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告诉你的摄影史:固定影像的尝试(二)

来自专栏 1stFrame

往期文章链接:我想告诉你的摄影史:固定影像的尝试(一)

感光物质的发现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们了解了,在摄影术被发明之前,前人们试图利用光学原理固定住影像的尝试。但是,如前文所说,此时期对于暗箱技术的研究和发明主要服务于绘画,使得画家的创作可以有所依据。

然而,这样的绘画方式虽然效率提高了不少,但仍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快速、准确地记录影像的需求,人们需要一种能够将暗箱投射的光线不需要画笔就可以记录下来的媒体,也就是感光物质。

对于感光物质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725年,此时距离暗箱绘画技术被公诸于世已有近170年。这一年,德国纽伦堡的阿道夫大学解剖学教授休尔采(J·Schulze,1687-1744)无意间将粉笔粉末与硝酸银混合形成白色悬浊液,装在透光瓶子里。他将瓶子放在窗边后发现,瓶子中液体受到阳光照射的一面颜色改变[注],未受光一面颜色则保持白色。

嗯......

为了证明这种变化不是由于温度产生的,他将混合液体拿到火炉边加热,发现并没有变色。后来他还发现,混合物中银元素的含量越多,变色的速度越快。他又将装有混合物的瓶子用纸盖上,并在纸上挖出字形,结果瓶子的沉淀物中也显现出清晰的字形。虽然字形很快就消失了,但是他的试验结果验证了某些银盐的感光性。

瑞典的化学家舍勒(Scheele,1742-1786)对休尔采的发现进一步研究。他发现,波长最短的紫色光使银盐变色的时间最短。1782年,瑞士日内瓦图书馆的一个馆员又将舍勒的研究推进一步。他论述了各种颜色的光让银盐变色的速度,他还进行了光对树脂的影响的研究,发现树脂在曝光之前,可以在松节油里溶解,曝光之后则不能。

此三人对于银盐感光性质的探索大大启发了后人,在此后一段时间里,出现了几种具有独创性的摄影方法都以此为理论基础。

摄影术诞生的前夜

随著银盐感光性的发现,摄影术诞生所需要的两个条件——暗箱和感光材料都已经产生,但并不意味著摄影术就此诞生。

1800年左右,英国的著名业余艺术家韦奇伍德(Thomas Wedgewood,1771-1805)向奇萧尔姆(Chisholm)请教关于暗箱的使用。奇萧尔姆曾经做过著名化学家路易斯(Lewiis,1714-1781)的助手,而路易斯是第一个将休尔采关于感光材料的研究引入英国的人。

韦奇伍德将不透明的树叶放置在涂有硝酸银的皮革上,随后让皮革在太阳下暴晒。皮革上未被遮盖部分变黑,被遮盖部分则是白色影子,然而他并不能阻止白色部分继续感光。他的研究成果由其好友署名在1802年6月伦敦的英国学士院院报中代为发表。文章中他表示,他的最终目的是让影像永久固定。

然而,直到1805年韦奇伍德去世,他也没有达成永久固定影像的目标。不过,他的方法已经十分接近真正意义上的摄影术。

注:有的资料描述为变为紫色,也有的描述为变为黑色,本文严谨起见描述为「变色」。

另注:写了两篇才发现,为什么在知乎编辑的文章段首的缩进都不见了?哪位知友直到怎么解决?这样排版很难受啊。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下期内容我将介绍摄影术发展早期出现的三种摄影术,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1]一可.摄影术的历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0

[2]李文方.世界摄影史[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1

[3]唐团结.世界摄影发展史:摄影图片探索之旅[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weixin.qq.com/r/wipeRnr (二维码自动识别)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