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格隆匯 糖鈺阿寶

近日,江淮汽車同時發布了2018年年報和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

根據2018年年報顯示,江淮汽車營業收入500.92億元,同比增長1.9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7.86億元,同比下降282.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凈利潤虧損18.77億,基本每股收益為-0.42元。

江淮汽車:轉型陣痛,突圍何方? 財經 第1張

(圖片來源:公司2018年年報)

而從公司發布的一季度的產銷數據來看,公司銷量下降的趨勢並沒有延緩。整個一季度,公司合計銷量129346輛,同比下降9.09%,其中乘用車累計銷量48297輛,同比下降13.61%。

江淮汽車:轉型陣痛,突圍何方? 財經 第2張

(圖片來源:公司公告)

其實,不僅僅是江淮汽車單個企業,縱觀2018年以來的整個汽車行業,出現了28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18 年大陸汽車產銷量分別為 2780.92 萬輛和 2808.06 萬輛,同比下降分別為 4.16%和 2.76%。其中乘用車產銷 2352.94 萬輛和 2370.98 萬輛,同比下降5.15%和 4.08%。

再看2018年汽車全行業的經營數據情況。根據華金證券的研究報告,2018 年中信汽車全行業(含 179 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7564.67 億元,同比增長 2.63%;實現歸母凈利潤 1015.12 億元,同比下降 18.33%。雖然行業全年營收仍實現正增長,但增速大幅放緩,並且凈利潤增速則由正轉負,且降幅達兩位數。

江淮汽車:轉型陣痛,突圍何方? 財經 第3張

而2019 年一季度來看,經營數據並沒有得到改善。中信汽車全行業整體營收同比下降 6.18%;凈利潤同比下降 24.68%,增速雖然相比2018年四季度有所回升,但相較 2018 年全年仍處於下行週期,行業整體仍面臨較大經營壓力。

江淮汽車:轉型陣痛,突圍何方? 財經 第4張

而從整個汽車行業的估值來看,根據天風證券研報報告,截至 4 月 30 日,行業 PE TTM 中值為 61 倍,較年初 的32 倍接近翻了一番,超過 2015 年的近期歷史高位。究其原因,一方面與市場整體行情轉好的推動股價上漲有關,另一方面與過去兩個季度,汽車行業整體盈利降低不無關系。

江淮汽車:轉型陣痛,突圍何方? 財經 第5張

綜上,2018年或成為整個汽車行業從高速發展時期進入存量發展時期的分水嶺。

在整個汽車行業進入存量發展期的大背景下,江淮汽車在面臨總體銷量持續下滑、凈利潤虧損較大的情況下,公司經營壓力不可謂不大。

目前來看,江淮汽車一直以「廣撒網」、多元佈局的方式生存,是一家集商用車、乘用車及動力總成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綜合型汽車廠商。公司產品包括整車和客車底盤,其中整車產品分為乘用車和商用車,乘用車包括 SUV、MPV、轎車、IEV 純電動乘用車等產品,商用車包括輕型貨車、重型貨車、多功能商用車、客車等產品。

為突破經營困境,公司主要試圖通過與第三方品牌的合作,激發企業經營活力。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公司與大眾合作成立江淮大眾新能源乘用車項目,發布了全新純電動汽車品牌——思皓(SOL),首款量產車型 E20X 已於 4 月成功下線。同時,公司與蔚來汽車合作項目,實現首款產品 ES8 全年過萬輛的交付,並確定第二款車型 ES6 也由公司進行生產。

在商用車領域。公司與2018年12月與美國康明斯雙方各持股50%成立安徽康明斯動力有限公司,引入康明斯全新B系列產品平臺,針對國六排放和中國市場及用戶需求量身打造商用車產品。

在自動駕駛方面,江淮汽車和百度合作,共同研發自動駕駛量產車型。

同時,公司還涉足網約車業務。2019年初,江淮汽車旗下移動出行品牌和行約車上線,主要立足合肥,拓展十個城市的業務,初期投放車輛一萬輛,並計劃在三年內達到自有車型5萬輛,業務覆蓋全國主要城市。

總體來看,江淮汽車作為一家老牌國企,目前正在積極尋求市場轉型。但公司一直舉著商乘並舉的大旗,業務涉及非常廣泛。在市場火熱的時候,大規模擴張或許能將企業迅速做大,一旦大環境遇冷,多元化擴張則可能成為企業繼續發展的絆腳石。

對目前的江淮汽車來說,其主要的收入來源依然來自公司的「老本行」-商用車板塊;雖然新能源車銷量實現大幅度增長,但基數較小,而且隨著國家新能源政策補貼的逐漸退出,公司補貼這一塊的窟窿很難用產品銷量的增長來補全。

盤子越大,操盤越難。在缺乏核心競爭力及拳頭產品的情況下,加上廣泛的業務,江淮汽車的轉型之路或將舉步維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