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寫這個話題是因為今天圈內討論到金貝塔撤出港股業務而展開的討論。作為一個曾經在港美股券商工作一年,且與國內大投行經常有業務往來的小姐姐,在這裡想說兩句自己的看法。

2019年,對於港美股互聯網券商來說是個分水嶺。

將會有相當一部分互聯網券商死在2019年。

互聯網大時代孕育出了很多BEAT獨角獸以及其他牛鬼蛇神毒腳獸。互聯網港美股券商也是大時代的產物,目前國內兩家最火的互金券商當屬老虎證券和富途證券。兩家的發家也各有千秋,老虎最早拿的紐西蘭投顧資質,做美股起家,發展迅猛;富途則是穩紮穩打,先拿香港券商牌照,從港股做起,慢慢發展為業界翹楚並準備在美國上市。而類似的港美券商也多如牛毛:雪盈、華盛通、青石、雲鋒、尊嘉、美豹、匯能、寰盈等等,有二三十家券商在做這塊市場。大部分都是在香港取得了證券、期貨、資管牌照;或者是在紐西蘭、美國、新加坡拿到了券商資質。

先不說差異化,從本質上說互聯網券商的硬傷:互金券商是做不了to B機構業務的,所以只能靠燒錢做to C個人市場來搶佔市場,活下去。就像摩拜和ofo當初掙得你死我活,從一片區域到一座城市再到全國市場,甚至國際市場。誰拿到更多的市場份額,誰拿到更多的錢,進而更好的活下去。同理來看現階段的互聯網券商,就是在燒錢搶市場階段。但國內港美股交易市場是有限的,交易客戶才幾千萬,一家券商能搶到個幾百萬有效客戶已經很不容易了。從最早的傭金戰到現在一切都Free的階段,可以說他們是在自掘墳墓。明知道這麼燒錢不是長遠之計,卻又不得已繼續燒下去。明智一些的,要麼轉型去做其他賺錢的營生,要麼尋個好價錢把自己賣掉。但依舊有相當一部分券商在砥礪前行,死死堅持。

做過投行業務的朋友都知道,投行的光鮮亮麗是因為他有錢,有資質,有資源。有這些底牌,投行就可以任性,就可以為所欲為(手續費貴得要死)。但依舊有絡繹不絕的機構主動找上門去做業務,也是因為他的底牌。而互聯網券商的死穴就在這裡,他沒有底牌,他除了牌照資質,他的錢和資源都是有限的。他除了能滿足機構的經紀業務,他滿足不了其他有價值的業務了。就像一個姑娘面對兩個追求者:一個大款,一個窮小子一樣。這一致命弱點促使互聯網券商在C端市場的廝殺更雞肋。

從最初小券商的0傭金戰,到第一梯隊的富途、老虎也加入傭金戰。這場戰爭沒有勝者,便宜都是C端交易者揀去的。

再說說港美股市場和牌照。

港股市場是個很雞肋的市場,交易規則與A股市場截然不同,且股票種類和參與人數遠不如A股市場,所以他的交易量是有限的。有限的流動性、迥然不同的交易規則,這兩點已經嚇退了相當數量的A股投資者,也導致大部分初學者只侷限在港股打新這一交易環節,而券商在這塊的利潤微乎其微。所以在港股市場想賺到錢,只能靠融資融券獲利,但券商的資金和券也是有限的;有人會說IPO承銷也賺錢呀,但金主爸爸也瘦身了。你說雞肋不雞肋~

再說說美股市場,美股市場是有利潤可以做的,因為美國的牌照分經紀牌照和全牌照兩種。其中全牌照是經紀牌照和清算牌照(brokering+clearing)模式。這樣券商不僅可以在經紀業務上賺取傭金,在結算業務上也有不菲的收入。這點上做的最成功的當屬美國盈透證券(IBKR),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券商,也是美股業務提供商,前面提到的很多中小券商的美股交易後臺都是盈透的供應鏈服務。另外一家是羅賓俠(robinhood),主打Invest for Free主題,短時間內迅速成長。

而據小姐姐所知,處於一梯隊的老虎和富途並沒有拿清算牌照。所以在美股市場的盈利上,也存在很多未知數。雖然他們在國內做到了第一把交椅,但展望國際市場,還有更強筋的對手等著他們去挑戰。且這些對手早已對中國市場下手了——盈透證券的利潤收入主要來自於中國市場,而他國內的銷售團隊人數卻驚人的少。盈透的美股供應鏈涵蓋了國內超過50%的互聯網券商,而這些券商在燒著自己的錢去搶佔國內市場。這絕對是一步妙之又妙的好棋,且殺的對手們後知後覺,捶胸頓足。

互聯網的優勢往往也是他的劣勢,一把雙刃劍,能飛上天也能下地獄。2019年,小姐姐邊喝茶邊看這些互聯網券商的浮塵若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