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有一些学生和家长问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必要建立错题本?如果所有的错题都抄下来,那错题本上要总结好多好多错题,像是一本书,一看头就大了了,而且有的题题干那么长,抄一道题很浪费时间,综上,记错题真的很难坚持,真的有必要建立错题本吗?有必要建立错题本吗

首先,建立错题本真的很有必要。有些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在讲解或者自己在看答案时明明已经理解了,也看懂了,可是当自己独立做一道类似的题目时,仍然想不出解题的方法及方向,甚至在独立做同一道题目时都做不出来。究其原因,之前的理解只存在于浅层的记忆,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就是这个道理,能亲自从头到尾解出这道题目才能称之为真正学到了新的知识。复习的过程就是查漏补缺,学生每天刷题库,做各种模拟试题,目的就是为了发掘其中少数的知识漏洞,所以,同学们,平时都考100分,这次考了70分,不要懊恼,你应该庆幸自己在中考、高考前发现了自己薄弱的环节,100道完全掌握的试题的价值比不上1道不会的题目。漏洞找到了,如何将别人的讲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呢?言归正传,我很认真地向您推荐「错题终极克星」——错题本。

应该总结什么样的题目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题目应该总结呢?一般,一道题目会考察若干个知识点,学生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只是做不到最后,并非无法提笔,可能由于题干中某句话无法理解,或者无法将语言转化成需要的函数关系,又或者查看完答案后发现一道题中只是某个知识点理解有误差,因为整道题目的连贯性,导致最后的答案错误。那么,这时这道题就应该总结了。

怎样总结错题

接下来该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总结,如何将自己在这道题目中的盲点体现在自己的错题本上?如果把一道错题比作一段栓了五个气球的绳子,气球就是这道题目中的知识点,而连接相邻气球间的绳子就是知识点与知识点间的固有衔接,学生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将第1、2、3个气球攻相继破,到第四个气球时出现了知识盲点,不知该怎样处理接下来的过程,或者怎样应用某个条件,那么错题本上应该体现的就是第四个知识点(当然,如果第五个知识点也不懂的话,也应该体现),至于前三个知识点,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还是不要浪费纸张了。那么有些学生说了,从第四个知识点开始记,我怎么下笔,如何描述题目呢?在将题目记入错题本前,你应该保证你已经完全读懂并理解了整道题目的架构及所有分解的知识点。100字的题干中,可能用来叙述你无法理解或者不会转化的条件只有10个字,用自己的话将你的盲点提炼出来,形式可能是文字或者公式或者图像,总之需要反映的是你自己脑中真实的理解思路。实际上,提炼这个错题的过程也是你思考并加深印象的过程。每天或者每两天来翻看一次自己的思路,相信你再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或者知识点时,会有一种强烈的征服欲,并且最终一定会将它踩在脚下。实例演示

光说不练假把式,为了证明我说的不是大话、空话、废话,下面一个生动鲜明的例子送给大家:

(由于本人目前在给高一学生教化学课,那么我就在高一化学中举个例子,例子简单,套路最重要)例1:现有浓H2SO4溶液,已知其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解:物质的量浓度C=物质的量n/溶液体积V=(1840*V*98%/98)/V=18.4 mol/L;好,以上问题比较简单,假设A学生会做。增加一点难度。如下:

例2:现有浓H2SO4溶液,已知其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将该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与上一题稍有不同)

假如A学生这样解:错解:物质的量浓度C=物质的量n/溶液体积V=(1840*V*98%/98)/(V+V)=9.2mol/L;讲解:那么,这道题目肯定错了,因为V升溶液与V升溶液混合,混合后的溶液的体积并非2V升。我们知道,粒子间是有间隙的,就像将小石子放入大石头堆里,混合后的体积肯定不等于混合前各自体积的和,所以,在学习物理和化学的过程中,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体积守恒定律,但是有质量守恒定律,这道题目的正确解法是首先将等体积的水的质量与之前溶液的质量相加,然后除以混合后溶液的密度,得出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然后代入上边的式子进行计算。其中还有一个知识点就是:氨水和乙醇的水溶液等溶质密度小于水的密度1g/cm3的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而像硫酸盐酸或者硝酸这样溶质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知道了混合后的溶液密度的变化再代入上式进行推理,结果也就不难得出了。

重点来了,这道题做错了,应该记入错题本,也许你应该这样记:

错题本总结:「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不等于混合前体积的简单相加,要先换算成质量进行相加,然后除以混合溶液的密度,得出混合溶液的体积。PS:氨水和乙醇的水溶液等溶质密度小于水(溶剂)的密度1g/cm3的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而像硫酸盐酸或者硝酸这样溶质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总结以上,一道题涉及到多个公式和知识点,全部原样抄写下来甚至在试卷上剪下来粘贴在错题本上一点意义都没有,不出几个月,错题本上会有很多文字和错题,会的不会的知识点掺杂在一起,信息量巨大,根本无法有针对性地复习,最终只能抛弃错题本,半途而废,然后仰天长啸:错题本一点用也没有,我再也***不总结错题了,就这样,错题本为你的错误方法背了黑锅。总结错题不用也不可以简单地抄写题干,要总结干货,总结解题中的套路,总结属于你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盲点。没有盲点了,心理坦荡荡,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的学习了。高考中考前翻看一遍自己曾经的薄弱环节,我都会做!!!与考前才会想起这个知识点不会,那个解题步骤忘了相比,效果。。。你懂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