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頭四個回答,根據這四個回答,本問題完全可以改名叫「自學站樁有哪些危害」。


我們這邊練扎馬,混元樁跟一個練形意的朋友瞭解過,沒練。扎馬挺好的,很多比我努力練功比我壯的人,沒怎麼練扎馬,跟我交手對推鬥撞卻佔不到大便宜,無非就是我架勢正罷了。

扎馬不是一個人呆著不動,最重要的是換勢的時候發勁,試力練排打,以及走馬移步轉換重心。扎馬扎的是這些。一步邁出去,長的要跨多遠,沉的要坐多低,扎的是這種東西。至於練耐力也有,但關鍵點不在耐久的氣力,而是你人疲勞之後仍然反射性的把動作做到位。當然,這個因果邏輯不能亂,不能成了為了扎多久而練扎馬。


很多寶貴的東西

首先是穩定的結構,在打架的時候,如何維持有效的間架是一個難題,不像擂臺比武,2人會有短暫的時間去調整,但是街鬥根本沒有,這時候誰能維持有效的間架,誰就能站到最後

其次是抗擊打能力,正確的間架能使人結構歸位,放棄大部分肌肉用力,這部分肌肉用力一旦放棄,在受擊打的時候力量傳遞的功能自然就能自行消化

因為上一條的結構歸位,又進而導致力量增大,這種增大幾乎是無意識的,你幾乎不會覺得自己的力量在增大,但是在某一天就突然感受到了這種力量,就是那種你打不了死物,但是活物在你手上幾乎沒有反抗之力

而這又是因為在樁的祕籍在下半身,而不是在手,雖然手的見效確實快,就好比說很多人什麼太極拳論所言,力起於腳,就說現在的散打也是轉腰蹬腿啥啥啥得,其實根本就不是那回事

所謂起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

何為發,何為主宰,何為行,都是有很明確的指標的

就是主宰吧,拳論有雲活似車輪,即是此意

這個又是從樁裏練出來的,許多人擔心一個問題,擔心樁會把肌肉練僵,不靈活

實際根本不會,為啥會僵,一是不得法,二是時間不夠,我站了那麼多年樁,師兄弟中從未見過有站僵的,力量的傳遞有問題,自己把自己卡死了,就不能怪東西不好了


學會瞭如何拖延教學進度


開始時,居然站樁就夠了;

中間時,站樁就是一個組成部分;

現在,不站不敢練單操,站完一定練單操;

強烈反對站樁萬能論!堅決擁護其是拳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心態確實會好些,畢竟站樁時,要心情放鬆,避免了負能量的持續增加;藉助於對內的鍛煉,會較沒練過的人,更容易找到某個動作的發力點;年輕態,我都35了,所有人都說我看著不到30。


練站樁可以提升力量,協調性效果很差。

站樁即身體如木樁站立不動,目的在於如木樁有根穩定。是中國武術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歷代武術流派中受到武者的重視,如馬步樁,在少林武術和一些南派拳種,就將其作為一種基礎性訓練。所謂「未習拳,先蹲三年樁」,在內家拳中堅形意拳中,有「萬法源於三體式」之說,而在一些年輕的拳種如大成拳、盧式結構中,更是將站樁推到了無以復加的地位。

這種過於誇大的功能其實有很大的侷限性,在散打、拳擊、泰拳裏也有抱架的練法,保持長時間的靜態,是為了穩固肌肉的記憶形成。

關於力量的的增加,這是無數拳術流派都在追求的方法,以我的認知水平,我還是接受現代的理論;

力量大小有四個因素;

①肌肉生理橫斷面積、②神經調節功能的改善、③槓桿(骨)的效率、④肌纖維的組成。①肌肉的生理橫斷面增大;肌內生理橫斷面增大是由於肌纖維增造成的,包括肌凝蛋白質量增加,肌肉毛細胞管網增多,肌肉結締組織增厚,肌糖增加等,並伴隨脂肪減少。②神經調節的改善;神經調節的改善包括.

Ⅰ、動員參加活動的肌纖維數量增多。

Ⅱ、改善主動肌和協同肌、對抗肌、支持肌(固定肌)的相應協調關係,對抗肌放鬆能力是影響力量的重要因素。Ⅲ、大腦皮質神經過程的強度和靈活性的改善能增大力量③槓桿(骨)的機械效率④肌纖維的組成;肌肉中快肌纖維成分高,肌肉收縮力量也大。

站樁是相對靜態的動作,現在運動稱為等長運動:指以增加肌肉張力來對抗一個固定的阻力的運動。當保持靜態時,肌肉保持不動,作功卻不斷的增加,不斷的調動更多的肌纖維參於運動,不斷的消耗肌肉纖維的能量,這種練法會迫使最後一根肌纖維都參於進來。如果有人說是經絡、穴位,丹田之氣,我覺得這是養生的功法,在實際搏擊中作用不大。

協調靈敏,在站樁的作用更是很微弱,可以歸類到②神經調節的改善;神經調節的改善。這種練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可以肯定效率很低,

靈敏協調素質是指人體在各種突然變化的條件下,能夠迅速、準確、協調、靈活地完成動作的能力,是人各種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在運動中的綜合表現。大腦皮層神經活動過程的靈活性及分析綜合能力,是靈敏素質的重要生理基礎。做一些非常規的動作練習,以及心理狀態是有必然的關係。

就是長個腿勁。僕步,歇步,單腿立穩當了,高閃低進,腿沒力量套路都耍不穩


先說意識問題,傳統的東西不能都是好的,也不能都是不好的。外來的瑜伽放在印度就是一種傳統的「站樁」式鍛煉方式。如果問你通過瑜伽獲得了什麼,那麼應該啷個回答?

站樁首先是一種鍛煉身體的運動方式。和瑜伽,舉鐵,廣播體操大體是同一個範疇。適當的,正確的進行會起到鍛煉身體的功效。過度的,錯誤的自然會傷害身體。

與瑜伽,舉鐵,廣播體操的差別是,民國開始的武俠小說,將中國武術漫威化,武術成為超能力,在武俠小說的中國武術體系中,站樁成為通向超能力的第一步。在中國傳統道家體系中,站樁又成為修行的第一步,導致了站樁被神祕化。又加上一些人以養生為話題進行經營,將站樁的作用過分渲染,又導致了站樁的過度誇大。

正確理解站樁,站樁是武術的基礎。類似學習漢語要學習拼音,學習音樂要學五線譜。通過站樁,解決兩個問題。1.練習武術的身體結構。2.對瘦弱的人提高身體素質。如果這個人本來就強壯,那就是解決一個問題。學習身體結構。

可以這麼理解,站樁類似拳擊搏擊的抱架。與拳擊搏擊抱架的區別是,一個松腰落胯,一個自然而然。重點在於松腰落胯。

所以,沒有松腰落胯的站樁實際上不是站樁。這也是很多人對站樁的誤解,認為,我站了多長多長,沒有什麼功效啊。這是因為沒有正確的站。無論哪個門派的樁,如果沒有正確的站,啥功效也收不到,鍛煉身體也鍛煉不到。還不如廣播體操。

個人的經驗,學習形意兩年,渾圓樁最多站一個小時。必須是出一身透汗,才能起到作用。最大的收穫,過去的腰肌勞損不治而愈,自然就好了。如果去醫院,都是讓你按摩,休息,喫活血的葯,不幹重活。估計到死也不能好。渾圓樁,讓人的背如拉滿的弓,腰自然得到了鍛煉。

有腰肌勞損的朋友,這個我是親身經歷。


整勁。

有前輩說樁功是前輩留給愚鈍後人的練習方法。

我以前不站樁,我也曾和我的老師爭論,武術沒有樁的時候為什麼也出人才。老師給我的回答是,大杆子和盤拳架。我一直從這兩方面入手。

近日,在一次實戰試力的時候我才清楚。站樁確實是愚鈍練習者最快掌握整勁的方法。

而我,確實也是愚鈍之人。


首先還是要有懂的師父認真教。

要去掉站樁的神祕性,不要神化站樁。站樁只是以前訓練資料匱乏的一種訓練方式,類似於現在的「囚徒健身」,也就是無器械靠自身體重訓練自己的一種方法,當然站樁不僅僅是鍛煉肌肉力量,還有一個功效就是把特定的幾個姿勢拉出來固定訓練,就用練書法要練筆畫一樣,這樣簡單獨立地訓練某一個動作,能把這個動作對身體的要求感覺加強,並慢慢去理解這個動作的含義。千萬不能認為一個站樁就能神功附體。還有網上說的一站樁就七八個小時的,都是即懶惰又裝神弄鬼的壞榜樣。站樁最終要和動態聯繫起來,包括在對抗中的某個特定條件特定姿勢下這麼運用的效果來校正自我。其實站樁鍛煉肌肉的效率並不高,純鍛煉身體,不如正確科學地擼鐵來得高效,但如果用來校正拳架是很有用的,和拳擊裡面開始訓練時的校正站姿、出拳軌跡很像。

再說三遍:不要神化站樁,不要神化站樁,不要神化站樁。

真正毀了傳武的就是那些一知半解地練習傳武的人,他們自己也沒有深入學習瞭解,就乾脆說得神乎其神,反正自己練不到也正常,反正你沒練到就是你沒堅持到底。


膝蓋疼、身體僵硬、喫力不討好。。。。。。

我的教練、老師都勸我不要學站樁,不管什麼武術(包括太極),站樁是無法練出強身健體的效果的,不去訓練快速移動躲避近身反擊的方法,站再多的樁都沒用,練不出臨場反應的。《呂氏春秋·盡數》:「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只有經常運動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蝕,可以保持很久不變壞,武術運動也是一樣的道理。只是站樁,那不就給身體僵化了麼?站樁不是沒用,作用只是用來糾正動作的正確與否,一旦掌握了就少練站樁得了。古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呢,為什麼現在的武術盡搞一些神神叨叨的事情來神話站樁的效果呢。。。。


從小接觸氣功樁,清晨面陽樁半個小時,晚上對月半小時,15歲時囟門開,之後便能引霞入體。18歲起修九轉金丹,21歲通各大竅穴,22歲時忽覺萬竅放光,得見金丹,至今無病無痛,身強體輕,神明而仙。現修出陽神法,尚未入門。

總之,樁法是一切道法之本,不修樁,不得道。


收穫了健康,收穫了有神論,收穫了一定的抗擊打能力,或許後續還有其他收穫,挺好


在此我傳播下馬世琦的樁,我站了兩年,也和微信羣裏樁友交流,這個養生效果不錯,很多病都可以改善,高血壓,失眠之類都能解決,


練鉗羊馬,打打魚曬曬網,多少收穫了一點。學會了觀察自己。站樁中不須要動作,不須克服外力,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調整身體姿態,不多久就對身體各處的鬆緊位置有比較清楚的意識。做平板支撐時亦留意保持身體放鬆脊柱拉直,感覺對腹肌刺激明顯加強。其實一切運動都可以達到這效果,只不過這幾乎可以說是樁功中唯一關注點,所以容易有感覺。學會了面對挫折與失敗。站樁過程裏,時不時會覺得自己做對了一切的要求,過設幾天又好似處處不對勁。這可能是觀察更細緻,留意到原本忽略過的東西。就在這上天和落地的輪迴間,習慣了失敗與挫折,也習慣了在失敗與挫折中咬著牙繼續走。改善了睡眠質量。年紀大身體壞,嚴重失眠。睡前站半小時,基本能保證一覺睡六個小時以上。

站樁都獲得了什麼?

題主你說的是哪種樁?

站樁有挺多種,我知道的就有四種:像最經典的馬步,形意拳的三體式,養生的混元樁,八極的兩儀樁。不同流派都有不同的樁,同一流派也有好幾種樁。所以這問題還是不太嚴謹。

站樁,這個詞其實隱含著靜態的意思。很多傳武流派覺得靜態樁不夠,於是又發明瞭各式各樣的動態樁。不過也有一些練傳武的人狂熱愛好靜態樁。有個人在知乎裏寫文章說自己打架時鬆鬆一碰就把對手打壞了,他把這個成果歸功於數月以來的站樁訓練。這個人還在文章裏說,郭雲深,孫祿堂等人的功夫就是源於每天8小時以上的站樁訓練。

從醫學和運動學的角度來看馬步這個動作,對於缺乏鍛煉的人是有好處的,並且不像深蹲因為負荷大的原因主要鍛煉大肌羣,馬步負荷較小而且是靜態動作可以充分鍛煉盆底肌肉這樣的小肌羣,提高男人和女人的x生活質量。但為了效果,就不應該嚴格遵守武術對馬步的標準,而應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兩腳間距和重心高度。

根據超負荷原則和適應原則,力量訓練的負荷應不斷超過平時採用的負荷,而站樁的負荷主要來源於穩定的體重,一味的增加站樁時長效果是更好的耐力和更適應扎馬步。如果是為了增加力量和體能,就應該進行更科學的力量訓練和專項訓練。

再說一下我的看法,站樁被一些人神話了。我覺得它的最主要功能是:更好的適應流派招式。我認識一個編製內的拳擊運動員,她說光是站抱架就站三個月。是不是跟傳武入門先站樁很相似?那人家為什麼站三個月?為的是形成肌肉記憶,防止實戰時動作變形,保證充分發揮動作招式。傳武也是,很多招式都是在一些樁架的基礎上進行,而入門先站樁剛好能穩定住招式形態。這也能解釋為什麼不同流派樁架不同了。


站樁不論是從鍛煉的角度,還是從練武的角度來說,都很平凡。。。

鍛煉效果方面,完全不如深蹲


開始幾年身體會形成靜態的連通,保持樁態再進行動態訓練,會漸漸形成動態的連通。完全和其他運動不一樣的形式。


基本上只站無極樁

站到身體的軸線與重力線重合時

會覺得很舒服

前提是要放鬆


沒站樁,但有個朋友喜歡扎馬步,有椅子不坐,走到哪扎到哪,說是為了讓腳下生根從而使下盤更穩。上次幾個哥們約去朋友家樓頂燒烤,完了回室內看會電視,他就在電視機前雙腳打開半蹲著,氣沉丹田腰馬合一紋絲不動,神態悠然自得略有大俠風範。後來他學會了不要擋著別人看電視,菊花容易受到重創,真是受益匪淺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