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各種媒體宣傳節約用水,彷彿全世界都在節約用水,電視公益廣告,公廁洗手池,公交廣告牌等等都是在呼籲節約用水,為什麼近幾年幾乎看不到這類提醒了?

相關問題:中國大陸的水污染問題嚴重嗎?


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

水資源使用佔比上,農業用水比例佔了63%,工業用水佔了22%,生活用水佔了14%,其餘為生態用水。

按用水定額來說,居民生活用水量在100~200L/(d人),咱們14億人都節水了,每天節約5L。那每年節約25.6億方,相當於用水量的多少呢?千分之四。

所以咱們在生活節約用水相對於整個大局而言,實在微乎其微。

真正的節水應該在工農業上

一、優化農業用水,提倡節水灌溉;

二、優化工業用水,提倡節能減排;

三、加大環境治理,優化供水源頭。

相關:

范西迪:現在媒體上宣揚低碳生活的聲音怎麼少了甚至不見了?


建國以後"節約用水"口號演變趨勢:

1959年:節約農田灌溉用水。全國各地水庫資源豐儉不一,主要針對水庫水量不足以及浪費水源採取措施。以廉江縣青健嶺水庫為例,1959年上半年降水入庫水量為23萬公方,水庫共有水92.5萬公方。早稻需供水190萬公方,尚缺98.2萬公方。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是:水的問題不解決,田裡必然鬧災荒。故而當時提出了三蓄、六看、六不放的口號,這是開源、截流的一種措施,全國都在推廣。

這個階段,節約用水就是為了抗旱,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入河北省靜海縣在1959年頒布的節約用水抗旱經驗:

1964年:全民提高節約用水意識的政治任務。節約用水,一直是針對用水最多的農業、工業方面,但在工業方面卻一直不太重視。當時工業區流行一句順口溜,「節水年年搞,油水大不了」,故意給你浪費。所以,這個時期,作為一項緊要的政治任務,各地宣傳隊都在講「節約用水的好處」。譬如1964年的相聲《節約用水》就登上了刊物,當時同時存在的,是《學雷鋒做好事》這一類的文藝宣傳內容。此時,各地均有類似《加強群眾性節約用水的幾點辦法》的措施頒布,提出不僅工業要搞節水,居民也要節約用水——

居民洗衣服、洗菜等,本應用容器接著用,但他們有時為了圖便利則扭開水龍頭沖洗,這種浪費的現象帶有普遍性。——1964年旅大市自來水公司

插一句:為什麼要「提高意識」?

被浪費的水都是公家的,自己交錢的大家不浪費。農業和工業用水,耗損的自然都是公家的,而各地凡公家地盤上的定型沖水箱、自來水龍頭,水的浪費也頗為嚴重。而水是要錢的,是有較高成本的,不可能這頭免費那頭不免費,一公方(一立方米)的自來水一毛八分錢。公家的自己不出錢,抑或已經住了招待所,用水不花錢的,就使勁浪費。據估計,光是北京的沖水箱漏水(不算其他方面),一天就損失幾千公方,兩個月下來可耗干一座水庫。(數據源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文件·第159號》)

1966年~1976年:節約農業灌溉用水和工業用水,向群眾宣傳節約用水的必要性,形成根深蒂固的「節約用水」思想。例,小學生作文片段:以上事實,給了林彪一夥一個響亮的耳光!經過工人叔叔的介紹,我明白了自來水是來之不易的,它要經過多少自來水工人的辛勤勞動。不節約用水,就是不愛惜工人叔叔的勞動果實,因此我們應該節約每一滴水,使更多的自來水供應到工廠、農村、礦山、機關、學校,讓它在革命事業中作出更大的貢獻。這正是:水有源,樹有根,吃水不忘打井人,嘴裡喝水心裡甜,毛主席恩情比海深。(1975年《永做一朵向陽花·中小學生作文選》之《水》,五年級小朋友丁秀娟同學)省下一滴水,也能幫助工人和農民「建設祖國」。人們認為浪費公家的水是思想覺悟低的體現,故意浪費,人品更是很差。

1980年~2006年:曾經孩子已經長大,在他們的腦海中,節約用水當然是對的,而且非常重要。更主要的是,水是要花自己錢的。人們認為,浪費公家的水,是人品敗壞的體現。浪費自家的水,則是智力不足的體現。

2006年至今:大批量的階級躍遷,由較為貧困者提升為中產豐饒之家,人們每月的水費近乎最小開支,而水資源較建國後極大豐富。農業和工業用水當然依然佔據八成以上,居民用水依然佔據很少一部分。居民再節約,也不抵農業和工業稍加管理,而過度的節約實則存在於我們自己花錢去買而又極度貧寒的時期。當水費的支出只佔收入的一丁點時,人們自然也就不提節約它了,卻也不會故意去浪費,因為沒那個必要。新一代的孩子對「節約用水」這個說法非常疑惑,他們擁有質疑精神,故而問:「水夠啊,田裡不節省光我節省也沒用啊,為什麼要節約用水呢?誰TM提出來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務。

當商場的白米和果蔬總是購買不盡,當太陽在洒水車的霧氣上勾勒出一道彩虹,當人們舉杯推盞吃膩了肉,當平地里起了摩天的高樓。人們不必悵惘在乾涸的土地,不必去當枯瘦的楚囚。人們應該明白,這完全是因為我們恰好生活在這個時代,一個最好又最壞,智慧而又愚蠢的時代。過去是不可以忘記的,前行是不可以中止的。不忘記但要放下,不中止但要從容。


我覺得換個角度也能說通。

有生活經驗的人應該能注意到,至少在咱們國家,生活中「節約用x」其實更多的是指「節約某項事物的使用成本」而不是真正節約這個東西。比如「節約用電」其實是「節約電費」,「節約用水」其實是「節約水費」。

比如我小時候水表還是純粹機械的,自來水公司抄表計費。於是不少人發現如果不擰緊水龍頭讓它一直滴水,那麼水表不走字,自然不產生費用,但是水卻可以積少成多,因此見過有人不擰緊水龍頭攢著水來用,可謂「水不加費而家用足」。但是這些節約的人一旦能到單位洗衣房、澡堂用水,那麼水的用量真可以說是駭人聽聞。就因為這個水錢不用自己掏。

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家現在已經不心疼幾個水錢了,倒也不是壞事。所以雖然個人和家庭層面節約用水講的少了,但是公共場所還是貼著「節約用水」的提示,一個是為了省水,另一面說何嘗不是省水費呢。

順帶說一句,其實社會上真的是「為了節約而節約」的東西,可能也就兩個,一個是糧食,一個是塑料袋,真的全社會堅持起來,的確是好事一件。


因為居民用水量在工業和服務業用水量面前,簡直不值一提。

補充幾點:

前水務工作者,家鄉是蘇北沿海地區,農業大縣。此處不缺水,多河流入海口。本地生產的自來水中,居民生活用水比重不足一半。工業和服務業用水比重很驚人。服務業中,餐飲,洗浴,洗車行業都是用水大戶。這類行業的用水統稱特種用水,執行最高水價。

其他人回答涉及到農業用水,我只了解自來水這一行,所以不多作說明。非農業專業,就不強答。

水從原水變成出廠水,需要工藝處理,有生產成本。以前工藝落後,日產水量只有幾千噸,上萬噸。管道老舊,漏損率高。同時,當時城鎮居民收入又低,節約用水是有現實意義的。

現在,隨著工農業發展,水污染越來越嚴重。水處理難度越來越大。甚至到了現行水處理工藝無法去除的地步。

節約用水,不如增加水費,加大水處理成本的投入,來得實際有效,造福於民。

評論區有談精細農業的。據我了解,家鄉這塊,稻麥兩季。麥子畝產千斤,算是全年成本。下半年的水稻畝產一千四五到一千七八百斤,算是一年收入。自認為江蘇農業技術很先進了,也沒有見過太多精細農業和精細灌溉。像溫室大棚,特種養殖,藥材種植這塊,投入成本太大,不是所有農民都能幹的。


講真我一個學水文地質的,至今不明白節約生活用水是個什麼原理,請兄弟專業的給我個答覆

生活用水,無過於吃喝拉撒洗,不流失不蒸發,用完隨下水道返還徑流了,怎麼就浪費水資源了?

高票說生活用水只佔14%,我覺得14%都木有,我返還徑流了又礙不著澆地礙不著工業冷卻,你們該用還用,怎麼就叫浪費水資源。

節約下來的也就是自來水廠水泵的油費而已。

生活用水時產生污染是問題,但是說水資源浪費,想不明白,一樣都走下水道,雨水流過去不叫浪費,我洗漱吃喝的水就叫浪費了?

其實污染都不是什麼大問題,用水大戶農業並不忌生活污水。

補充:

加了兩天班打開b乎,隨便寫的回答幾百贊了,

好多細節沒寫引起爭議,我補充一下

我當然知道華北地面沉降,也知道指望徑流倒補地下水遠木有水泵抽的快

首先大部分城市並不存在地面沉降的問題。像南方地區本來年降水量就高於蒸發量,全靠徑流排水,一到雨季土路泡的稀爛,根本不存在地下水水位的問題。也就華北地區,像以前鋼廠這種用水大戶擠在城區造成這個問題,這些用水巨獸根本不用自來水廠的管線而是直接自己打井抽。鍊鋼的每一步,從冷卻到沖洗都要用水,在鋼鐵行業整改之前,每噸鋼要用8噸水,每生產一個50厘米邊長的立方體鋼錠,就要消耗一個容積邊長2米的立方的水池的水。吃喝拉撒洗的那點水在這些吞水巨獸面前根本不值一提。而且華北的徑流流量大嗎?沿途被農田抽的奄奄一息,入海的水量也不大。

而且地面沉降啥的還是可以避免的,自來水廠換個地方取水不完了,非要和滿城樓房的地基過不去。

我在新疆也呆過兩年,新疆也是內地一樣水龍頭打開嘩嘩的用,缺水歸缺水,那是農場的地缺水,不下雨蒸發高,全靠兵團的大機井撐著。但是城裡該怎麼用怎麼用,澡照洗綠化帶照澆,電視劇里整天灰頭土臉捨不得洗澡捨不得洗臉的劇情從來沒見過。那不是缺水,是缺機井。

ps: 出坑好幾年了,並不在業內,噴就噴吧


各位不覺得,節約糧食比單純的節約用水更有價值嗎?

所以國家最近強調的是。。。「光碟行動」


1、自來水市場化了,水廠巴不得你多用點……

2、水費漲了三四倍,水廠開始賺錢了……

3、居民用水的排污費直接在水費裡面收,徵收率幾乎是100%,多麼優良的財源為啥要節約用水?


先回答下,高贊答主說生活用水最終是經過處理後是流入徑流了,為什麼還會缺水?

因為缺的不是「水」,而是可以利用的、優質的、低價的「淡水資源」。

首先,節約的是什麼?

是可以利用的、優質的、低價的淡水資源。現在城市中通常能夠作為大規模水源使用的無非是江河、湖泊、水庫這些地表水。而好的水源通常是有上限的,並非可以無限使用的,這是節約用水的背景。

比如我所在的浙江省,有條件的縣市都是用的水庫水,水庫水質比較穩定,但既然是水庫水那就總有上限的,因為庫容擺在那裡。相較而言江水水質就很難控制,比如杭州用錢塘江江水,水質受上游污染影響很大,2013年的時候杭州自來水出現異味,後來查處偷排企業150餘家,其中130餘是金華的企業,這麼遠的距離,可見江水水質的管控之難。上海市以前部分是用江水的,水質受上游污染影響較大。現在是有了好幾個水庫,水質有改善,但是既然是水庫庫容就有上限,不是無限使用的。

你們看杭州都是出海口了,卻不用海水淡化,而是要耗巨資從千島湖引水,這當中就不是缺「水」的問題,而是缺「合適的水源」的問題。

節約的前提一定是資源有限,而節約用水的前提就是因為可以利用的、優質的、低價的「淡水資源」有限。

其次,大自然中「水」是循環的沒錯,但是「水資源」的再利用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說個很現實的例子:

我們城市水源不足,供水產能受限。前段時間一場暴雨下來城市幾處內澇,有的人覺得這些城市總有水用了吧,實際上呢?——影響很小。因為能作為我們城市水源的只有水庫水,水庫水量實際增加有限,那城市供水就還是上不來。前幾年雨污分流還沒做的時候,一場大雨下來,污水廠經常污水太多超負荷,而自來水公司還是面臨水源不夠。

有人說那為什麼不把污水處理成自來水呢?

以我所在的城市為例,我們這裡原水都是水庫水,使用常規工藝,一些內控標準遠高於國標,水價是2.8元/噸。

去年建的一個工業用水廠,原水是污水處理廠處理過排放入河流的水,工藝先進,管網單獨鋪設,一些指標比我們的自來水還好看,但是呢,成本是自來水的幾倍。

那麼問題來了:

一般作為居民來說是會接受這種以污水作為水源的「自來水」嗎?

作為企業會接受這麼高價的工業用水嗎?

通常,是不會的。

最後,節約的意義,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不浪費。

我遇到過一個用戶,一個月用水600噸,因為別墅里有個魚塘需要經常換水,階梯水價最高也就幾千塊水費,人家不在乎。

我也遇到過滿大街開消防栓澆花草樹木的園林公司,幾公里的路上,綠化一片生機盎然,然而全是偷盜水的。

我也遇到過有的村口池塘里沒水了,開了消防栓就往裡灌水,一個月可以灌好幾次。

我遇到過上級要來檢查了,各種工地、村裡甚至鎮政府就開始有組織的開消防栓開始沖洗路面了。

我遇到過村裡老管網漏損嚴重,偏要裝個總表就要通自來水的。水費糾紛還是其次,流掉多少水啊。

我家鄰居,拿自來水嘩啦嘩啦的澆花草,講道理他這樣做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我覺得真的用水緊張的時候,能不能買一根滴灌的管子呢,某寶一下又不用多少錢。

還有搞笑的,水庫因為水不多所以不怎麼放水,下游有的河流滿是浮萍,然後因為環境問題被投訴了,上游水庫又不給放水沖,怎麼辦呢?——開了消防栓一邊沖一邊撈……我知道的時候簡直一口老血悶在胸口。。。。。。乾乾淨淨的自來水就給沖了河道了!

以上這些,難道是僅僅是工業用水與生活用水誰來節水的問題嗎?

自來水本身承載的,應該是生產、生活、飲用的功能。但是現在遍布城市的自來水網路,卻讓自來水承擔了幾乎所有「水」的功能。

園林綠化真的需要用自來水嗎?

沖洗道路真的需要用自來水嗎?

魚塘換水真的需要用自來水嗎?

一些工業用水真的需要自來水嗎?

說白了資源作為一種資源,在支付低廉的價格後,每個人都有使用的權利,即便作為資源提供方,通常情況下也沒有阻止他人使用的權利,當很多人都在過度使用時,就是「公地悲劇」。

當一個城市的每個人都在無節制的用水而水源又不夠的的時候,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整體性的限供。受損的仍然是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


主要是水龍頭並不是Key Point,水費本身就限制了浪費,浪費得有人買單呀。

就好比抓考勤解決不了企業管理一樣,身處那種環境,竟感覺無法反駁的蠢。

看看以前嘮叨關水龍頭的都是什麼人?

有幾個是水務水利工作者?水科學家?環境專業人士?

都是憑常識和感性在拍腦子思考的大媽級外行人!~

那時候社會發展慢,人們知識的少,時間不值錢,人們有的是時間浪費在沒用的事情上。

居民節水那點兒數量,與佔用的廣告資源相比,呵呵,好比錯過一萬省一塊錢,簡直是stupid。工業農業用的污水,隨便高效一丟丟,就可能比全省居民節省一年的多。

居民節水那點兒LowB的概念理念,實際操作,直接犧牲了人的效率和幸福,浪費了人的時間精力金錢。

中水利用,雨污分離,污水處理,海綿城市,河湖連通,黑臭河道治理,河長制,產業遷移,區域調水,生態補水,人工濕地等等等等

科學工程+數據管理+國情政策+萬億產業規模,相比,呵呵, 簡直是。。。。。。

反觀中國百年近代史上曾經有過的較高呼聲,還有印度、非洲現在較高呼聲

男女平等,增加廁所,出身平等,暴力犯罪等社會問題,

那是因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不能解決,尚未解決。

這些問題在目前中國,基本解決了,只剩下具體問題了

所以幾乎沒人奮起高呼了

呼聲高,說明大家沒好辦法。

有辦法,大家就分頭分工做事去了,沒用的感性呼聲小了,有用的理性實際操作多了,說明這社會真的是在進步了


看了樓上的回答,說說我的看法,原先在國企上班,就是因為水費太貴,於是自己花了1個多億搞了一套中水系統,我們原本就有2套供水管網,1套污水處理系統,所以改起來也方便,又便宜,由於方案先進,和武漢科技大合作搞的,成本算下來6毛一噸,可以算是全國成本最低,後來一看這麼便宜,就想把生活區的污水也接過來,後來多方阻撓,其實大家都懂得,踩了利益集團的尾巴了,就不了了之。後來去英國留學,當時倫敦也在上中水系統,大規模宣傳,論證,傳單都發到家裡了,費用都是過往從水費里抽出來的,可以說是專款專用,而我們的呢,每次打著市場的名號,又是不知道從哪找的代表開聽證會,其實就倆字「漲價」,問題是你漲的價,收的錢幹嘛了?你是修中水了?還是炒房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