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還是想分享一下自己對於無錫靈山拈花灣的一些個人感受和體驗。

  拈花灣是一個人造景點,據說當時爲了造這個“禪意”小鎮,投資者整整花了56億元,把這個本是一片荒涼的地方打造成了無錫最受歡迎的休閒小鎮之一。也是2016年無錫最火的旅遊景點之一,據媒體報道的是,2016年,無錫拈花灣一年的遊客數量達到4000多萬,比靈山大佛還吸金。

  拈花灣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吸引力?不就是一個人造小鎮,人造景點嗎?我一開始也是這麼認爲的,但其實住上個一兩天,還真發現了這裏的特別之處。

  拈花灣因爲和靈山大佛相鄰,索性當初在規劃建造這個小鎮的時候就充分借用了無錫靈山大佛和梵宮的旅遊文化資源,將這裏定位爲“禪意”小鎮,主打“禪”文化,所有的東西和元素都緊緊圍繞着“禪道”來。這一招,還真的就迎合了當下很多人對於心靈放鬆,嚮往內心寧靜的精神需求,很多人對這裏還真的樂此不彼。

  當然,很多人來這裏也並不是爲了修禪,而只是放鬆。不料一住下來才發現,拈花灣這個地方,白天和晚上完全就變成了兩個地方。白天,這裏一花一世界,非常靜謐、祥和、悠遠,但是到了晚上,這裏燈光絢爛、色彩斑斕、五彩繽紛、精彩紛呈。

  說到燈光秀,其實說實話我沒有太多的概念。談上不專業的觀衆,就從一個普通遊客身份講一講自己的一些感受和體驗。

  拈花灣夜晚的燈光秀,給了很多遊客意外的驚喜。這裏的燈光秀,真的是太美了!我特意去攜程上看了一下拈花灣的評價,結果發現,80%以上的人會說這裏的燈光實在太美,口碑好到炸裂。

  只是,燈光秀口碑能做好,也着實不容易。今年元宵節的時候,故宮來了一場燈光秀,萬衆矚目,幾百號人買票到現場看了,結果後期網上PO出的視頻和動圖,卻被很多人吐槽“太大衆化”,沒有故宮的味道。

  看來,即使有IP做品牌背書,即使現代化燈光技術玩得很溜,還不缺錢不缺人,如果燈光秀沒了文化背景和別具匠心地去做故事做內容,還是不能打動人。

  拈花灣的燈光秀主要集中在美食廣場前的“五燈湖”,拈花湖上霧氣繚繞、燈光和音樂交相輝映的3D水幕電影(花鳥蟲鳴,流水潺潺、草木幽異、禪意瀰漫中)以及拈花塔亮燈儀式和禪意表演。

  這些夢幻般的燈光秀,也全部圍繞着佛家禪意的意境打造而做,用實景和燈光去營造一種視覺的美麗盛宴。

  比如在五燈湖上,夜晚來臨,燈光亮起,湖心中彷彿一朵巨大的蓮花盛開,那美麗的巨蓮,似遠非遠,似近非近,彷彿從遙遠的地方飄忽而來。

  比如3D水幕電影燈光秀,用燈光投影,用噴泉水幕作爲背景,設計出了一幅幅美妙的畫面。或流水潺潺,溪水潺流,似乎都能感受到用水輕輕舀水的清涼感;或草木幽深,似有蟬鳴鳥叫,似有蛙鳴蝶飛。

  比如拈花塔的燈光秀。拈花塔是拈花灣最高點,晚上這裏的燈光亮起,最上面的那一組燈光是射程最遠的,隨着這些燈光有規律地掃射舞動,你的心和眼睛也隨之舞動。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