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圈,Study account,是指打卡日常學習動態,分享學習心得以及筆記的地方。

從SA圈看“同好”社區

01

當大多數人看不懂新的熱搜詞彙時,往往會用小衆、亞文化之類的詞語來形容新的未知領域。

而SA圈一詞進入我的視野確實也被貼上了「亞文化」標籤。

起因是這樣的。

先是在某個窮極無聊的晚飯後,我例行刷熱搜,一個陌生的、調性奇特的詞出現在我的熱搜榜單裏:SA圈。

吃瓜人士一想,字母圈的事肯定是大事,常年不缺席吃瓜隊伍的資深視奸黨如何能放過新鮮的瓜?

一路瀏覽下來,我爲自己不單純的思想感到羞愧,並決定認真瞭解一下SA圈。

SA圈,Study account的縮寫,這股風潮追溯起來,最早應該是來自ins,和study with me、study motivation以及study gram等一本同源。它們都是打卡日常學習動態,分享學習心得以及筆記的地方。

或者,我們可以認爲,所謂SA圈,是一個以「學習」爲主題的「同好」社區,包括但不僅僅限於學習。

從SA圈看“同好”社區

在study account裏,大部分內容呈現的狀態都是美貌與智慧並存。

大多數SA博主打卡的路徑是這樣的:工整有致的筆記,恰到好處的濾鏡,搭配每日總結,圖文並茂,也精緻非常。

此外,也會有博主總結學習心得,分享考研複試、自我管理及語言學習方法,同樣也是圖文並茂,甚至有些可以稱得上是乾貨滿滿。

但是SA圈也並不僅僅是圖文輸出,也不只活躍在微博,在B站有做學習直播的SA博主、在小紅書有標記學習用具的SA博主。

當然了,和飯圈一樣,SA圈大本營還是在微博,大到什麼程度呢,在微博超話教育榜單中,「study account」排名第一,發帖數量和排在第二的「考研」比起來,多出13.9W帖子。

02

在瞭解了SA圈大概是個什麼圈後,我與一位SA博主糖M聊了聊。

言及對SA圈的看法,糖M說「雖然自己很喜歡這個圈子,也覺得大家都很努力,很正能量,但是說實話,自己都覺得形式感比較重。」

糖M高二時接觸SA圈,被SA博主激勵,自己也開始嘗試打卡,斷斷續續,至今已經是一名大二生。

在談到SA圈對她的影響時,她肯定地說,激勵作用還是強一些,因爲自己本身是一個討厭「背書」的人,而把筆記做得賞心悅目一些也會讓她有心情背下去。

實際上,而糖妹所談到的充沛的「形式感」正是SA圈內部爭議的核心。

學習是一件枯燥、與自身惰性作鬥爭,並且在試錯以及調整中作出效率最大化選擇的事情,而SA圈對筆記排版、圖片處理的過度追求在某種程度上有違學習本質。

此前,一個ID名爲「藏於冰島」的SA博主,盜用他人打卡圖,僞造offer,並且用多個小號製造大號的虛假繁榮,結果被爆料,直接導致了SA圈的一場風波。

此事一出,證明SA圈確實存在一些問題,過度關注內容呈現的美化,以及對流量、轉評、粉絲盲目追捧。

但是,這種現象並不僅僅存在於SA圈,在更廣域的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於流量數據也相當青睞,畢竟,在每個圈子都會有這樣的困惑。

但是,「藏於冰島」事件還是掀起了SA博主們的一場集體自省,查看微博、知乎以及一些社區的留言,可以看到大多數SA博主都在呼籲SA圈的目的是大家一起學習,不是大家一起漲粉、一起墮落。

這場自省似乎也側面說明,在數字世界長大的Z世代,並沒有像從書本世界過來的前輩們點評的那樣,沉迷社交網絡。他們其實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權衡互聯網的利弊,縱使無法做到及時抽身,在大的方向上還是能夠掌握的。

03

對於家長們來說,學習向來是一件嚴肅的事,SA圈所呈現的狀態也確實有些形式蓋過內容。

然而,引領最新潮流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的,永遠是年輕一代。

人們對SA圈的擔心就如同是擔心電視機、電腦的出現是不是毀掉了孩子們。實則,時代進步,新的傳播媒介與技術在豐富並改寫着學習、娛樂的方式,互聯網時代的學習也許只是把線下的學習小組搬到了線上。

80後能夠沉下來讀書,部分因爲那個時代外界誘惑並不多,娛樂方式少,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科技越發達,讀書效率可以更高。

SA圈呈現的積極態勢與當前輿論定義年輕一代的「佛系、孤獨、焦慮、喪」呈現出截然相反的狀態,年輕一代對待生活的態度遠比我們想象的積極。

在當代互聯網環境裏,營銷號販賣焦慮,而網民們也樂於插科打諢調侃人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向來被掩藏在「喪文化人生段子」下,而努力的人被嘲諷雞湯喝太多,連精讀外刊刷屏都能衍生出一系列檸檬精當道。

實際上相比把自己泡在焦慮、貼上不正經的頹廢標籤,我們更該欣賞的是活在早晨八九點,向上掙扎、認真規劃人生,保持生活儀式感的小積極們。

再看SA圈,其最受爭議的一點也是它最受追捧的一點,儀式感。

儀式感的本質在於將事物經過「適度真實」的包裝,從而達到「有趣」。

有些人會簡單粗暴地將儀式感歸咎於虛榮心作祟,而有些人則會認爲藉助儀式感是在肯定生活的價值。

一般來說,SA博主在生產、分享知識和信息的時候,往往會充滿儀式感,當學習這樣枯燥的過程通過筆記逐漸豐滿的時候,瑣碎、單調的學習過程就變得有趣。

而另一方面,SA圈的日更打卡行爲也像是基於聲譽經濟,即每天都積極地爲study account輸出一些東西,一天不更新所造成的失落是SA博主無法忍受的。

聲譽經濟的運行速度強迫着博主們保持出鏡率,而這種頻繁的輸出在平臺上經過內容積累後,也是有利於羣體智慧激發的,這可能也是爲什麼SA圈的博主相比其他圈子更願意解答萌新問題。

嗯,以上,是我對SA圈的一些瞭解與認知。此外,在瞭解SA圈過程中,發現大多是文科博主在分享筆記,然而我會比較想看博主們直播寫數學題。

文:陳倩倩,編:吳懟懟

本文由 @陳倩倩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