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由英國、丹麥、俄國三國投資,鋪設香港-上海-長崎海底電報電纜,當時清廷認為電報、電線杆都是「異端怪物」,不允許電報線路通過上海,但建設方未予理睬;

中國開始鋪設電報線路,是由沈葆楨、丁日昌在臺灣1876年始建;

內地的首條電報線路,是由李鴻章1879年在天津建立的天津-北塘-塘沽-大沽電報線,但那是軍用專線;

首條軍民兩用電報線路,是李鴻章1881年建設的上海-天津電報電纜;

雖然電報日益普及,但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的馬匹傳遞信息及驛站並未退出歷史舞臺,因為洋務派不想自找麻煩,儒學派則堅持傳統,因此全國各地的驛站仍然長期供養著大批無所事事的人;直到光緒帝破釜沉舟去戊戌變法,方予裁撤。

一、愛國志士曾紀澤

山西之戰後,慈禧令兩廣總督張樹聲指揮北洋水師直撲順化,以宗主國清查越南王室屢屢被害為由,整頓朝綱;(其實真是名正言順)

李鴻章怎捨得讓含苞未放的北洋水師去越南與法國海軍較量,立即上奏表示北洋水師防衛的是京畿重地,絕不可輕離;

慈禧無奈,只得令張樹聲親率人馬由陸路赴鎮南關,令雲貴總督岑毓英儘快與劉永福會合;同時命令西南邊境所有軍隊由岑毓英統一指揮,但被岑毓英拒絕;

法軍攻陷山西後,清國駐英法俄公使曾紀澤1884年1月在德國《布勒斯勞日報Breslau Gazette》撰文,嘲諷英勇無敵的法軍攻佔的不是山西,而是梅斯和斯特拉斯堡。

(註:普法戰爭中法軍在這兩處都向德軍投降,因此為羞辱法國人,曾紀澤特地在德國報刊發表此文。)

曾紀澤的這篇文章使得法中處於斷交邊緣,他被法國政府宣佈為「不受歡迎的人」;

曾紀澤寫這篇文章,意義與僧格林沁1860年禁錮、屠殺英法使團如出一轍,只不過僧格林沁的年代,清國尚屬於野蠻時期;現如今,好歹也進入洋務運動時期,而曾紀澤更是該運動的風雲人物之一;

以普法戰爭的慘痛來羞辱法國人,大抵是某國駐華大使以南京大屠殺來羞辱中國人的意思;

曾紀澤寫得很痛快,罵得很爽利,但後果卻要億萬中國人來承擔;

我想,如果曾紀澤寫這篇文章是因為他有什麼錦囊妙計,以此尋釁激怒法國,待中法開戰後,中國能從中獲取巨大利益,那麼曾紀澤寫之有理;很可惜,世襲一等毅勇侯曾公子一無錦囊,更無妙計,徒自誤國罷了;

二、北寧之役

1883年12月23日,新任東京遠徵軍總司令米拉特中將率部自土倫出發,1884年2月抵達河內;他將東京遠徵軍整編為兩個旅:

1、 布里埃爾·萊恩准將第1旅,轄兩團6營+1個炮兵營;

2、 奧斯卡·尼格里準將第2旅,轄兩團7營+1個炮兵營;

每旅6千餘人;東京艦隊及海軍陸戰隊則歸庫爾貝海軍上將指揮;

另外,米拉特中將還組建了6個華人連,由天地會黃旗軍和少數黑旗軍降卒組成,各連長由法軍上尉出任,每連250人;

在米拉特中將抵河內的同時,1884年2月22日,雲貴總督岑毓英在興化初見劉永福;岑對劉印象頗佳,準每月發給餉銀1.7萬兩,按滇軍編製應為4500人之軍餉,而黑旗軍僅3千餘人,等於1/3軍餉落入劉永福私人囊中;岑毓英這樣做,一方面是為激勵劉永福,一方面是為山西之戰增援不力表示一種歉意,以換得劉永福的諒解與合作。

(註:一年後廣西巡撫潘鼎新戰敗被革職,兩廣總督張之洞節制越南戰事,下令只許按3千人發餉給劉永福,每月1萬兩;而在當時,直到民國,喫空額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只是多少的問題。)

米拉特率東京遠徵軍兩個旅及6連漢奸武裝,共1.5萬人,於3月6日分別由河內、海陽出擊,對清軍駐防重鎮北寧展開全線猛攻;(河內東北40公里)

必須要說明的是,法軍的行動是根據法國政府命令而對中國軍隊不宣而戰,雖然法國聲稱曾紀澤的文章就是一封宣戰書;但無論曾紀澤有多麼無禮,在職業行為和其個人行為的分野上,曾紀澤畢竟沒有將這封信直接遞交法國政府,而是刊載在德國媒體上,雖然他的身份不是普通中國人民,其職業確實有一定特殊性,但也不能就此混淆視聽,據此為由而對中國不宣而戰;

北寧守軍為廣西提督黃桂蘭、道員趙沃、總兵陳得貴、副將黨敏宣等率領的24000餘人(多為李鴻章淮軍);按清廷此前諭旨應由廣西巡撫親自督鎮北寧,但廣西巡撫徐延旭表示自己年老色衰、體弱多病,因此徐巡撫止步於桂越邊境的諒山;奉命馳援的劉永福黑旗軍3千餘人駐紮在安豐(北寧以西7裏);

北寧戰役開始後,黃桂蘭不斷向近在咫尺的劉永福呼援,劉同志記著黃某三個月前見死不救的仇怨,令部下使勁擂鼓助威、旌旗招展,一兵一卒也不肯出動;

清軍於3月19日全線崩潰,各部爭相逃竄;黃桂蘭、趙沃逃至太原(河內正北70公里),稍後劉永福亦至,向黃桂蘭稍示歉意,然後大家各奔西東,黃桂蘭等東逃諒山,劉永福西走紅河與岑毓英會合;

法軍第2旅旅長尼格里準將請求趁勝追擊,攻佔太原、諒山,一舉將在越南的清軍全數逐出,被米拉特拒絕;這令法軍軍官們對米拉特將軍很是不滿。

北寧戰役歷時13天,法軍傷亡達48人,2.4萬裝備精良之清軍精銳的戰鬥力著實是可觀的。大家不妨看看此前劉永福與法軍單獨作戰時,對法軍造成的傷亡來做個對比,再加上兵力之懸殊,就更凸顯清軍之英勇神武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