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幸看了人間失格這本書,多少有點印象。毫不相瞞我第一遍讀起來像是再讀一本黃書,我一直纔想下一頁要和哪位女配角要發生點關於愛的情節,我也就無恥的以這種心思看完了這本書。這讓我恐怖,我恐怖我的心態多少有點問題,畢竟是一本大作,歸根到底我看恐怖就對了,作者獨具匠心的表達方式更讓人恐怖,傳達出來生而為人的種種跡象更讓人恐怖,細細品味就會容納貫穿各種苦辣酸甜,算是多少有點懂。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我得體面的配合著這個世界形形色色,虛偽的,奸詐的,陰險的,醜陋的,不乏也有真實的,美麗的,善良的,動人的,真性情總是一件怪誕的事,對於別人,恐怕是看不穿的霧裡藏的不知哪裡纔是出路。懵懵懂懂,一人欣喜便罷。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我得忘我所愛的愛慕這世間種種情懷,各式各樣的表達方式不過出自於性情中人,人間自有癡情人,要將兩個不相往來的心徹底附在一個靈魂身體裏,那是難上加難的,這讓我恐怖,做不到恐怕就要讓許多人黯然傷神了,這也是我不願看到的。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我得偽裝著自己帶上面具潛藏在這個世界,如果有人發現了我的不懷好意,這就是恐怖的,也是蒼白的,好端端的生命倒不如早點離開人世,卻不得不以人的身份自居,來迎接不知所謂的無知。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我不能教會你該如何如何,自是一腔熱血在身體流淌,不妨就讓這種情操盡情的爆發的。

加油,沒啥子事需要抱歉的,除非你做的非常糟糕。


太宰治《人間失格》中表達出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對人生和世界的絕望感,是他敏感纖細的作家神經、潦倒悲哀的現實經歷和滿目蕭條的戰後日本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難以找到人生的意義、不被他人理解踽踽獨行是他最終「告辭」的原因,如今得到現代年輕人的共鳴,體現了太宰治對自我、對人性和對孤獨的深刻見解,也是現代社會快節奏、高強度決定的物質文化所導致的年輕一代的孤獨、焦慮和抑鬱,從而產生對現實的無力感,我認為太宰治表達的並不是對世間的憎恨和絕望,而是對自己無法被他人理解的孤獨和享有幸福的悲哀和無奈,他在遺言中說道:「不要絕望,在此告辭。「也是對自己的解脫和後人的美好祝願。


生而為人,首先要明確從出生那刻起你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回事,更不知道從那裡來?為什麼落到此家?也不知道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即然來到此世間那就按此世間的規律順應世界謿流而生存!不論出生在東西南北,貧窮與富貴,官宦與平民家庭,首先來講要報父母恩,這是天德!其次學問,貢獻,愛國,發揮自己特長,做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用人才!


他人是不是為這句話活著我不知道,但我想我卻不是為這話活著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