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聽過有一個詞叫十三太保,那麼十三太保是什麼意思呢?

十三太保是一個組合,就像是「風塵三俠」、「史萊克七怪」、「十八銅人」、「創造101」之類的。

說起十三太保,就不得不說一下唐朝末年的節度使李克用,李克用算是一個軍閥,他有十三個兒子,因為都獲得了「太保」的職銜,所以被稱為十三太保。

因為這十三個人都很牛,以至於任何團隊,只要能湊夠十三個人,都會被套上一個十三太保的名號,比如國民黨十三太保、馮玉祥十三太保、上海灘十三太保、花果山十三太保(好像混進來了什麼奇怪的東西)………。

十三太保裏的十三個人各有所長,都為李克用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最出名的一個,叫做李存孝。

李存孝排行十三,故稱「十三太保」,他武藝超絕,勇猛過人。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被認為是唐末第一猛將。

我們在看武俠小說時經常會看到一門奇功叫做「十三太保橫練」,這是一門跟金鐘罩、鐵布衫並列的武功。

鐘罩、鐵布衫意思很明顯,就是練出來之後就像被金鐘罩住、穿上鐵布做的衣服,而十三太保橫練,意思是練出來之後就像「十三太保」李存孝一樣,神力驚人,刀槍不入。

李存孝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是一個近乎被神化的人物。

李存孝天生神力,十歲時就能徒手打死猛虎,這份戰績比景陽岡的武松可是強出很多了。

他英勇善戰,天下無敵,號稱萬人辟易,俗話說「將不過李、王不過霸",意思就是說,論起驍勇冠絕,在將軍裏,沒有超過李存孝的,在王侯中,沒有超過西楚霸王項羽的。

野史中記載,李存孝武器是八百斤的禹王槊,曾帶領十八騎兵攻取長安,豪情蓋世,戰無不勝。

他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地位和《隋唐演義》裏的趙王李元霸相當,人稱「恨天無把,恨地無環」意思是說天若有個把,他能把天拉下來,地若有環,他能把地提起來。

當時武功天下第二的「鐵槍」王彥章,和李存孝戰場對壘甚至走不了兩個回合,和《隋唐演義》中的「大隋第二勇士」宇文成都有些同病相憐。

等到李存孝英年早逝,一直生活在李存孝陰影下的王彥章才顯出風采,一戰連敗晉國猛將三十六位。

李克用無奈之下派人假扮李存孝出陣,竟能讓王彥章聞風而逃,王彥章的弟弟王彥童生生嚇死在當場。

古今猛將如雲,傳奇如斯可謂鳳毛麟角,可與李存孝並列的也就霸王項羽、溫候呂布,縱馬橫槊,獨斷千古,可謂一世之雄。


十三太保指的是李克用的第十三個乾兒子李存孝。

這主要是戲曲平話裏的影響。

李存孝石人為父,仙人為師,力大無窮,一身的橫練筋骨。


指李存孝

說,李存孝小時候得異人傳授祕術,長大後披甲上戰場,被敵人的武器攻擊而不受傷。

李存孝的主公李克用被敵人的反間計迷惑,誤以為李存孝不忠,把李存孝抓起來殺了。行刑時用五匹馬拉頭、手足,拉開後都被李存孝拉回來,身體強壯如此。最後使用利刃斬斷其手腳筋,才最終殺掉,自毀長城。

我相信有這種祕術,不解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