人会把带有大量幼虫的餐厨有机肥摊在筛网(滤网)上,而畏光的幼虫会自觉地往有机肥里钻,从筛子落至下层容器里,完整将幼虫与有机肥分离。

▲▼养黑水虻清厨余。(图/钱江晚报)

报导指出,再来就是分配肥料的时候了,一些种油菜花与枇杷树的地方,施的都是黑水虻转化厨余垃圾后的虻粪有机肥,有时候张志剑的农场还会把有机肥送给附近居民,给大家拿来种花,这样当月开的花就会特别漂亮。

另外,农场的鸡和鱼虾,基本上喂食的就是黑水虻幼虫了。总结,10吨厨余垃圾,可以养殖收获1.2到1.5吨的黑水虻幼虫,同时又可产生2至3吨虻粪有机肥;3吨鲜虫可以烘成1吨虫干,富含抗菌肽、多糖、不饱和脂肪、维生素等成分,添加到饲料中还可以喂鱼虾、鸡鸭以及猫狗宠物。

张志剑教授捡垃圾养幼虫来处理厨余垃圾,年收入间接赚进了上百万人民币,堪称把梦想变成了现实。对此,许多网友都纷纷表示,「看完只想说,张教授!带带我」、「多读书果然能赚大钱」。

▲▼养黑水虻清厨余。(图/钱江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