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自然的植物生長,宿根類植物的根在地下生長是儲存養份的器官,中間積累養份後只能向周圍生長,下部主根向下生長時長到土壤較硬處一般都會分杈,首次是兩杈,少數多杈。隨後兩主衩生長就易開成腿形。頂部生長點一年一年的莖蔓生長,形成年輪,因不同年份雨水,乾旱氣候因素,養份供應孌化等,生長快慢不同,形成不相同的年輪痕跡,多年後看似像人的臉形。網友們能接受我的回答給我加油 ,繼續努力。


人蔘

五加科人蔘

人蔘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葉片無氣孔和柵欄組織,無法保留水分,溫度高於32度葉片會灼傷,鬱閉度0.7-0.8。通常3年開花,5-6年結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生長於北緯33度—48度之間的海拔數百米的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或落葉闊葉林下,產於中國東北、朝鮮、韓國、日本、俄羅斯東部。人蔘的別稱為黃參、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聞名遐邇的「東北三寶」之一。

中文學名

人蔘

別稱

圓參、黃參、棒槌、人銜、鬼蓋、神草、土精、地精、海腴、人葠

古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推斷,人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孑遺植物之一。在地球上被子植物極為繁盛的第三紀(距今6500萬年-距今180萬年),人蔘在植物界廣為繁衍。世界範圍內公認人蔘分佈在北緯33-48度之間。我國本草文獻的記載證實中國人蔘的分佈與古地質學史,古生物史是相吻合的。

《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專著,記載著中國4000年前就已經形成的人蔘藥用的精髓:「人蔘,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一名人銜,一名鬼蓋。生山谷。」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人蔘並用文字記載人蔘的國家。《甲骨文合集》中查到刻在甲面上的「參」字,這是個典型的象形文字。該字為上下結構,上部為人蔘地上部分的集中表現,莖上生著多個核果狀漿果,這是人蔘最主要的植物學特徵。下部則代表著人蔘的根莖,主根,側根等。甲骨文始於商殷時代,距今有3500年以上的歷史。在3500年前我國就已經創造出生動形象的「參」字,並有準確可靠的記載。

參之道之莖葉花果篇

參莖:莖葉出土時像龍爪,稱「龍登天」;再伸展像佛手,則稱「佛手破土」,接著形似「龍頭柺杖」探出,猶如壽星出山。

參葉:人蔘葉由龍爪變成佛手,佛手又變成五指手掌,就像張開雙臂高高舉起花和果去擁抱藍天,向我們表明心跡一樣。

參花:參花遠看是一朵,近觀是若干朵,人稱它「花中有花,花花映日」;花由白變綠,又由綠變的淡黃。

參果:果由紫變紅,遠看是一朵,近觀是一簇,亦稱「花中有花,花花映日」壯如人心,曰:紅心果。遠看果是一顆,近觀果是一頂,亦稱「果中有果,果果豐碩」。正面看花和果的形狀像鳳冠、像皇冠,也像天空綻放的禮花。


這兩種葯才都有起死回生的較果,所以到了一定年世會長成人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