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中的翠翠給我印象更深,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女,帶著童心,晶瑩透明,純潔,美麗,善良,與外公在邊城過著世外桃花的生活,這裡三省交界,民風純樸,山青水秀,與外公划船為村民過渡,可少少年紀遭受父親外出,母親去世,後來外公也走了,小船也被大水沖走了,成了孤女,連初戀也因家窮,連心上人也外出,她一邊擺渡,一邊等待那人回來。邊城是作家沈從文心中的世外桃源,與當時小說界的主流世界格格不如,但散文般的語言,湘西風凰風土人情,口語化的描寫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小說圍城有一句話,城外的想進去,城內的想出來,這個城是婚姻之城,錢鍾書的小說,我也看了,但沈從文的邊城更佳!


二位大師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都屬於摯臂之人,《圍城》、《邊城》亦是他們的扛鼎之作。巨人的作品是無法橫向比較的,我試著從以下兩個方面與題主進行探討——一、兩人的人生閱歷不一樣:錢鍾書是一代國學大師曉暢多種外文,包括英、法、德語,亦懂拉丁文、意文、希臘文、西班牙文等;深入研讀過中國的史學、哲學、文學經典,同時不曾間斷過對西方新舊文學、哲學、心理學等的閱覽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聲譽的學術著作。沈從文之前還是錢推薦到清華的,「鄉下人」是沈從文基於對人性美的追求而堅持的自我認同,並且具有現代性的意義;同時,也說明瞭對「鄉下人」的過分執著給沈從文的創作帶來的缺陷。二、兩人文筆不一樣:錢鍾書文筆華麗,堆砌比喻,多有暗諷;沈從文語言質茁,愛用短句。錢鍾書用筆酸刻,愛嘲噱;沈從文筆下豁達,一團美感。錢鍾書的練筆,文意似淺,而有圍城的警句;沈從文的思想,暗藏深刻的意味,使人看到悲劇很自然的發生,而分析起來,就有點不那麼自然了。以上淺見如有不當,請海涵!


這兩部都是作者的扛鼎之作。個人覺得,《邊城》的文學價值更大一些,對後世的影響也更為深遠。

錢老是一位國學大師,在國學研究、文學批評等很多方面建樹頗豐。《圍城》是其少有的長篇小說。這部作品,很考究,尤其表現在語言上,而情節稍顯瑣碎。是個著重批判、揭露和警示的作品。也表現了再那個歷史時空下,一部分人的嘴臉,是具備現實主義和社會價值的作品。是一部好作品。

1.《邊城》很多時候成為了一種「唯美」、「純凈」、「理想」的代名詞。把時間拉長,這部小說在任何時期都能營造出這樣的美感。有人評價說,《邊城》裏的人物為我們樹立起了一個不同於阿Q的新民族形象,而邊城,成為了我們民族的烏託邦。

2.《邊城》的語言像詩,而他描摹出的世界也是如此。並沒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節, 但就是那麼低扣人心絃,引人入勝。人物和故事更像是詩裏的意象,韻化和侵染出的都是讀者內心深處所有真善美的情愫,並以此擴大,感染每個讀者。這種風格,也是開創性的。

3.《邊城》的妙,在於對美學的延展和無限追求。全篇竟無苟且和醜惡,這在小說的創作當中,顯然是反傳統的,不追求情節、也並不刻意追求塑造人物,更多的是在字裡行間醞釀一種情緒,一種感受,一種對美的嚮往。但,對美又不刻意渴求,不躁動,順其自然,連愛情也完全讓小翠自由自在地隨風起舞。整部小說裏都是這樣的情緒,讀者好像被捧在手中,被暖洋洋的風吹著,溫柔的聲音告訴你:「這世界是如此美好」。

4.《邊城》裏的愛,都是真切而明亮的。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以及兄弟間誠摯的手足之愛,這些都是最真的人性之美,也是作品的文學價值所在。

5.《邊城》純粹性,已經決定了它的高度。

6.無為,是對《邊城》寫作手法的最好詮釋。一切都是那麼地自然而然。

7.《邊城》的寫作手法,讓我們看見了無限可能。不具化人物,不追求故事性,也能創造出偉大的作品。

8.《邊城》對人性的刻畫深度,也是很多作品無法比擬的,已經觸及靈魂。

9.《邊城》在20世紀百大中文小說排名中單篇第一,足見他的影響力和文學價值。

個人淺見,歡迎補充。


謝謝邀請!

我特別怕比較優劣的問題,這兩本小說我都讀過幾遍。

喜歡錢鍾書的《圍城》,主要因為小說幽默的語言以及對世俗真相的透視;喜歡沈從文的《邊城》,是因為小說詩一般的語言以及對湘西風土人情的描寫。

如《圍城》中寫到鮑小姐,因為她在回國的船上穿著暴露,皮膚偏黑,有人叫她「熟食鋪子」,因為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並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

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的話我記了好多年,小說中類似的情節還有很多。

小說在幽默中透著智慧,比如說到婚姻,就有我們知道的經典句子——「說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還有「(婚姻)像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邊城》是與《圍城》完全不同的風格,兩本小說都經得起一讀再讀。


謝邀,你這個問題回答起來難度太大,兩者怎麼比較呢。就好像兩個不同風格的東西,放在一起類比,說誰好都覺得對另一個不公。

《邊城》是一部鄉土文學的代表作。是純凈的湘西世界裡,幾個純凈的人的悲劇故事。如果你在喧囂的都市中厭倦了,讀讀這本書,看看翠翠的小野獸的樣子,聽聽爺爺嘮叨話家常,聽聽虎耳草和翠翠的心事,這是一個沒有污染的土地上人類最純粹的愛情。他們純粹的憂傷和山水相連,和小黃狗與永遠安靜的湘水相連。

沈從文這本《邊城》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中國鄉土文學的代表作。裡面的真善美,是一個讓人嚮往的世界。你讀著讀著會被沈從文那安靜的,細膩的文字感動。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文字啊,你雖然知道了結局,但是你依然可以讀上千萬遍,因為可以撫慰躁動的心靈。

圖為沈從文

再說《圍城》。錢鍾書和他的《圍城》是諷刺詼諧小說,他和沈從文生在同一個時期,卻寫出了風格迥異的小說。這部小說是講述留學生歸來之後整個都市社會的那種慾望、做作、虛偽、假文憑,忸怩的愛情……似乎這裡沒有什麼真實,只有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婚姻也是。

《圍城》這部小說,放到現代當作參照依然能用,你可以感嘆錢鍾書的睿智和幽默。對婚姻對社會一陣見血的看法,也可以感嘆這部小說是社會的一個縮影。

如果說道對人生的啟迪和參照的作用來說,顯然是《圍城》了。如果說文學性來比較,怎麼說呢,文學給予每個人的感受不同,個人體會吧。《邊城》雖然是一部隔離這個社會的另外的世界,但是這個世界是人類的嚮往。這是一個追求純凈的夢。


進來蹭一把,網上說:《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可想其中價值?

作者:錢鍾書,曾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教授。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主要成就:小說,散文。

推薦的話,個人傾向沈從文。文學價值種類多吧,沈從文大師是小說散文為主,學術論文等不知道,錢老師清華大學教授,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對於學術研究等應該不錯吧。

但都屬於文學範疇吧。

小說作家或者作者不一定有知識,但通常會具備創作力;教授或者學院派,通常是傳授知識的,不一定培養出作家,卻能培養出棟樑和知識型人才或者天才。

看小說的角度來說,個人更傾向於邊城。長篇的價值不知道怎麼說,看過一個短篇,名字忘了,故事發生在湘西境內某條船上,講述得是鄉下女人為了給兒子(女兒?)賣糖喫,一家人為了能過得更好些,特意到城裡的某條船上,做肉體出賣工作。典型的現實派創作手法,上世紀某個階段時期的縮影吧。女人在船內工作,男人在船外偷聽。有錢了就可以回鄉下了,從此就可以喫香的,喝辣的了。


兩本都讀過,年少時是囫圇吞棗,現在是精細揣摩,但是現在想,或許3.5年再讀一遍,又是另外一翻味道,這兩本書,沒有認真仔細去評判過文學價值的高低。就如非要問一個母親她的兩個兒子,她更喜歡哪一個一樣的問題。

《邊城》和「夢」,與「純粹」相關聯。

《圍城》和「現實」,與「諷刺」相關聯。

現在我們多數都會說,《邊城》浪漫且富有詩意,有點悲劇,有點惋惜,也有點人性美。感悟最深的就是——邊城裡沒有壞人,全是好人,但是一大堆好人,卻又合夥做了一件壞事!這,就是這個世界神奇和可愛的地方。

《圍城》是整個社會的人,是整個人生的真實百態寫照,清晰明瞭地刻畫了現代都市文明下的知識分子羣醜。極強的諷刺意味,所以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新儒林外史」。還是那句最著名的話:「(婚姻)像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就個體感悟和文字結構來說,語言風格不同。《邊城》是美,開啟了新世界的山水田園派的新散文形態,樸實細膩,文風比較清晰自然。《圍城》包羅萬象,老練,成熟,氣勢宏大立意高,各種「修飾」,「技巧」運用得爐火純真,集萬千於一體。

文學價值來說,專業性,文學性和結構方面,似乎專業人士都普遍傾向於《圍城》。但是從喜歡影響和「愛上」的程度來說,《邊城》更受到普遍的喜歡。這是因為田園牧歌似的世界,這種嚮往純粹的美好小世界,是每個人內心的避風港灣。通俗易懂和美妙,絕倫絕幻的世界,承載了太多關於小個體的「美好」。

也可以說,《邊城》是小而美,精而簡的小世界,《圍城》是大而闊,繁雜現實的真實世界。

《邊城》之後,再沒能出現《邊城》,《圍城》之後,也再也沒有《圍城》!


正巧,兩本書我都喜歡,所以讀了很多遍,它們都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下面談談我的想法:

1.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1947年創作的,作品通過留洋歸國青年方鴻漸的所看、所想、所思,抨擊了我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國統區的國政時弊和眾生百態,其中也包括了教育界和知識界的腐朽。

本書風格獨特,具有極強的諷刺意味,所以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新儒林外史」。書中的名句:婚姻是一座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成了幾乎人人耳熟能詳的經典。

2.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作品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邊界的茶峒小鎮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叫翠翠的船家姑娘的愛情悲歡,繪出了湘西地區的風土人情和人性美好。

3. 兩部作品雖然都有「城」字,但並沒有多少可比之處。

《圍城》的藝術特色是極妙的語言和精巧的比喻,讀起來令人忍俊不禁卻又感慨不已。比如:「對於醜人,細看是一種殘忍。」,「流言這東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蘊含的能量更巨大......」

《邊城》則用抒情詩的筆觸謳歌了傳統文化中保留至今的善良和美德。比如:「日頭沒有辜負我們,我們也切莫辜負日頭」,「不要刨根問底別人的過去,那可能是永遠不想觸碰的回憶。等,一城煙雨;渡,一世情緣。」

4. 兩部作品都是經典中的經典,藝術特色各具風格,根本無法分出高低,所以不建議進行對比。

(下面圖片來源於網路)


總的來說,《邊城》是以20世紀30年代湘西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展現出了湘西世界特有的風土人情。《圍城》是錢鍾書的長篇小說,寫於1947年,主要是寫了抗戰時期知識分子眾生相,因此也被稱為「新儒林外史」。

一、《邊城》

一談起沈從文,無不想起《邊城》,《邊城》可以說是沈從文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邊城》的小說情節簡單,主要講述了翠翠和茶峒渡船老人兩人相依為命。在一次端午節與儺送的短暫接觸後,翠翠便對儺送產生朦朧的愛,她的愛是超越世俗利害關係的。大老天保和二老儺送也同樣愛上了翠翠,但他們並沒有為了自己喜歡的人而爭得頭破血流,當天保得知弟弟儺送也愛上翠翠時,便主動選擇退出。《邊城》中的理想生活是浪漫且富有詩意的,不幸的是,這也是一個令人惋惜的愛情悲劇。「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是翠翠心中所期盼著的,也留給我們無限念想。

「湘西世界「是沈從文想要追求的理想世界,沈從文也說過《邊城》是自己供奉理想的「希臘小廟」,在這個小廟裡有著自己嚮往的理想人物和理想的生活狀態,表現的是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親情、鄉情、愛情三種關係所表現出來的人性美與邊城的自然風光之美、風俗美融合得渾然一體。翠翠、爺爺、儺送、順順等這些人物都是在大自然中出生並成長,並沒有被現代文明侵蝕和扭曲,沈從文所要表現的便是這種樸素的人性美。

二、《圍城》

錢鍾書是我最佩服的一個才子,學貫中西、通古博今,正由於作者淵博的知識儲備和幽默的人生態度,書中便無拘無束地融入各個領域的知識,漫無邊際的筆法中也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達的人情冷暖。

對於《圍城》,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圍城」二字給人的印象,楊絳曾說「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也大都如此。」而在作品中,作者通過婚姻來闡釋「圍城」的喻義,「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方鴻漸在愛情之城、事業之城、婚姻之城經歷了一番人世滄桑之後也感受到「人生萬事都是圍城」。從「圍城」這個喻義引申出來,其實「圍城人」不僅僅侷限於書中的人物以及錢鍾書同時代的知識分子,而是整個社會的人,是整個人生的真實寫照。


《邊城》與《圍城》二者的相似之處,都有對都市的現代文明有所批判。《邊城》是不露聲色地通過描寫湘西世界的人性美、風景美以及風俗美來與沈從文當時所處的現代都市社會相抗衡,而《圍城》則是清晰明瞭地刻畫了現代都市文明下的知識分子羣醜。在我看來,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被自己心中的「圍城」圍困的人固然很多,想要衝破種種壓抑和束縛,回歸自然,回歸心靈的寂靜處,找一片屬於自己的文學凈土,《邊城》是無疑最符合,也最具有價值的。


其實這樣比較是不合適的。要說這二部小說的價值,很難分出高下。在現代文學史上,錢鍾書的《圍城》和沈從文的《邊城》,都佔有一席之位。只是取材不同,寫作的風格不同。《圍城》表現的是中產階層矛盾的心態,雖然生活基本有保障,但在愛情和婚姻上無不算計和計較;《邊城》寫的是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富有特色的邊遠風情。雖然人們掙紮在貧困線上,女人就算做著「皮肉」生意,男人靠賣苦力生存,卻不乏人性中閃光的一面,純粹真心地相愛著。俗話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二部小說沒有可比性,但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類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