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动症是甚么?

过动症,近几年来随著精神科的去污名化而慢慢在你我的周遭被听说。过动症全名为注意力缺损暨过动症;除了直观印象中的过动外,注意力缺损亦为另一个临床上需要重视的核心症状,且在成长过程中对个案的影响远较过动为大!台湾的孩子一直在东方传统教育模式与逻辑下成长,在满足了尊师重道、维持秩序的前提下,才有学生自主想法发展的空间。事实上,就算是欧美等国家,对于孩子在上课时是否能遵守班级常规亦十分的重视;只是相较欧美来说,东方传统师道更多了几分长辈的色彩,学校亦分担了更多家庭的责任。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试想,一个活动力旺盛的孩子,或许会因为破坏班级常规而被老师或同学视为头痛人物,但若再加上注意力缺损,则学习成就下降、师长认同不足;而家庭不管是赞同或反对师长的立场,都是对孩子的一种压力,并可能造成认同上的障碍。有研究报导,有过动症的孩子在长大后罹患精神疾病,如焦虑症、忧郁症、物质滥用等等的比例较无过动症的孩子为高,这种成长过程中不被周遭认同的压力更是可怕的推手!

 过动症在青少年与儿童会有那些表现?

注意力缺损的部分有

1.  无法专注在细节的部分,或在做学校作业或其他活动时,常因粗心犯错

2.  很难持续专注于工作或游戏活动

3.  看起来好像没有在听别人对他()说话的内容

4.  没有办法遵循指示,也无法完成学校作业或家事(并不是由于对立性行为或无法了解指示的内容)

5.  组织规划工作及活动有困难

6.  逃避,或表达不愿意,或有困难于需要持续性动脑的工作(例如作业)

7.  会弄丢工作上或活动所必须的东西(例如学校作业、铅笔、书、或玩具)

8.  很容易受外在刺激影响而分心

9.  在日常生活中忘东忘西的

 

过动的部分有

10. 在座位上玩弄手脚或不好好坐著

11. 在教室或其他必须持续坐著的场合,会任意离开座位

12. 在不适当的场合,乱跑或爬高爬低

13. 很难安静地玩或参与休闲活动

14. 总是一直在动或是像被马达所驱动

15. 话很多

16. 在问题还没问完前就急著回答

17. 在游戏中或团体活动中,无法排队或等待轮流

18. 打断或干扰别人(例如:插嘴或打断别人的游戏)

除此之外,需要在两个以上的场合,且在七岁以前与七岁以后都被观察到上述的症状,也不能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贫血、甲状腺疾病等)造成的。

为什么过动症需要就医

一个你我或许都熟悉,总是有同学长期上课发呆的状况,事实上原因可能小至早餐没吃饱,大到像贫血、甲状腺疾病,乃至于过动症都是有可能的原因。若要改变注意力缺损与过动的个案,从生活习惯、作息状况、父母亲小时候是否有类似的状况、甚至是抽血检查是否有身体上的因素导致无法专心...在在都不是父母可以一力承担的。因此,若您的小朋友或您本身从小就有注意力缺损的问题,时常觉得无法专心,不妨与您可以信赖的家庭医师或身心科医师进行进一步的讨论,想必会有更多的想法与方向,甚至可以因此改变接下来的人生!

 

作者:康德联合诊所 身心科 郭信麟医师

门诊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09:00
|
12:00

 

 

 

14:30
|
17:30

 

 

18:30
|
21:00

 

 

 

 

 

新竹市东区光复路一段362-2号 (03)578-8282 (035788383)


检视较大的地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