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GDP與去年相比為什麼一定要增長?如果今年的GDP沒有增長,和去年持平,今年過著與去年相同的生活,就不可以了嗎?

—————————

看了很多答案,明白GDP一定要增長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每年新增大量就業人口,如果GDP不增長,意味失業率會上升;二是如果一國GDP不增長,那麼將會在國際上失去競爭力。

但具體到普通人身上,是否也可得出一個結論:即使GDP增長了,但如果增長的不夠多,那也可能是新增就業人口創造的,而普通人的生活在短時間內並不會因為GDP的增長而變得更好?


不同的國家情況是不一樣的

按22歲進入社會計算,中國約每年1600萬人口進入社會,而這些人口最低80%以上都是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主要居住地是城鎮了。

按60歲退休來計算,中國約每年1800萬人口退出勞動大軍,而這1800萬至於保守估計有一半從事是第一產業,或者主要居住地是農村。

這樣,中國必須每年提供第二和第三產品新工業約800萬個就業機會,才能保證社會的順利轉型和穩定,這個時間,我個人預計還需要15-20年左右。

換句話說,15年以後,中國經濟增長率在3%以下,也是沒有什麼的。


直接回答題主問題——

GDP不增長,能維持去年的生活嗎?

其實是不行的。簡單說,因為有其他許多東西在變化中(通貨膨脹、勞動力供給、貨幣時間價值、技術積累、資本有機構成等),經濟不增長就意味著生活水平的倒退。

概念上,這裡分為兩種。

首先,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名義GDP如果毫無增長,則在通脹下,人們當年的產出實際下降——顯然不能維持去年生活。

那麼,如果實際GDP沒有增長呢(或者說,名義GDP和通脹增長速度相當)?

首先從理論的層面,根據奧肯定律,GDP增長率和就業率相關,GDP增長(更確切說是實際GDP和潛在GDP相比)每下降2%,就業率就會大概下降1%(西方國家歷史經驗,至少從中國這幾十年來看,並不完全符合這個規律,但大體方向如此)。GDP增長的停滯意味著更多的失業。因此,維持現狀需要維持GDP的增長率,而非GDP本身。

十分有趣的是,當年凱恩斯對這個結論十分困惑——如果我們每年都必須保證經濟的增長才能維持現狀,幾十年後,大家的財富都增加了數倍,我們的生活會怎樣?當然,今天,我們知道了,我們又多了許多種商品,許多新的需求。我們開始買房買車,開始買各種電子產品——但對於經濟增長點的尋找,一直都是對各國經濟來說十分重要的事情。停滯不意味著維持現狀,而是意味著倒退。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下面以更貼近現實的角度分析這個問題:

從西方的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兩個不同的角度,我們都會發現,維持增長率才能維持現狀:

西方經濟學:

1,在資本市場中,貨幣有時間成本。這裡首先指在貸款中實際的利率,也指人們想心裡認同的貨幣在時間中的價值——而這裡,貨幣價值隨時間變化的程度,和GDP的增長速度是相關的。如果GDP快速增長,經濟發展很快,也就意味著投資收益很高。此時,貸款去投資就很容易獲利,而貸款利率也會比較高。如果我們失去了曾經的增長率,就意味著那些之前貸款的人將承受之前過高的利率——而失去了增長的信心,人們的投資也將更加謹慎。

2,從勞動力供應的角度——在上世紀的西方和本世紀的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中,人口尚在增長,勞動力數量也日益增多(同時,還不斷有農村進入城市的工人)。GDP不增長的情況下,如果排除其他方面的影響,不難理解——勞動力的需求沒有明顯增長,更多的供給,更少的需求,失業率也就在這個過程中增加了。

3,從歷史經驗看,我們的科技水平是日益增長了,而固定資產的投資,生產資料的持有也是日益增加的。在這種條件下,如果GDP不增長,事實上意味著在生產率提高的情況下,總的生產量沒有變化——顯然,參與勞動的人數減少了。當然,這說明有人失業了。(經評論區補充,此處也可以是勞動時間減少,不充分就業了)

政治經濟學:

換一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會發現,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一個結構性的矛盾——

我們首先引入兩個概念

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不變資本是說在剩餘價值生產中那些轉變為生產資料的資本(我們不妨粗淺理解為廠房和機器)。用字母C表示。

可變資本指的是資本家用於購買勞動力的資本。用字母V表示。

馬克思稱C:V為資本有機構成。資本有機構成的變化,反映了生產中技術構成的變化——隨著資本的積累和技術的進步,資本有機構成是會越來越高的——我們看這個C:V增高意味著什麼?當GDP不變時,單純資本有機構成的提升,也就意味著V的減少。V可變資本是僱傭勞動力花的錢——那麼,要麼是僱傭人數少了,要麼是人均工資少了,當然,更多時候意味著兩者都發生了……這個過程的極端理解大概是人工智慧的技術積累下,AI替代許多行業的從業者吧。(注意,這個模型下,因為生產率的提高,各種產品的成本是下降了的。人們用更少的收入也能買到更多商品——但就業率)

那麼,換句話說——如果要保證題主追求的維持現有生活的話,顯然,更多的失業,更低的工資是不可接受的。當資本有機構成隨時間提升時,只有經濟規模(用GDP來代表)需要不斷增長,才能至少維持V不下降哦。

(閱讀完以上部分後,建議看看評論區的討論)

綜上所述,由於影響這個世界經濟的因素是很多的——單純GDP的不變,並不能維持我們的生活。因此,即使想維持現有的生活,我們也需要努力讓GDP增長哦(??ω??)??


只說國內情況。

首先,人口。

雖然生育率在降低,但以目前的人口結構推算,至少未來20年內總人口還是正增長的。如果gdp總量增速為0,那就意味著人均gdp、人均收入是下滑的,個體的生存質量在下降。誰能忍?

其次,人心。

人的慾望總歸是水漲船高。一個gdp不增長的國家意味著什麼?……國家將不得不坦白告訴你,你這輩子玩的都是一個零和遊戲。如果你的努力程度、才智和運氣都處於平均水平,那麼你和你父親(同樣平均水平)的人生軌跡會十分相似……在同樣的年歲上,你佔有與父親當年相同的社會資源,你其實是在頂他的班。對大部分人而言,18歲時就能知道80歲時是什麼樣子。一眼看完一生,開心嗎?

第三,貧富分化。

富人大概率上總會比窮人賺的多。在gdp增長的情況下,富人吃肉窮人喝湯。當gdp停止增長之後……富人吃肉窮人吃屎。少掉的那一塊增量財富是窮人來買單的,而不是富人。所以,低收入階層的生存條件不是保持不變,而會持續惡化……他們怎麼活?

第四,因透支而積累的風險。

大部分政府都有赤字。為了修橋修路、減稅、發福利……而積累至今的債務,都是指望著將來經濟發展拿到回報再償還的。如果gdp停止增長,到期的債務要麼爛掉,要麼靠通脹來消化。

股市。市盈率為什麼高達20倍30倍?因為一幫分析師在分析報告里預期上市公司們會持續增長,業績一年好於一年。那麼一個0增長的企業估值應該是多少?答案是10倍,或者更低。所以為了適應一個0增長的社會,股市需要先來個腰斬。

綜上所述,中國如果進入gdp零增長時代,會面臨以下情況:人均收入下滑,年輕人失去發展機會,窮人生活條件惡化,經濟危機與通脹,金融危機……

我們願意承受這些嗎?……絕不。


有一個概念叫做自然通脹。

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國家收保護費不夠,還得自己印錢來稀釋你的錢從中偷取資本(勞動價值)。。

所以GDP必然要在自然通脹的前提下增長2-3%

一旦低於2%,基本上可以說明國家開始退步了。

所以根本不可能保持同樣的生活。

另外,除此之外,社會本身的發展也是有時序的,科技不可能停滯,這輩子都不可能停滯,科技不停滯,你的GDP卻停滯了,那仍舊說明你是退步了。

所以基本上GDP只要不超過3%,基本都可以說是退步。

今年和去年過著相同的生活是很容易的,古人又不是沒過過那種日子,1840年告訴過你答案了。


謝題主邀。因為在資本主義世界裡,資本與勞動是一對相互對抗的要素。若經濟停滯,人口增長,沒有工會,則工人的議價能力降低,其收入與人均GDP的差距會漸漸拉大。

具體地,當年總產出有兩個出處,一個是消費,一個是儲蓄。在利息和分紅的吸引下,儲蓄轉化為資本。在勞動力市場里,資本稀缺,工資下降;資本充足、相互競爭,工資上升。

人口的持續增長,給資本留下了豐富的產業後備軍,並讓越發稀缺的資本內部形成天然的聯盟。工人要麼通過結成工會、計劃生育提高議價能力,要麼通過教育成本的提高、認證標準的加嚴來分化出相對壟斷的中產階級;而資本家則通過設置小組競爭、引入移民來分化工人,維持其統治地位。

而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則是地租。地租本質上是壟斷價格,以吃盡一地經濟能力為目標。經濟發展時地租水漲船高,但經濟停滯和下滑時,地租的降低要通過逼走工人來實現。因此,又加劇了工人內鬥。

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停滯,不僅會由於人口增長,導致人均GDP的輕微下降,還會由於工人內鬥,導致資本逐步蠶食存量。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