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一部作品,首先是要看它的作者的。《人間失格》的作者太宰治,太宰治除了有為人所熟知的五次自殺未遂外,他也是日本無賴派著名的代表作家,這個流派有一個明顯的特徵:文字有些無病呻吟與頹廢。

其次,這本書可作為太宰治一生的回憶錄,他在寫完該書的同年自殺。

基於以上兩點,我們不難看出這本書的基調是較為頹喪的,而文字又具有相當的感染力。對於共情力弱的人而言,會更傾向於認為這部作品較為無趣,無病呻吟。對於共情力強亦或是本身較為敏感的人而言,這部作品往往會讓其產生一種真實的壓抑感。

接著,類似於無賴派虛無派的作品,可以閱讀,但在情緒本身就低落失控時,盡量少讀,尤其是自控力並不算強的年輕人。

最後,《人間失格》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但它不適合所有人去閱讀。

以上


是也不是!

首先是喪的定義,於我國青年而言,多是社會福利制度的短板、獨生子女養老壓力、就業壓力以及醫療婚姻食品安全等現實下大部分人努力一生也不會有所改變,甚至和家徒四壁只有一場疾病的間隔,無法看到希望所產生的無奈!而人間失格那是看到了絕望!

太宰治,日本近代文學上頗有建樹的文學家,只是其作品不為他人所喜,多是因為其文風致鬱,而人間失格更是如此!

人間失格發表之後,作者便於同年自殺,自傳體小說,帶有很強烈的個人色彩,幾乎是作者悲慘一生的縮寫,這是一本流血的自我獨白,描述的是那個時代日本社會的病態與人類社會的陰暗,而無法認可無法改變的主角失去了為人的資格!故而太宰治也為自己的一生畫上了句號!

那麼既然世上有一萬個哈姆雷特那麼也許也有一萬個人間失格!況且時代不同,這個時代未必沒有希望,況且即使沒有,那就努力創造一個!

綜上所述,不建議閱讀,文風文筆皆是一流,其言語更是如此,或多或少會影響個人心情,莫要自找鬱悶呀!最後我個人傾向於是!


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小說由序、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後記共五個部分構成,其中序和後記以作者口吻敘說,三個手札則以主人公葉藏的口吻敘述。主人公葉藏從小沒有作為人而應該具有的最基本的慾望——喫飯的慾望,對他來說喫飯是一種痛苦。從小體弱多病,對病痛和精神痛苦的緩解成為了他的最大的需求。幼小而敏感的心靈受到了互相欺騙、互相犯罪的「人類」的傷害。

他在「人類」當中通過扮演「小丑」來向「人類」求愛,同時也是在掩飾自己的無能和心理上的不安與恐懼。對自己的無能和「犯罪」,對「人類」的恐懼和失望使他作為一個人而感到羞恥,認為自己不配作為一個人而活著,逐漸的葉藏失去了做人的「資格」,成為了完全邊緣化的人。他的不幸是「一種缺乏拒絕能力的人的不幸」。小說的後半段,葉藏被認為精神失常而被送到了瘋人院,並且給自己按下了烙印:「人間失格」。認識到自己所犯下的種種罪行,主人公認識到了自己失去了做人的「資格」。

但是太宰治並不認為主角真的沒有做人的資格,在小說的最後,葉藏的相識,酒吧的老闆娘如此說道:「我們所認識的阿葉,又誠實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話,不,即使是喝酒……也是一個神一樣的好孩子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