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房姐

在大城市,買房究竟有多難?

最近,來自易居研究院的一份《2018年全國50城房價收入比報告》,給了我們答案。

1

報告顯示,2018年,受監測的中國50個城市房價收入比均值爲13.9,相比2017年的14.1下降了1.4%。

也就是說,在這50個城市生活的家庭,平均需要不喫不喝13.9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子。

50個城市中,排在首位的是深圳,房價收入比爲34.2,榮登全國購房難度最高的城市。長沙最低,房價收入比爲6.8。

排名前五的城市中,深上北佔了三席,一線城市中僅廣州未進入前五,三亞力壓上北排名第二,廈門排在第五。一線城市房價高,購房難是有目共睹的;而三亞、廈門作爲旅遊城市,投資需求旺盛,也帶動了當地房價的飛漲。

所謂房價收入比,是指家庭住房總價與年度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值。

這一數字除了衡量城市居民購房的難易程度,也被廣泛地應用於衡量房價是否存在pao沫。

一般認爲,合理的房價收入比在6以內,若計算出的房價收入比高於這一範圍,則認爲其房價偏高,房地產可能存在pao沫,高出越多,則可能性越大。

2

那麼,購房難,是否就意味着房價不合理?

我們知道,在中國,房子不僅有居住屬性,還承載了投資需求,是許多家庭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

原來很多三四五線城市,以本地需求爲主,買房的人基本都是當地居民,這時候房子作爲一種消費品,房價常年保持穩定,是不具備投資屬性的。

反觀一二線城市,買房的羣體不僅是本地居民,還有大量的外來需求(或自住或投資),因此,大城市的房價,不取決於當地居民的收入,而是由最有錢的那批人決定的。

如果說你靠工資買房,來自三四線的精英家庭舉全家之力給孩子在一線買房,珠三角的商人靠企業利潤買房,全國的富豪將一線城市的房子作爲資產配置的一部分……

這些人的經濟能力決定了房價的高度。

能在這些城市買房的羣體,以中高收入者爲主,而房價收入比衡量的是全部居民的購房難度。

因此,房價越高的城市,房價收入比反而會更高。尤其是具備金融屬性的房產,其價格還反映着人們對其未來的(上漲)預期。

3

那麼,在大城市買房是否要看房價收入比?

大城市的房子貴,是有道理的。不管怎麼限制,好房子永遠都是稀缺資源,永遠有人買。

你買不起,自然有人買得起。

並且,房價收入比計算中用的是房子總價,而實際上,我們購房只需首付三成,餘下部分合理利用槓桿,這是國家給每個人的福利,要懂得利用!

如果你生活在一線城市,房姐建議,看看哪裏還買得起就趕緊上車,實在買不起就去排隊申請保障住房。

長效機制說得很清楚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場”。

“高端有市場”——未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買得起房的,所以商品房作爲一種稀缺資源,會越來越少,必然也會越來越會貴。

“中端有支持”——買不起商品房的一般收入家庭,可以選擇帶有附加條件的商品房,如現在北京的“限競房”“共有產權房”等。

“低端有保障”——面向低收入羣體的公租房,買不起就租,讓低收入家庭也能在城市有個安身之所,也避免了社會的不和諧。

不管你是以上哪一類羣體,未來城市格局必然是強弱分化,都請提前佈局,爲下一代佔坑!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