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問題我忘問了 待會在問題裏補充——在警匪戰反恐作戰這類相比戰爭戰役強度低的作戰中為啥很少用防爆盾牌?也就是在《24小時》等少量看到 裡面傑克寶兒就手持防爆盾帶頭踹門進入屋內狹窄環境 正面抗下對方以色列烏茲的一整梭子子彈 安全挺到對方打空子彈 再上前制度目標 整個過程一分鐘 狹窄環境中 包括目標在內實現零傷亡 這多好

前陣看的美劇《海豹部隊》等反恐行動中連軍犬都用上了就沒看到用盾 現實中不是沒有 而是用的很少 為啥? 認為不是成本問題 請明白人出來講幾句 謝了先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機槍防彈板在一戰和二戰都有廣泛應用,但是隨著戰爭的發展機槍手越來越需要隱蔽和機動,所以單兵攜行的機槍就再也沒有防彈板了,與之對應的是車載機槍沒了不僅要有防彈板,有時候甚至會有防彈機槍塔甚至無人武器站

馬克沁的防盾

悍馬的鬼畜機槍塔

猛士的遙控機槍

安保人員攜帶隱蔽式的防彈板也是比較常見的措施,比如摺疊在公文包內的防彈插板

出處見水印


治安戰裏各種防盾還是廣泛存在,君不見以色列那些在加沙巡邏的悍馬頂上都頂著個聖誕樹一樣的機槍塔,周圍都是防彈玻璃窗口……甚至還有「攜帶型移動防彈崗亭」這種奇葩玩意兒。

但是野戰部隊裡帶防盾機槍就很少了,因為正規戰中對方有的是大炸逼來把你的機槍火力點轟上天……所以機槍的生存力在於機動和隱蔽,積極轉移陣地,光想靠一塊防盾擋子彈那分分鐘被迫擊炮炸飛——這時候死沉的防盾反而成了轉移陣地的累贅,所以二戰以後(其實二戰也只有毛子用防盾)大家都把防盾扔了。


vip防衛經常用公文包防彈盾 前面的回答也有提到了 說一個沾邊的美國研製的摺疊防彈盾 就是不便攜

關於機槍防盾 班排級輕機槍 個人感覺機動便攜性要超過防盾的防護能力 畢竟現在不打陣地戰了。就算是出現據點據守的情況 對方也有一萬種方法弄死你 從35毫米槍榴彈到rpg到82迫擊炮到衛星制導炸彈 防盾基本都用在載具上了比如前面答主提到的機槍塔悍馬等等,或者直接無人化

當然最具特色的還要算以色列人開的腦洞 在加沙隔離牆投入的裝甲車

看 有金屬籠防rpg 有遙控武器站 還有哨兵 能安裝各種光學設備 關鍵是還能移動 低烈度地區絕佳裝備 缺點是隻適合以色列。。。。


因為用處不大啊。。。載具上給機槍安護盾可以理解(雖然遙控武器的普及也使得該舉措除了增大車輛負擔外毫無作用) 那些講究機動性的野戰部隊輕機槍手給他們安護盾是要鬧哪樣。。

能擋得住ak 能擋rpg嗎 能擋迫擊炮嗎

還不如輕一點多轉移轉移陣地來的實在

這年頭就算是再肉 站擼也是早晚得死

君不見美軍馬潤都要用hk416代替m249作為班用機槍了麼。。為啥 嫌重啊

所以說土共當年列裝被黑出屎的95班機還是有先見之明的。。。


重機槍裡面有防彈盾的有蘇聯版馬克沁機槍M1910機槍,下圖

還有郭留諾夫機槍,下圖

而當時其他國家的馬克沁機槍,包括德國mg08,國產民24,美國m1917都沒有防彈板,而法國哈奇開斯,日本的九二式也沒有防彈板。

德國mg08機槍,下圖

國產民24機槍,下圖

可以看到,這種帶防彈板的似乎是蘇俄的一種使用習慣,看上方兩款機槍,除了防彈板,還要個顯著的特點,帶輪子,帶輪子的機槍很多都是用馬車拉的,因為這個防彈板很重,同時,馬拉機槍很多時候都是在馬車上就火射擊,造成火線位置較高,暴露比較大,可能因為這個原因,蘇俄喜歡安裝一個板子。

當然,也有沒有板子的

上圖沒有板,在馬車上射擊,這麼高的射擊位置安一個鋼板確實能提供一些保護。

這也是大部分車載機槍有防彈板的原因吧。


為機槍加裝防盾,是俄國人的傳統。馬克沁發明馬克沁重機槍以後,早期曾生產過配備大型輪式槍架和重裝防盾的型號,並出口給沙俄軍隊,日俄戰爭中曾給日軍以巨大殺傷。不過,這種重機槍的底盤宛如榴彈炮那麼笨重,所以並沒有繼續生產。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馬克沁和英國的威克斯重機槍,多數都不安裝防盾。因為那時候的重機槍多數都用來進行超越射擊,機槍陣地佈置在步兵防線的後方,躲得遠遠的,所以沒必要安裝防盾。這一點從一戰時期的德國馬克沁MG08式機槍,甚至中國仿製的民24式重機槍的外部特徵,都能看出來,這些重機槍有著很多的改進型,但都沒有安裝防盾,最多是槍架的改進,例如使用輕便的三腳架替代重型槍架。為機槍加裝防盾是俄國人首創的,在十九世紀末,沙俄軍隊第一次接觸到馬克辛機槍,如獲至寶,立即對馬克沁重機槍進行仿製生產,剛開始仿製的型號是M1905型機槍,後來在使用中不斷改進,於是就有了M1910式重機槍。M1910式重機槍的主要結構均仿製馬克沁機槍,只是更換了一個輪式槍架,士兵們可以拖著機槍在戰場上短距離運動。此外在槍架上部安裝了一個金屬防盾,用來防禦彈片或者子彈。十月革命後,蘇聯繼續生產了大量的M1910式重機槍,而且有各種改進版本,上圖為1942年版的俄式馬克沁,特點是採用與英國威克斯機槍相同的凹槽水冷套筒,取消了製造工藝複雜的消煙器,安裝沙科洛夫輪式槍架,以及大型防盾,水冷套筒的上部改為大口徑注水器,以便士兵能在俄國寒冷的冬季使用冰雪來補充冷卻水。二戰時期蘇聯研製了風冷的郭留諾夫SGM機槍,拋棄了馬克沁重機槍笨重的水冷裝置,但是還是保留了傳統的俄式防盾和輪式槍架。二戰以後,由於機槍防盾比較笨重,各國都不在為重機槍安裝金屬防盾。機槍的自保方式是縮短陣地停留時間,不斷的轉換髮射位置。不過,到了近些年,機槍防盾又有回歸趨勢,只是都安裝於各式機動平臺上,例如高機動越野車,防地雷車,海軍艦艇,直升機的艙門機槍等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