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作品大多都是以落末家庭男女感情或家庭倫理為題材,主人公愛與恨是她小說中永恆的話題,她作品的人物不是壓抑就是孤冷以悲劇為結尾,常常營造蒼涼的人物心境。可以從她的作品中看得出她對這個社會一直抱有荒涼的態度,沒有安全感的心理,養成孤立的性格。她筆下的人物大多是穿著華麗的旗袍,卻透著冷淡的,孤獨的狀態,處於絕望悲傷的環境。

我個人覺得張愛玲的作品是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她的文字傳神精準,優美絕倫,新穎別緻的比喻和生動傳神的人物描寫,刻畫性格非常的細膩,耐人尋味的人物形象。

她的獨特文字風格以及語言風格都值得後人學習,小說結構設計十分新穎獨特,為後人留下許多值得學習借鑒的經典。


張愛玲的作品有許多是虛實結合,講感情也講時代,大多是感情抵擋不了時代,卿卿我我男女恩怨纏綿對於歷史的洪流來說只能是螳臂當車。

我是不太推薦現代女性深讀張愛玲的作品的,如果入戲太深,行為被她小說中的思想左右,個人認為終會落得感覺很投入結果很受傷。

張的作品多半是消極的,但卻壓抑不住作者字裡行間想要自由放肆愛戀的大膽思想。

可以說,每一個時代都會有幾個類似張愛玲的女子,追求自由追求自我,追求小資的生活情趣,卻忽視了每個時代並不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這麼想這麼做,她小說中的人物我僅僅只能存在於小說中。一旦存在於現實中,必將是痛的結局和領悟。

拋開外表,仔細斟酌一下,你會發現民國張愛玲身上有許多芙蓉姐姐和鳳姐的影子,當然張愛玲的藝術成就不是芙蓉鳳姐可以比較的。

一句話,好好過日子,所謂愛情不是生活必需品,適應時代纔是正道。


張愛玲的作品,我最喜歡的是《紅玫瑰與白玫瑰》。

一個男人的一輩子都有這樣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了,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成了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這段被很多人所熟知的經典語錄,到底經典在哪裡?一句話總結: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不僅男人,女人也一樣。不僅愛情,所有牽扯到的選擇,小到在商店裡買件衣服,大到選擇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人生的另一半,都逃不過張愛玲的這一絕妙比喻。

今早讀到一段文字,覺得寫得十分美麗:

人說: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

可實際:林深時霧起,海藍時浪湧,夢醒時夜續。不見鹿,不見鯨,也不見你。

但終究:鹿踏霧而來,鯨隨浪而湧。你沒回頭又怎知我不在。

可我看來:鹿見人而驚, 消失於林深,鯨踏浪而上, 擱淺於淺灘,亦如我見你 如碌如驚。

終究:林深時霧起,不知歸處; 海藍時浪湧,望而卻步; 夢醒時夜續,驚慌失措。 鹿不在側,鯨不予遊,不見你。鹿懼人前,潮退鯨落,霧氣藏你心,不見我。

風吹深林霧,海映晴空藍, 你喚我夢醒,便可見鹿見鯨,亦見你。


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鑽進你的心裡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閱讀的快樂只有在她那裡纔可以得到,至少對我是這樣。讀別的書你或許能知道道理,瞭解知識,得到震撼,但是隻有讀張愛玲的文章你纔是快樂的。即便是有點悲劇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張愛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緻卻除此之外別無第二人可以相比。讀她的作品你會發現她對人生的樂趣的觀照真是絕妙!張愛玲的才情在於她發現了,寫下來告訴你,讓你自己感覺到!她告訴你,但是她不炫耀!張愛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傳奇》其實用傳奇來形容張愛玲的一生是最恰當不過了。張愛玲有顯赫的家世,但是到她這一代已經是最後的絕響了,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快樂的。父母離婚,父親又一度揚言要殺死她,而她逃出父親的家去母親那裡,母親不久就又去了英國,她本來考上了倫敦大學,卻因為趕上了太平洋戰爭,只得去讀香港大學,要畢業了,香港又淪陷,只得回到上海來。她與胡蘭成的婚姻也是一個大的不幸。本來在文壇成名是件好事,可是這在解放後居然成了罪狀,最後只得遠走他鄉!

張愛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善於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後,貴府小姐,卻驕傲的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憐人,時時洞見芸芸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但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文章裏同讀者拉家常,但卻始終保持著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一時無二,然而幾十年後,她在美國又深居淺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至有人說:「只有張愛玲纔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


張愛玲生在上海,可是卻在香港讀書,也正是這種原因,使得她的筆下,總是離不開上海和香港,這兩座城市那就是她的文學故土。

我個人來說,還是比較喜歡她的《傾城之戀》,這是一部在我個人看來,非常有趣,非常深刻的一篇小說,張愛玲把上海與香港這兩座城市,給串聯了起來,讓人看到了這兩座對於張愛玲來說,有著特殊意義的城市。

雖然我也很喜歡張愛玲的《半生緣》,但是這部作品,不能夠算是她的原創,而是她模仿了美國的作家馬德寬的《普漢先生》,所以在原創上來說,這部小說那就大打折扣了。可是《傾城之戀》就不一樣了,那可是張愛玲完全原創的作品,而且這部作品,不管是對於人物還是環境以及故事的敘事,那都是屬於一流的佳作。

《傾城之戀》講述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在裡面張愛玲探討了這個人世間的愛情、婚姻以及人生,而且還有著對於戰前和戰後的反思,可以說是一部非常飽滿的小說。裡面的白流蘇從一個舊式的封建家庭出來,身上一開始帶著封建家庭的愚腐,但是到了香港之後,她終於認識到了自己,明白了自己應該如何對待愛情,如何去好好生活。


首先,並不是所有女性都喜歡張愛玲。不可否認張愛玲才華橫溢。她若說她是一個癡女子,不足為過,所說是個輕浮女子,也有跡可循。在她的愛情觀裏,喜歡把性和愛對立起來看。誰人都渴望圓滿,生活卻總不如人願。她固然是個聰明女子,但深陷情裏,誰又不是步步癡呢?


女性最好不讀張愛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