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热性惊厥?

  遇到了该怎么办?

  作者|杨凯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一天晚上,收到一位焦急妈妈的求助。但是我睡着了,早上起来才发现。

  感觉很愧疚,毕竟对家长第一次碰到孩子惊厥时的无助、焦虑甚至恐惧感并不陌生。

  想想最近这段时间收到多起关于惊厥的求助,大概归纳了下主要有这个几个共同问题: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下一下关于惊厥的基本知识:

  1

  简单地了解下什么是惊厥?

  惊厥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急症,儿童期发生率为4%~6%,较成人高10~15倍。以强直或阵挛等骨骼肌运动性发作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意识障碍。

  (上述文字不能很好理解的话也没事,我们直接看下面的视频会比较直观)

  2

  简单地了解下惊厥的分类

  上面我们见识了惊厥,但是引起惊厥的原因有很多,这里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分类(见下图):

  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引起孩子惊厥的原因有很多,但实际急诊中碰到的最常见的急性惊厥就是热性惊厥。因此我们接下来讲讲这个“热性惊厥”的分类和表现。

  热性惊厥作为最常见的急性惊厥,其中70%~80%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其表现为:

  多见于6个月~5岁的婴幼儿,6岁后罕见;

  患儿体质较好,发作前后一般情况良好;

  惊厥多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时,大多在39℃时,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

  惊厥多为全身强直或阵挛性发作,少数为局灶性或一侧性发作,发作次数少、持续时间短、恢复快速、无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一般预后好;

  发作期脑电图可见慢性活动增多或轻度不对称;

  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发生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作。

  而剩下的20%~30%为“复杂性热性惊厥”,其表现为:

  小于6个月、6个月~5岁、大于5岁均可发生;

  一次惊厥发作持续在10分钟以上;

  24小时内反复发作≥2次;

  局限性或不对称性发作;

  可反复频繁的发作。

  热性惊厥还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就是“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其表现为:热性惊厥发作时间≥30 min,或反复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未恢复达30 min及以上。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对惊厥,特别是热性惊厥有了基本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解决下文初的问题。

  3

  我家孩子抽搐了怎么办?

  “怎么办?”这是每个初次碰到惊厥的家长都会问的第一个问题。

  毕竟抽搐的时候,孩子会表现为意识不清、两眼上翻、面色青紫、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甚至还会大小便失禁等,这些表现出现前没有一点点预兆,就这么突兀兀地出现的时候换谁都会懵掉。

  但一般家庭里设备有限,所以在送医的之前可以采取以下家庭处理方法:

  平放患儿,卧位,头转向侧位,掰开患儿嘴,牙齿间塞压舌垫,防止咬伤(详见注1),敞开衣领,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防误吸和窒息;

  若口中沫多或喉头有分泌物者及时清理;

  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及时测量体温,如果有发热的,及时予退热处理,高热者宜物理降温、同时行药物降温(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不过因为在抽搐时候孩子意识不清、牙关紧闭,所以口服药物会比较困难,而且还有造成窒息的可能,所以优先使用肛门给药的退热制剂。

  注1:掰开患儿嘴,牙齿间塞压舌垫,防止咬伤关于这点其实是有争议的。

  我刚工作那会在急诊碰到孩子惊厥的话,我们都会这样做,目的也是预防咬伤。但后来慢慢的我们就不这样做了。

  原因是在孩子惊厥的过程中,牙关紧闭,要是硬掰开孩子的嘴巴需要很大的力气,不方便操作;而这种粗暴的方式还有可能导致牙齿的脱落断裂,万一掉到气管里那就会引起窒息,后果更加严重。因此不建议在抽搐的时候强硬的掰开口腔。

  至于有些家长情急之下直接把手、手指塞到孩子的嘴巴里,我只能说爱子之情可以理解,但方法不可取。

  4

  抽搐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会抽搐”,当孩子停止抽搐后,家长都会回过神来寻找抽搐的原因。

  在我们这篇文章前半部分的惊厥分类中其实就包含了抽搐的病因,每个孩子的病情因人而异,不尽相同,但最常见仍然还是热性惊厥,并且大部分都是单纯性热性惊厥。

  5

  为什么抽搐好了还要做很多检查?

  还是因为文章前半部分的惊厥分类,虽然说热性惊厥是最常见的病因,但是仍需要通过辅助检查来排除其他病因的可能性

  另外就算是热性惊厥,也需要适当的辅助检查来明确引起发热原因。

  下图比较全面的提示了辅助检查的重要性和收益性。

  其实家长对于辅助检查比较抗拒、也比较关心的问题集中在“头颅CT、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有没有辐射?是否必须要做?

  头颅CT是有辐射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没有辐射的,这个毋庸置疑,但要不要做?那就要根据实际的病情了。

  对首次单纯性热性惊厥发作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详见注2)。

  而对于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出现以下情况需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寻找病因:头围异常、皮肤异常色素斑、局灶性神经体征、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或惊厥发作后神经系统异常持续数小时。

  注2:实际中是否需要做头颅CT或MRI,我真心觉得大家需要听从就诊医生的意见,因为就诊医生对病情掌握得更加直观、更加全面,而电话、网络咨询等方式就相对可能存在纰漏。

  6

  会不会有后遗症?

  这也大家很关心的问题,毕竟抽搐发作的时候已经被吓了一次,要是再留下什么隐患,小心脏怕是受不了。

  因为大部分惊厥都是热性惊厥,而热性惊厥都有其原发疾病存在,一般原发疾病治愈后,不会留下后遗症,也不会影响智力发育。

  但要注意的是“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发生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作。”因此对下一次可能发生的热性惊厥要有心理准备。

  7

  抽搐是不是癫痫?

  惊厥会抽搐,癫痫也会抽搐,但是惊厥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癫痫。因为它们因急性原发病而出现,又随原发病结束而消失,因此不能诊断为癫痫。

  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继发癫痫发生率为1.0%~1.5%。只有慢性的反复发作才需要考虑癫痫,但如果是复杂性热性惊厥、直系亲属中有癫痫病史或首次热性惊厥之前已经有神经系统发育延迟或异常体征的,那么以后发生癫痫的可能会增加。

  8

  怎么预防?

  孩子惊厥的经历一次就够了,但奈何“30%~50%患儿以后发热时亦易发生惊厥,一般到学龄期不再发作。”

  因此平时孩子生病时,体温要密切注意(监测体温很关键,毕竟很多孩子都惊厥了,家人还不知道 ta 已经发高热了),及时退热;万一再次热性惊厥不期而至的时候,也不要慌张,按照上述惊厥家庭处理方式进行操作并及时送至医院。

  而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复杂性热性惊厥等具有复发或存在继发癫痫高风险的患儿,可考虑长期抗癫痫治疗。

  文后语:

  虽然热性惊厥是最常见的,但是惊厥还是存在很多其他原因,各个年龄端都有可能发生,完善相关检查都是很有必要的。

  而本文主要目的就是简单的带家长们“扫个盲”,万一、万一、万一哪天真碰到了,也不至于手足无措、六神无主而耽误病情。

  另外就是孩子惊厥的时候,如果可以的话,录个视频,就诊时给医生看下,这样对诊断很有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