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走到街上,看到一家餐館名為「媽媽菜館」,覺得這個名字起得真好,讓人一見就心生親切之感。進去點了幾個菜,味道還真不錯,是家鄉本土的味道,但離媽媽的味道還有一絲隔閡,這一絲毫釐的差距,就是千萬裏的差別,若真想尋回媽媽的味道,就只有回歸家庭。

我畢業之後並未遠走他鄉闖蕩四方,不過也離開父母過起了獨居單身狗的生活。某天一個在南方工作的同學回鄉,與我小聚了一次,席間他點了很多家鄉菜,並告訴我,人在異鄉,最想念的竟然是東北的酸菜穿白肉,一邊喫一邊說,竟然流下了眼淚。末了,他問我最懷唸的一道菜是什麼。我對家鄉菜沒有他這個遠鄉遊子的深情惦念,但忽然想起了媽媽經常做給我喫的韭菜盒子。

老實說,我媽做菜的手藝並不高明,雖然作為一位合格的家庭婦女,從煎炒烹炸到醃製各種醬菜樣樣都會,但每一樣都算不上精到,我媽對美食的概念就是大魚大肉,小時候過年時媽媽會做一大桌子用我們東北話來講的硬菜,然而這一桌子菜過了一夜便會成為我們一家子的噩夢,連續兩三天都要喫剩飯剩菜,三四種菜餚混在一起,在大蒸鍋中加熱,那味道實在不招人待見。

後來我一個人生活的時候,總是懶得和父母聯繫,父親腿腳不好,而媽媽身體還算健康,每隔半個來月會來看我一次,每次也沒什麼話說,媽媽就給我做韭菜盒子,韭菜盒子的製作比較繁瑣,要和麪、拌餡兒,包餡兒,最後煎制,但媽媽不怕麻煩,做這道喫食,更主要的原因恐怕還就是因為它麻煩,媽媽和我之間能嘮的就是翻來覆去那幾個叫我心煩的話題,如果不聊天的話,閑起來又覺得手足無措,沒事也要找點兒事做,正好我也能上手幫忙,我們就在麵糰的摔打聲與油鍋的滋滋聲中有默契的渡過半天的時間。

作為多年單身狗,我自學了不少菜式,有的是自己摸索的,有的是從網上看來的。韭菜盒子是唯一一樣媽媽手把手教會我的食物,雞蛋要先過油,但一定不能炒老,把炒雞蛋的熱油淋在韭菜沫上充分攪拌,不能加太多鹽,韭菜容易出水……最後包成成年男子手掌大小的盒子,香噴噴、金燦燦,通常我一口氣能喫下四個,嘴裡還停不下,但肚子已經撐到了。

製作一道韭菜盒子,過程填滿了我與媽媽短暫的相聚時間,詩人說「人間至味是清歡」,對我這種俗人來說,最值得感懷的人間至味,大概是那填補了我們情感空隙的人間不絕煙火氣,母親手烹家常菜。


沒有經過歲月的洗禮,人們不懂得親情的可貴,沒有經過生活的磨練,人們也體會不到當媽的辛苦。

我們兄妹三人從小就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幾乎很少離開過她,所以媽媽對做飯這個任務,從來沒有推辭過,也沒有人主動站出來,替代她。從始至今,都由她一人一直肩負到現在,哪怕是她某天身體有點不舒服,也會把一日三餐打點好,才休息。在我的記憶深處,對母親做的飯菜,從來沒有感到不好喫過,也沒有覺得媽媽的哪道手藝最令人稱讚。媽媽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不停地鍛煉自己的廚藝,嘗試各種食材的不同做法,抓住全家人中每一個人的口味,做出供眾人喜愛的味道。

長大參加工作後,我經常出門在外,去飯店品嘗了許多大廚們的拿手絕活,喫過之後讓我猛然間想到:原來媽媽的飯菜纔是我的最愛。哪怕是媽媽熬的一碗人人都會做的小米粥,也比大廚們做的美味佳餚好喫。去飯館喫飯是迫於無奈,為了填飽肚子,並不是由於哪位廚師的精湛手藝吸引了我,讓我流連忘返。

中國人的飲食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習慣。同一種食材,各個地方的喫法大不一樣。比如,同樣是白麪,蘭州人喜歡喫拉麵,山西人喜歡手擀麵,山東人又把面做成了煎餅喫。媽媽做的抿面是我們全家人的最愛。做個西紅柿炒雞蛋鹵,調兩個冷盤,就夠一家人津津有味的喫一頓美餐啦。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隨著環境的變化,眼界的開闊,口味會有所改變。但是她喜歡喫媽媽的飯菜,那種執著是不會變的。


小時候家在農村,喫的菜大多是自己家種的瓜果蔬菜,現在覺得多好啊,自己種的,又新鮮又健康。那時候不是,夏天,黃瓜豆角番茄小白菜。冬天蘿蔔白菜菠菜。一天三頓飯都是這幾樣,喫的夠夠的,我年紀小嘴巴又饞,跟媽媽叨叨不想喫這些,媽媽先罵我一頓,有你喫的就不錯了,嫌不好喫自己去買自己去做啊。然後,就想辦法改善一下伙食,買點排骨,殺只雞。

後來生活好了,媽媽還是會在家門口開一小塊土地,種點瓜果蔬菜,我現在很想喫媽媽種的番茄黃瓜草莓。現在生活也好了,反倒很想念媽媽的粗茶淡飯,蒸野菜,韭菜盒子,老南瓜湯,煎茄子等等。雖然自己也能做,可做不出媽媽的味道來。

所以,每次回老家,總讓媽媽做幾樣小時候經常喫的東西,感覺一下子回到了童年。


是呀!小的時候家裡條件也不好,媽媽每天都是粗茶淡飯。那時候,老是說媽媽就不能出點新花樣,每天都是這幾樣,都喫煩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以前是嫌棄媽媽做的飯不好喫,沒有特色,現在是想喫媽媽做的飯,卻沒有時間。

人總是這麼毛盾,不懂得知足,不懂得感恩。

記得小的時候家裡條件也不好,有什麼好喫的父母都是留給孩子,自己卻不捨得喫。

現在條件好了,大魚大肉,喫膩了。開始懷念小時候媽媽做的粗茶淡飯了。

父母這輩子不容易,我們要學會感恩父母,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法超越的,永遠都是為孩子。

做為子女我不但沒有感同身受,有時還埋怨父母的不是,我真的很慚愧。希望以後的日子我能多去體諒父母,多去關心和陪伴他們!


得到時不知道珍惜,只有失去了才知道彌足珍貴,這幾乎是每個人的通病,從我們呱呱墜地到我們長大成人,都是在母親無私的愛中長大,從穿衣喫飯到成家立業,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都浸透著父母的愛。

我們在愛中長大,並不覺得珍惜反覺得心安理得,處處抱怨,嫌棄母親管的太多,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嫌父母沒眼光,給自己買的衣服老土,嫌棄母親做的飯難喫等等。

當我們脫離了母親的視線,離開了家鄉就像出籠的小鳥飛向外面,過上自己嚮往的生活,從最初的興奮到慢慢的被現實驚醒,遇到事情時媽媽不在身邊的無助,疲憊時媽媽的關心,出門時媽媽關愛的叮嚀此時都顯得彌足珍貴,此時才懂得那時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此時多麼想念媽媽,想念媽媽做的飯菜。

有時間常回家看看,多聽聽媽媽的嘮叨,多喫喫媽媽做的飯菜,你會發現,這是媽媽的幸福也是你的幸福。


媽媽做的飯裏有嘮叨也有愛,不好喫的時候是嘮叨的味道,想喫的是愛的味道……


出門在外,難免會想念媽媽,隨說媽媽嘮叨,但是她卻抓住了我們的味蕾,知道了我們都喜歡喫什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