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同樣作為陝西文化藝術界的代表性人物,在7月7日劉文西先生與世長辭後,賈平凹先生誠心撰書輓聯,哀婉痛心、惺惺相惜之情,令人感動!

賈平凹先生憑藉《廢都》等一系列文學鉅作,成為中國當代文壇頗具影響力的作家,並與路遙和陳忠實先生一起成為陝西文壇的「三駕馬車」,成績斐然。劉文西先生25歲開始一直在陝西工作和生活,是西安美院德高望重的導師,也曾擔任過中國美協副主席。因為他有幅觀眾最多的「特殊作品」,那就是第五套人民幣上的毛主席畫像。他的畫作被稱為「是15億人看得最多的」。在偉人題材的繪畫創作領域,劉文西先生堪為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

驚龍軒無從知曉賈平凹先生和劉文西先生是否有著很深的交情,從賈平凹先生撰寫的輓聯來看,的確是情真意切的:

長空隕巨星;青史說大師

唯一令人不解的是,這副輓聯的平仄關係出現了常識性錯誤。無論是古韻還是今韻,對聯最後兩個字「巨星」對「大師」,詞性沒問題,韻律卻完全一致,失去了對聯最基本的對仗要求。常言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無論如何,上聯以仄音壓腳,下聯以平音壓腳,就算是新式對聯也必須遵循的要求,否則就不成其為對聯。作為當代文壇之巨擘,賈平凹先生不會連對聯最基本的要求都不懂,或者是別有深意?我們不得而知。

順便提一下,劉文西先生以畫名世,賈平凹先生以文著稱,但是這兩位大家還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書法。當然,他們的書法水準也都面臨著不小的爭議。

因為劉文西先生為人處世相對謙和、低調,其書法作品引發的關注並不多。賈平凹先生則不同,近來對書法創作傾注的精力似乎遠遠超過其文學創作,而其動輒一字上萬的明碼標價和書法水準的不相稱在網上引發廣泛爭議。

其實,字因人貴,賈平凹先生的書法能夠創造如此高的市場價值,更多體現的不過是名人效應罷了,實屬正常。在這裡品評賈平凹先生的書法水準,有些不合時宜,驚龍軒不再贅述。

作為一個晚輩,也是同道中人,驚龍軒對劉文西先生的辭世深表痛心,並致以最誠摯的哀悼之情!


劉文西先生是前天(7月7日)下午13:50分與世長辭的,享年86歲。作為國內當代重要的人物畫家,他在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裏,為大眾創作出了許多經典作品,尤其他的最後一幅代表作《陝北風情·百米長卷》,畫面結構嚴謹,內容豐富多樣,氣勢恢弘壯闊,非常震撼,堪稱史詩級畫卷,站在畫前,陝北勞動人民的生活場面和精氣神歷歷在目,可以說,他用這幅畫為陝北精神樹立了一座豐碑。

劉文西先生是一位謙和低調、平易近人的人,在他生前,我因為工作需要曾多次採訪他,公司也多次邀請他來到公司進行現場筆會,每次見到他,他都是穿著灰白色的中式上衣,戴著淺藍色滌卡帽子,這是60、70年代老百姓典型的裝飾,可見,作為那個艱苦年代走過來的人,他對那個年代懷有深厚的情感,保持了一貫樸素無華的行頭。

劉文西先生作為陝西,乃至全國重要的文化名人,他的去世,確實是文化界無法彌補的損失。在昨天西安美術學院·西部美術館的追悼會上,來自省內外許多同行,他的學生,以及各行各業人士,參加了他的紀念活動,從現場人山人海的情景的確可以看出,先生的威望很高,雖然他走了,卻精神長存,正如那句話所說: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

在紀念劉文西先生的活動中,著名作家賈平凹獻上了一副親手撰寫的對聯,內容為:長空隕巨星,青史說大師。表達了他對劉文西的深切悼念,畢竟,他們都是陝西的文化界的旗幟,文化界人人尊敬的人物,惺惺相惜,一個旗幟人物倒了,能不令其他人物傷心欲絕麼?

不過,話說回來,按照對聯的標準來評判,這副對聯寫得一般。

最明顯的缺陷,就是平仄對仗關係出現了問題。

長空隕巨星,青史說大師。其中,「長空」和「青史」都為名詞,作為對應關係,它們沒有問題。「隕」和「說」都是動詞,對應也沒有問題。問題出在「巨星」和「大師」上,作為名詞對名詞,在詞性上沒什麼問題,但在平仄關係上卻存在問題。

通常情況下,上聯末字採用仄聲韻,三聲和四聲都可以,下聯末字為平聲韻,輕聲、一聲和二聲都行。但在這副對聯中,上聯末字「星」和下聯末字「師」都為平聲韻,導致對聯讀起來缺乏婉轉的節奏感和韻律感,稍顯拗口。

如這兩副輓聯:靈魂駕鶴去,正氣乘風來。良操美德千秋在,高節亮風萬古存。末字都遵循仄聲韻對平聲韻的標準,讀起來就比較順口。

如果從賈平凹對聯的整體內容和意境來看,用字還是很精妙的,字與字之間有明顯的連貫性和遞進性,上聯中的「長空」和「巨星」本身都是天上之物,之間再用一個「隕」字串聯,讓整句意思銜接起來了。同樣的,下聯中的「青史」和「大師」都屬於時間長河裡沉澱下來的客觀事物,用「說」字,而不是用「談」、「論」、「講」等字做銜接,體現了客觀性和隨和性,以及理性的態度。


劉老先生的作品,我們「百」看不厭,說到他,就想到我們敬愛的毛主席。

而作為同在西安文化圈裡有過交集的賈平凹,對於老先生的逝世,親自撰寫輓聯也是情理之中。但問題就出在這副輓聯上:

這副輓聯內容:長空隕巨石,青史說大師。本人看過賈老師很多作品,比如《白夜》《懷念狼》等,作為學生本不應當對於老師的作品妄自評價。

但既然有人提出了,我也想說說自己的心裡話。依本人看來,這副對聯,感情與意思上表達到位了,但是文學性與藝術性欠佳。

先說文學性

這副對聯,我不知道是不是賈老師有意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看起來毫無美感,選取的詞太過於普通甚至過濫,讓人大為失望。

而且平仄還出了問題:「長空」對「青史」,「隕」對「說」,前面的平仄還好,關鍵是「巨石」對「大師」,最後都是平音,正常來看這是低級錯誤。

再說藝術性

現在但凡有點文化的人,都喜歡擺弄自己的「書法」,網上那些連喊帶叫的那些所謂的「書法大師」,他們創作的「醜書」,故弄玄虛,真心讓人作嘔。

還有網傳的「大衣哥」朱之文的「書法」聽說賣出了好幾萬,事實上是令人慘不忍睹:

再回到賈老師親自創作的這副對聯的書法藝術,說句實話,肯定比我好,但不敢恭維。術業有專攻,人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那就應當揚長避短,何必把屁股露出來給人看呢?

綜述,人貴有自知自明,不是出了名,什麼都會了,別人恭維你的話只能聽三分;賈老師這副輓聯其情可以理解,但不必過於做作,本想露臉的最後露了屁股,真是令人難堪,聞者當足戒!

最後,祝劉老一路走好,毛主席的好戰士永遠追隨他!


聞知86歲高齡,著名黃土畫派創始人劉文西先生駕鶴西去。中作協副主席,陝作協主席賈平凹發來悼詞:劉文西去世令我震驚和悲痛,我只能說他的生命力頑強,能活百歲,沒想就走了,他是這個時代偉大畫家,有那麼多的名作存世,人又好,單純,真性情,典型的大藝術家氣質。他的去世是陝西的重大損失,也是中國畫壇的重大損失啊!。。。並撰寫輓聯:青史說大師,長空隕巨星。個人認為,悼詞樸實無華,流露出深深摯友情誼。輓聯寫得恰如其分,體現了劉文西在藝術界的斐然。。。但為什麼眾人又會對這幅輓聯饒有興趣呢?這是因劉賈在藝術界的地位決定的。劉文西是黃土派開山鼻祖,賈平凹是中國文壇中流砥柱,且涉足書法,價格亦是不菲。。。這幅輓聯,由於牽扯書畫界兩大傳奇人物,且又是兩大風雲人物最後一次交流,故極為特殊,也愈顯珍貴。。。


賈平凹先生是我國著名作家!長篇小說(浮躁)散文(人病)(閑人)等等作品很受讀者的青睞和追捧!但賈平凹先生所提寫的輓聯!我們要理解他的含義?和他對逝者流露出的情感!至於先生的字寫的好與否?就另當別論吧!但現在社會上流傳一種風氣,有些小有名氣人:包括藝術界的一些所謂的名流!人走到哪裡筆墨就跟到哪裡,當著觀眾的面,竟敢現場撥墨,著實有些字寫的,相反還損害了他的身份!敢寫,把醜當美,自以為是!毫無收斂之心?居然這樣,"張牙舞爪" 的字體隨他的名氣水漲船高!這樣敗壞民風的事情該剎一剎了。


謝邀。本來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但邀情難卻,謅幾句。

恩格斯說文藝復興時代是一個需要產生巨人的時代,也是產生了巨人的時代。這個深刻而本質地改變了世界的時代巨人也只有以下屈指可數:文藝之父彼特拉克、但丁、薄加丘、拉伯雷、伊拉斯謨、塞萬提斯、喬叟、莎士比亞等人——文學領域;政治理論思想家馬基雅維利、法學家格老休斯、教育家誇美紐斯、天文學家哥白尼、伽利略——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領域;「從我們流浪的先行者走過的,那坐漫長的錯誤的道路,象古希伯來人那樣,在小小的沙漠裏多年迷途,培根,有如摩西,終於把我們領出。」——培根!「給我物質和運動,我將給你們構造出世界來」「我思故我在」。——笛卡爾!培根與笛卡爾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哲學領域先驅。文藝復興時期在藝術領域被尊為「文藝復興之父」的馬薩喬(本文第四句「文藝之父彼特拉克」是誤寫,應是「人文之父」彼特拉克」〉、藝術領域的千古傳奇人物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他的作品被人讚美:「夜,為你所看到的嫵媚地睡著的夜,那是受天使點化過的一塊活的石頭;她睡著,但她具有生命的火焰,只要你叫醒她來—她將與你說話」。)、拉斐爾、提香。我們這個時代也是需要巨人出現卻比文藝復興時代出的巨人多千萬倍的時代——不過只是互相吹捧加封的巨人也就是大師。好客的人往往在路邊蒼蠅店喫早點時豪爽地對老闆娘喊:「美女!這一桌人都是咱鎮上文學、繪畫、攝影的大師,那三桌人都是咱鎮上教育、園林、烹飪、鬥雞、廣場舞、吹奏、氣功、劍道、茶道、玩石、鑒寶大師。這些巨星的單我全買了!

這裡我首先對劉文西教授的去逝表示哀悼,也表示歉意——經常用人民幣,竟然不知道上面的毛澤東像出自劉教授之筆。但我對《廢都》(此書我瀏覽之後扔進了垃圾桶)作者賈平凹的痛悼劉教授仙逝的達副輓聯十分反感:什麼巨星?我們不需要那麼多巨星,多了會遮擋住了太陽和月亮,雖然現當代沒有幾顆巨星。我們喜歡走了太陽來了月亮,落了月亮升起太陽。什麼青史說大師?能上青史被說者能有幾個人?——劉文西先生,您是實事求是之人,想必您也覺得賈的用語假,而且假得肉麻。

有人又會說:松竹這個傢伙夾生得很!哈哈哈,如果是這樣子,我倒覺得自己還是個正常人。

以為答


劉文西先生駕鶴西去,人皆悼之,實賴先生德藝雙馨。而賈平凹所做悼詞,不能算對聯,因為沒有對聯最基本的對仗平仄關係,只能說是賈平凹用毛筆在宣紙上寫了十個字的悼詞,也不是書法!賈平凹的毛筆字,有失文化名人的社會文化責任,醜書換銅,扭曲文化藝術的水準,糟踐書法藝術高度,對於當下的醜書怪書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貽害後世,誤導子孫!當下醜書怪書當道,文化名人賈平凹也加入隊列,令人作嘔嘆息!德如路遙,陳忠實,劉文西者,生當敬重,死當追憶。而所有披著文化外衣,為錢為名而糟賤文化,蹂躪國粹的江湖流氓,生亦死焉。


從喪事角度講,這個輓聯是沒問題的,輓聯就是表達一種心意,有真感情在就夠了,越簡單越高明,當一個人悲痛到極點時是一個字也不想說的,如果這時還能思接千載,文起百代之衰,洋洋灑灑寫個八萬字,喪家的主人都會懷疑這人是沒人性的,至親好友過世,對親朋打擊如同抽魂,個個悲痛麻木成行屍走肉,食不知味,忘記自己的儀容裝扮美醜才正常,這種時候,你倒能寫八萬字,豈不是笑話,王義之晚年喪子,白髮人送黑髮人,才寫「喪亂之極,義之頓首。」八個字,輓聯這種東西,一類是真心親友寫的,他們把死人當活人,這個人雖死了但他心裡仍當這人活著,他寫的輓聯就是與這個人對話一樣,親切讓人感動。另一類是活人寫給活人看的,它表現的是恭維而不是恭敬,他把這個輓聯當做自己表演的舞臺,輓聯上的話是寫給亡人的後人和來弔唁的賓客看的,他們是真把逝者當死人對待了,這種貌似頌揚的輓聯其實是欺負死人表現自己。劉文西是黃土畫派骨幹人物,畫藝成就很高很高,但從賈平凹的這個輓聯看,點頭之交吧,這沒什麼好說的。

我在這裡想說的是賈平凹的作品,平凹這個人本來是有些才氣的,又趕上了八九十年代小說值錢好時候,又被汪曾祺等前輩推許,也出過幾本書,有了些喫不得喝不得的虛名,不論好壞,立了幾百萬字東西在那摞著,算個合格作家!但是自<廢都>以後,一味迎合書商,以好賣為目標,推出了一部部垃圾,例如<病相報告>之類,因為感覺日漸遲純,無法和廣大讀者心靈感受共振,依舊陷在自己的寫作模式中閉門造車,很快被大眾拋棄,近些年雖也有作品問世,但己乏人問津,成了過氣作家。鄉土文學只所以興起,是因為當時文藝形式匱乏,連電視也只有兩個頻道,加上羣眾口味不刁,上兩盤青菜豆腐都能哄住,隨時代變遷,民智開化,向新向洋向多元的追求四散而開,任何流派的小說全開始釘棺蓋。鄉土文學和創造鄉土文學的作家也一起被淘汰了。所以賈平凹算應時而起,因時而敗。連三歲娃都會發短視頻的今天,這一代作家只能洗洗睡了。

以前張賢亮曾說,一個作家能寫幾部書是有定數的,這個話有許多人不服不信,但這話十有八九可能是真的,不提江郎才盡這個招人恨的詞,但放眼歷史,除了巴爾扎克看來誰也不能寫到生命終結那一刻仍被人熱愛。


賈平凹的輓聯有人說好,有的說不好。有什麼關係?說不好的人,不對仗,平仄不對。是輓聯也不是詩,賈平凹是一作家,這點他不懂,就你高才?即令你有水平,也不要那麼輕慢,瞧不起人家,犯了佛家慢之戒。我不是文人,也不懂什麼仄仄平平平仄仄,押韻,但是我還是知道文人相輕的,在中國文化圏子裏還特別嚴重,天下唯有自己好。長空如沒有星宸還能稱星空嗎?青史留名,青史就是歷史,能在歷史上留名的只有象楊先生這樣的畫壇巨擘。此句可以說對逝者的人品和藝術成就精闢的概括。


看到提問嚇了一跳,按照題意,可以理解成畫家劉先生死後,對賈平凹先生給他提的輓聯有什麼看法。這個問題就非常奇怪。比如我死了,有人評價我,可是我不是躺在太平間,就是已經燒成灰,我怎麼評價別人給我寫的輓聯呢?我覺得完全不可能。至於猜測是問第三者看到輓聯的人對此的評價,許多人都寫了中肯或者不中肯的看法,稱讚者謂之「樸實無華」,批評者謂之「不押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