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曾經對兒子說過一句話:你想看世界的未來請去看看中國!因為你看到了今天的中國,你就看到了未來,這很重要。歐美教育發達國家的教育家,學者有的也表示很多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其實源於中國。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新時代的到來,中國的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為家庭,學校,社會輸送符合習主席提出的「新時代」要求下並且擁有國際化視野和全球戰略的實用型人才,是新教育的奮鬥目標之一。也是符合教育本質,是時代的必然需求,和社會的必然產物!

現在的世界已經成為一個地球村,互聯網時代,信息化全球同步的時代,把世界聯繫的更加緊密!教育無國界,大愛無國界!教育文化不分家!教育就是永遠要擁有這樣的大愛,國際教育更是要擁有這樣的國際視野,因為我們同住地球村,我們是一家人! 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戰略!

East meets West!East is learning from West ,West is Learning from East!We are family!就像北京奧運主題曲「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為夢想,千里行,相會在北京,來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連心,永遠一家人!我和你 心連心 共住地球村!」

不得不承認中西方教育由於社會形態,歷史發展,文化氛圍,教學的風格,理念,方法導致有很多的差異同時還因為中國近幾十年所獨有的「文化大革命」,「獨生子女政策(one child policy)」的影響,包括從一個物質極大匱乏到物質極大豐富的驟變中中國的教育和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和西方發達國家有著一段距離和差異!

但是歷史的長河裡面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有大教育家孔子,老子,孟子,莊子等為中國的教育和傳統文化留下的很多燦爛文明,同時教育需要符合人性,不管你來自何方,都還是符合物種起源,都還是人類,所以有差異也有共通!看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主要找和他們的差距,但是我們中國的文化卻是我們的驕傲而我們共同的對於教育的理解和理念都需要追根逐末把中國好的教育理念在傳統文化中再挖掘出來,然後理論聯繫實踐!

比如說西方的感恩學已經成為一門獨立學科,耶魯大學的校長也曾在很多地方說過感恩就是一種核心競爭力。而感恩學的源頭就是出自中國的「飲水思源」「投桃報李」「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等等傳統文化和寓言故事。也因為這樣的想法以前的中國人,重感情,人幫人,單純,活得簡單而快樂,而現在大家忘記了這些傳統文化的時候這些好東西被西方學了去建立了感恩學。

儘管中國人的口袋裡的錢越來越多,卻發現人與人之間感情越來越淡了!有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為了蠅頭小利,大打出手,讓人不禁感慨:還是以前的人和社會純樸!清音俗世留,紛爭何時休?誰能破名利,太虛任遨遊!大家在拚命奔跑的時候也在懷念過去!

中國的人窮怕了,現在怕窮更怕「輸」,每一個人都希望「贏」,更多渴望單一標準的成功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渴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可是有沒有去看看代表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的中國漢字「贏」是怎麼寫的?

贏字有五部分組成,「亡」「口」「月」「貝」「凡」不僅代表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窺探中西方教育的和文化的共通點和差異化!

第一部分的「亡」字可以理解為危機意識。防微杜漸,居安思危的意識在中國自古流傳至今,和西方教育中一個很重要的分析方法後經過實踐又運用在企業管理中的就是SWOT分析中的「Threat」(威脅)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分析利弊找出自身存在的危機對於自己都是一種自我修正,對於家庭,企業和社會可能存在的潛在威脅和危機做一個風險評估,有預見性的規避風險!

第二部分就是「口」,代表一種交流溝通能力,一個人的溝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一個人的學識和修養也反應他的成長經歷和他的性格色彩!同時不斷的溝通中也在突破自己的性格和讓自己的人生擁有更多的可能性。這也是西方教育工作者對於中國學生在國外留學時經常詬病中國人的一種能力,因為中國學生的思維比較僵化很難融入小組討論,喜歡做題多過社會實踐,溝通能力差使得他們很難融入國際學習和工作環境!

第三部分就是「月」代表時間觀念,和國外的教學中統籌管理中的「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相似,這也就是為什麼國外很多人可以做很多不同的事情依然可以平衡生活和工作,家庭和社會不同角色的切換,而中國人時間觀念早就有,但是時間管理上這一門學科和能力的培養比較薄弱!

第四部分「貝」代表金錢,中西方對於物質的觀念都是有的,追求高品質的物質生活並不是錯但是過分要求超出自身情況太多的或者盲目攀比,迷失了本心和忘記初心,就會導致我們在中西方都會看到的「拜金主義」和中國的「房奴」,「錢奴」比比皆是就是沒有比較正確的金錢意識!錢和語言一樣是一種交流和交換的工具,被人合理運用纔有意義。如果只是無休止滿足貪慾其實不僅弄得錢失去原來的意義也讓人活著失去了生命的意義!這就是為什麼西方教育會有「生命課程」,同時西方人更在意除了金錢之外自己的感受和人是否快樂!

第五部分就是「凡」代表一顆平凡心,一顆平常心。做事之前先做人!在中國我們常聽到不管出生什麼樣的家庭都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再窮不能窮孩子,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早已是發達國家也是歐洲教育強國的德國卻信奉著再富也要窮孩子,勇敢的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

前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在子女教育上也是如此,教導孩子一定要肯努力,刻苦,勤勉!幼年時期和他們談的有七成在談做人,等兒子都成人九成在談做人,不愧是李超人,見解看法與眾不同,其實很多時候人常常把德才分開,德才兼備一詞就說明其實人們常常覺得是兩個概念!但是古語有云男子有德便是才!一個人的德行其實就是才的一種展示!

在別人看不起你的時候,做好你自己,別人看得起你自己的時候,你要看低自己,這樣纔可以一直清醒,保持健康的心態,穩中求進!想要「贏」先要有「輸」的勇氣,擁有一顆平常心,一顆平凡心!

這不是看得開看得淡,而是做任何事情,凡事儘力,關注結果更看重過程,人生本來就是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過程,不管你在意不在意目的地只有一個,殊途同歸,還不如留個好心情珍惜身邊人看看好風景。

中國漢字是中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的演變和變形歷史久遠,文化底蘊深厚同時也蘊含中深厚教育內涵和哲思!字的確比詞難,相比較字,詞的意思是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答案,但是字更加多樣化,在另一個層面上也更加有趣更加有玩味的空間。但是覺得教育也好,文化,藝術也罷,不都是要鼓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漢字的賞析都是對於文化的推崇,每一個人的解讀不同纔有玩的感覺!學中玩,玩中學,歷史的發展本來就是一體的,本來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育也是一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相互學習,真正做到中西合璧,大愛無國界,教育無國界,是中國教育的出路也是中國夢的必然需要!

Nothing is impossible,if it is impossible,make it possible!(沒有什麼不可能,如果它不可能,讓它成為可能) (校訓之一)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If you flowers,butterflies come;

If you are wonderful,day arrangements!)(校訓之二)

新時代 新教育!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漫漫其修遠兮!

一帶(代)一路(鹿),一路(鹿)有你,苦一點也願意!代(帶)代(帶)相傳!用母親的愛做教育,用父親的心做教育!用心做教育!為自己!更為下一代珍藏!

新(心)時代 新(心)教育 王凱莉國際教育(Kelly Wa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