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是朱元璋從小的玩伴,又曾經為明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是朱元璋十分得力的臂膀。但是要說開國第一功臣,朱元璋肯定不能認定徐達。

雖然徐達被封「魏國公」,這是朱元璋認可了徐達的功績和忠誠,但是要說到開國第一功臣,朱元璋必須得眼光長遠,放在招賢納士的方向去找。李善長是半路追隨朱元璋,還為他招來了不少能人,且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也被朱元璋採納,這才從多路義軍中嶄露頭角,最後奪得江山。

徐達和李善長,對朱元璋來說李善長更加接近於稀缺性人才,而且他身上有讀書人的傲氣,有渴望被認可的需求。明朝建立後,最要緊的是建立完善的行政制度和律法,這時候李善長的才能就能得到充分發揮。而徐達的才能僅能在戰士發揮作用。朱元璋如果說徐達是第一功臣,難免會有任人唯親的意思。國家一旦建立,下一步發展就是穩定和壯大,因此朱元璋非常重視文臣謀士,而且他從骨子裡尊敬讀書人。因此不論是為了大明的發展還是出於朱元璋自身情感,他都應該是更加願意敬李善長為「大明開國第一功臣」。


徐達和李善長都是朱元璋的老鄉,而且都在在朱元璋沒有得勢的情況下選擇朱元璋。那麼拋開關係戶、共患難等客觀因素,李善長確實更適合朱元璋心目中的——開國第一功臣!

▲引導朱元璋的革命方向

朱元璋受湯和影響,一個猛子扎進郭子興的革命大軍。可能天生具備強大造反天賦,朱元璋很快的在部隊裏嶄露頭角,這些突出的才能並不受領導喜歡,結果心狹窄的郭子興把朱元璋開除了。充滿熱血的創業青年朱元璋,第一次覺得人心不古、前途渺茫,鬱悶的朱元璋獨自埋怨:

————四方戰鬥,何時定乎?

李善長這個窮酸儒,第一次進入朱元璋的視線,然後開始改變歷史的第一次對話:秦朝暴政時期,漢高祖劉邦也是窮人出生,只要老大你學習劉邦的做法,一定能獲得成功!

如果朱元璋是被禁錮的猛獸,那麼李善長就是打開囚籠的鑰匙,看似不經意的一次鼓勵,卻徹底點亮了朱元璋革命的路燈。直到革命成功,朱元璋仍然沒有忘掉李善長的啟蒙。

▲持續不斷的戰車油門

李善長和朱元璋的不期而遇,逐步填補了革命軍缺乏大腦的空白。作為文人的李善長不是不會打仗,而是更擅長整理軍務、提出決策、保證後勤。朱元璋也一直堅持:

————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來做

於是朱元璋這輛戰車開始浩浩蕩蕩的碾壓,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湯和等武將就是這輛戰車的防撞鋼樑,用自己無堅不破的功力,不斷挑戰元末脆弱的防線。劉伯溫、朱升就是這輛戰車的方向盤,準確的指引方向懟。李善長成了這輛戰車最關鍵的油門,一直給革命戰車源源不斷的輸送動力,

不斷的糧草、完善的制度、先進的戰備、鋒利的武器、賞罰分明的錢財、以及統一戰線的民眾!

李善長一直保持他低調的做事特點,相比眾武將刀兵鐵馬、揮斥方遒,顯的更不起眼。尤其風頭最勝的徐達,李善長比起來確實名聲不濟。可是朱元璋認為,支撐起木桶不漏水的原因,是屬於最短的那根木頭,這根木頭就是李善長!

▲最適合的理想人選?

大明成立,朱元璋已經不是以前的淮右布衣,而是大明皇帝。身份得轉變,可是權勢不變。這種權利是別人不能插手的,作為管理者的朱元璋已經開始考慮子孫後代,如何繼承延續大明的姓氏。

————盛世不舉武將,治世終需文人

李善長的不居功自傲,再一次被朱元璋點名。李善長成了明朝開國六公爵裏唯一的文人。這種身份不只是屬性上的特殊,更特殊的是力壓徐達——開國第一功臣的稱呼!仔細回想,也不排除朱元璋念起他的好。但是還有個劉伯溫?屬於李善長的榮譽並不是這麼簡單。

朱元璋的政權靠的是拳頭,徐達、李文忠、馮勝等武將,也是很強硬的拳頭。不屬於朱元璋的拳頭都會讓他覺得頭疼。徐達已經功勞滿身,封賞夠多,無限做大的武將集團怎麼制衡?李善長就成了解決這個難題的最好方程,管理能力一流、資歷深厚、一直從事政治工作。於是李善長被選舉的課題,正式提案!而真正提案在朱元璋心裡,自廢武功,壯士斷腕!消滅一切具有威脅的有生力量!

最終結果——這是個偽命題!朱元璋的字典裏已經不需要什麼第一功臣,他需要的是高度集中的皇權,沒有威脅的大明江山。

我不是易中天,只表達我看到的歷史!

最重要一點就是朱元璋故意這樣編排的。

同為布衣天子,朱元璋深受劉邦影響。朱元璋對比劉邦,李善長對比蕭何,徐達對比韓信,甚至連劉伯溫對比張良都一一排好。

劉邦之所以把蕭何排第一,實在是故意貶低武將,畢竟武將手握兵權,造反起來比文臣容易多了。

深通帝王之術的劉邦和朱元璋怎麼會不知道這點呢?所以和韓信一樣,徐達是排不了第一的。

至於其他原因,譬如李善長和蕭何都是宰相之才,我想這都是次要的。


「明朝開國第一功臣」

李善長,徐達

一文一武,一守一防

站在朱元璋的位置,逐鹿天下,計較的已經不是一場戰役的得失,而是整盤棋

在這盤棋裏

徐達,指哪打哪,攻無不克,是一把長矛,論戰功,無人能及

李善長,足智多謀,參與重大軍事謀劃,掌管全軍物資調配,攻下新城,又多是他制定管理辦法,是一把盾,沒有人能攻破

這兩人跟了同一個人,競爭「開國第一人」,有點類似「文武之爭」

一個文人跟一個武人怎麼競爭?總不能你捅我一刀,我罵你一句吧?

所以只能看老大喜歡誰了

前期,自然是徐達,沒有徐達衝鋒陷陣,打地盤,怎麼「開國」?

後期,肯定是李善長,打下來治理不好,發生內亂,還不如不打

但是大局已定的時候,就不分前期,後期了,而是想著要,安邦定國

這種時候,文官的位置肯定是要高一點的


大家好,我是師哥講史,首先感謝邀請

為什麼徐達戰功第一,在朱元璋眼中明朝第一功臣還是李善長呢。

首先你可以看到基本上歷朝歷代的開國功臣排在第一位的永遠不會是武將,就算是在漢朝,第一功臣也不是韓信,而是沒有上過戰場的蕭何,劉邦的「功狗」之說大家應該都知道,另一個原因就是害怕功高震主,自古以來這種武將不會排在第一,就好比唐朝李靖在那個時代也是武將裡面第一的吧,但最後還不是歸隱不問國事,讓武將排在開國功臣裡面第一皇帝會不高興的。更何況自古以來都是武無第一,武將基本上都是誰都不服誰,並沒有小說中那麼和諧,人都是自私的,所以武將排第一是不可能的。

而且李善長的功勞也不小,經常給朱元璋出謀劃策,幫助朱元璋招攬人才,李善長也是一個類似於蕭何的人,所以他在朱元璋心中排第一不奇怪。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這種問題應該是常識了吧。

周星馳說過「那人好像一隻狗耶」!對,有些人看著勇猛異常,身份也是光鮮亮麗尊貴在上似的,其實所作所為就是一條狗。是不是?

武將是咬人的狗呀,管家是管理全部事情的管理人員。

李善長是管家呀,懂市場、知遠景、會算賬、敢管人、能背鍋、找到的飯轍、最重要的是認得清那條狗會咬人。是不是?

列位讀者您如果是開公司的大老闆,年會之上是和那些衝鋒陷陣的業務員們坐一桌?還是和那些生產線上的工人們坐一桌?不會吧,您不會和狗坐一桌是不是?

而,你那個懂市場、敢管人、能背鍋、會做假賬、甚至能和官家溝通的總經理,你要不要年會的時候和他坐一桌?

當然 朱元璋最後不要總經理,親自上陣做總經理,自己親自背黑鍋,親自拉下黑臉管人,有多累,被罵的多慘,是另外話題了。不過,可以相信他朱元璋黑夜難眠的時候一定想過李善長們的功勞吧。


朱元璋在大封羣臣的時候,詔書中曾明確寫明瞭李善長比作蕭何,在《明史》李善長傳中有提到

善長位第一,制詞比蕭何,褒稱甚至。

既然朱元璋把李善長比作蕭何,那劉邦在封功臣的時候是怎麼評價蕭何的呢?這個大家都很熟悉了。據《史記》記載,劉邦在封功臣的時候,把蕭何排在第一位,讓很多將軍不滿。但是劉邦卻說道

諸君知獵乎?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意思就是你們都是追隨我搏殺的獵狗,但是蕭何卻是指示我們何時,何地,如何追殺野獸的人。同樣李善長的作用和蕭何差不多。李善長在投奔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就向李善長請教天下怎樣才能平定。

李善長對朱元璋說道:「昔時,高祖劉邦出身布衣,知人善任,不濫殺,有器量,五年就平定了天下。明公如果能像高祖一樣,那天下很快就可以平定了」。朱元璋覺得很有道理,他在當時就認為李善長就是他的蕭何。

事實證明,李善長確實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期望。在朱元璋實力逐漸壯大起來的時候,投奔朱元璋的人越來越多,地盤也越來越大。管理就是一個大問題,李善長總是找他們談心,以安定人心,同時還在觀察他們的才能,推薦到朱元璋的那裡,能做到人盡其才。在內政方面李善長知人善任,明曉典籍,把朱元璋的地盤打理的井井有條。

在出兵前,李善長會為朱元璋謀劃如何進取,以及對諸將的獎勵該如何分配(預機畫,主饋響)。在出兵時,總是李善長做留守,轉運糧草,補充士兵從來沒有出過差錯。在出兵後朱元璋打下來某個地方的時候,又是李善長發布文告,制定律令,約束士兵,讓一個地方能很快安定下來。對於李善長的這些功勞《明史》有明確的記載

諸將來歸者,善長察其材,言之太祖。復為太祖布款誠,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齟齬者,委曲為調護。前後自將徵討,皆命居守,將吏帖服,居民安堵,轉調兵餉無乏。

李善長這都不是一個大管家了,完全就是一個保姆。不但要管理一大家子事,甚至連安慰羣臣和談心解決心理問題的活都包攬了。試問這樣的一個人,如果功勞不是第一,那還有天理嗎?雖然李善長和朱元璋沒有善始善終,但是李善長的功勞也是不可磨滅的。


李善長,在大後方掌管所有後勤部,出謀劃策,功不可沒,為人呢比較低調。徐達,明朝第一名將,實至名歸,就算盡心盡職,也容易引來朱元璋的忌憚,所以封李為相,也算是壓制武將權利吧。


朱元璋大封功臣時,曾說道:「李善長雖無汗馬功勞,但跟隨我多年,供給軍糧,功勞很大,應當晉封大國。"在詔書中將他比作蕭何,對他褒獎備至。從劉邦對待蕭何上,也可以看出李善長的功勞。

李善長主管軍隊的物資供應,有將領前來投靠時也替朱元璋考察他們的才能,又替朱元璋對投誠者表達誠摯的情義,讓他們安心。產生矛盾時,幫忙調解。

李善長通曉典故,裁決事務非常迅速,又善於辭令。朱元璋招賢納士時,總是讓李善長起草文告。朱元璋前後率軍徵討,都命李善長留守。保障軍隊的物資供應,而且從來沒有出現錯誤,給朱元璋打造了一個穩定的後方,從而沒有後顧之憂。可以說李善長的功勞挺大的。雖然李善長最後的結局不太好,但他為明王朝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很簡單的道理,徐達的功績確實無人能及。他跟常遇春,可以說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而李善長和劉伯溫則是朱元璋的智能團!他們之間的區別就是人的四肢和大腦的區別。想完成一件事不僅需要四肢發達,更需要頭腦發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