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有這樣一名警察,他帶領同事們隨時待命攔截電信網絡詐騙受害者的損失,被首都百姓稱爲“百姓錢袋子的守護者”。

  而在他自己看來,這項工作更大的意義是在詐騙實施以前,如何及時監控到網絡電信詐騙犯罪的漏洞。爲此,他經常與銀行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技術人員研究對策,這位警察已經成了一個互聯網支付平臺負責賬戶安全的“產品經理”。

  攔截與守護,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百姓們不因電信網絡詐騙而蒙受損失。

  他叫李宇,是一位長年奮戰在刑偵一線的青年刑警,現任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十支隊一中隊中隊長,負責涉案賬戶處置工作。

  初心

  執意要去重案隊

  “做警察不去重案隊破命案,總覺得白做了”,李宇回想起加入重案組時的初衷說,所以並非刑偵專業的他執意加入到刑偵總隊重案隊,在這裏一干就是11年。

  11年的重案生涯,破的命案少說也超過百起。重案組的辛苦,李宇最清楚。他曾和同事在安徽潁河平原上追兇千里與狡猾的嫌疑人鬥智鬥勇。由於對方有犯罪前科,反偵查能力極強,通過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在丘陵溝壑地帶逃竄躲避。爲了抓獲嫌犯,李宇帶隊從春天圍捕到了夏天,他和同事們借來了老鄉的小摩托,每天在村裏找線索。

  現在李宇的電腦裏還存着一張照片,照片上他穿着背心短褲,腳下踩着破舊涼鞋,騎在小摩托上準備巡查。擼起短袖露出的胳膊被曬出黑白兩色的“熊貓手”,分明就是村裏“拉摩的”的。

  歷時兩個月李宇和同事終將犯罪嫌疑人擒獲。他說,最難熬的並不是吃苦,大家都知道重案民警苦,自己也有心理準備。最難熬的是嫌疑人目標消失,線索中斷,卻還必須堅持下去,這需要耐心、恆心和對受害者的仁人之心。

  這僅是李宇11年重案生涯的一個縮影,在長年重案工作的歷練下,李宇早已成長爲了刑偵系統的“尖刀”。

  酸楚

  出差四個月思念週歲兒子

  2016年,組織安排李宇調入刑偵總隊十支隊案件偵查隊,這裏和重案組的工作不同,沒有作案現場,也看不到作案工具,只有幾句編出來的謊話,這真的就像熱播劇“天下無詐”中的一句話:“我抓的是團兒空氣嗎?”,李宇到任後也有這樣的感慨。

  他意識到電詐案件與傳統刑事案件的偵查有很大區別,“剛來的時候感覺很懵,兩眼一抹黑。沒辦法,學吧,所有人都是老師。”他邊幹邊學,連出差都不忘帶着專業書。直到如今,他辦公室的抽屜裏還放着跟電信網絡詐騙有關的書籍。

  在偵查隊的10個月,李宇將自身傳統偵查經驗與電詐案件偵查所需專業知識充分結合,帶隊多次趕赴電詐高危地區出差,連續偵破數起重特大電詐案件,累計出差130余天。

  進入偵查隊前,李宇的兒子降生,從重案組離開時,李宇多少還覺得,離開了工作艱苦的重案隊,興許能輕鬆一些,多些時間陪陪自己的孩子和家人了。

  李宇回憶:“以前覺得在重案隊出差2個月就很久了,沒想到搞電詐案件長時間出差更是家常便飯,那會兒孩子還不到一歲,每天只能在電話裏聽聽孩子的哭聲”。

  心急

  受騙羣衆不信任真警察

  2017年初,支隊工作調整,李宇開始負責涉案賬戶處置工作。這項工作處理具體案件少了,直接面對嫌疑人少了,但壓力卻一點沒少。因爲它直接關係到詐騙受害者的經濟損失能否第一時間被挽回。

  但有時候,“急”的是警察,“不急”的往往卻是受害者。

  “您好,這裏是北京市反詐中心。您剛纔遭受到了電信詐騙嗎?”

  “你想騙我,沒門!”…嘟…

  這是處置警情時再平常不過的一通電話,不信任、捱罵是常有的事。刑警干時間長了難免有些脾氣暴,李宇在剛開始接警時經常“急火攻心”,“氣”的是真警察聯繫事主,對方倒不信了,“急”的是事主不配合白白浪費了處置時間,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分秒必爭是克敵制勝的基本原則。

  但這位“老偵查員”從不會將情緒傳遞到電話另一邊,你掛了我再打過去,耐着性子引導事主以最高效的方式說出涉案信息。

  “攔截住的涉案資金必須儘快返還至被騙羣衆手中”。這項工作非常專業和精細,詐騙分子轉移錢款速度很快,而且手法多樣,賬戶信息複雜。要想找到受害者損失的錢款,需要偵查員在千百條資金流裏“抽絲剝繭”,就好像是從一團亂麻中抽線頭。李宇帶隊溯源資金權屬,嚴格依法依規覈算賬目,保證每筆凍結資金都能溯源返還,每年返還資金上億元。在百姓眼中,李宇就是他們錢袋子的“守護者”。

  “有一次,我通過資金溯源找到了一名事主,她被騙30萬後得了抑鬱症,很多錢都是借的。在通知她被騙資金已被攔截時,這名事主在電話中聲淚俱下,但也質疑我的警察身份,我真的能感覺出那種絕望與希望交織的糾結,之後幾天那個事主總是撥打我的電話,話語裏也一直是將信將疑,我一邊安慰她一邊協調銀行等部門儘快辦理資金返還手續,終於以最快的速度將錢款返還到她賬戶中。後來,她來到總隊時對我說:你是真警察,謝謝你!”,李宇說。

  跨越

  學金融學程序 做賬戶安全的產品經理

  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時有發生,李宇深知肩上的責任重大,他在工作之餘擠出時間鑽研金融知識,學習大數據、人工智能理念,深入瞭解分析各類贓款轉移手段,在不到兩年時間內,他既能與金融機構探討支付風險防控,又能與程序員一同進行“頭腦風暴”,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角色跨越。

  “現在經常開研討會,有時開到凌晨。”李宇說,研討會的目的主要是將工作中碰到的案例拿出來分析,然後和銀行金融機構和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技術人員對接,發現系統漏洞,按照警方的要求構建模型,進行前端的風險防控。“漏洞”、“模型”、“風控”,李宇現在每天都在和這些詞打交道,聽起來,他不像個警察,倒像是一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產品經理”。他提出的產品要求,就是如何讓老百姓的賬戶更加安全。

  此外,李宇通過深入研究電詐案件特徵規律,依託警銀警企合作機制,創新建立了多種查控方式。2018年,李宇和他的團隊共處置涉案賬戶65萬餘個,爲羣衆挽回財產損失12.44億元。

  願景

  矢志天下無詐

  話費爆單、吃飯沒點、回家沒譜,這就是同事對李宇日常的總結。實時與銀行、三方公司溝通業務需求、與偵查單位探討案件進展等等,一般從早晨8點到晚上9點,李宇的手機幾乎從未停過。

  此外,日常的案件資金流追查、類案分析、召開業務協調會議、組織各種專項工作…李宇感覺到餓的時候已經是食堂的“末班食客”了,很多時候就是兩塊沙琪瑪解決問題。

  回家就更沒譜兒了,剛開始他晚上10點在單位樓道出現的時候還有人打招呼:“值班兒啊”,後來就沒人問他值不值班了,打招呼變成“又沒走啊”。在家裏也一樣,家人如果見到他在家,總是會問他,“今兒怎麼沒走啊?”

  李宇說:“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保護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都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有這麼一位“拼命三郎”在百姓身邊,也許會離“天下無詐”的願景更近一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