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個名將雲集的朝代,有神機妙算的劉伯溫、有運籌帷幄的徐達、也有銳不可擋的常遇春……今天我想說的這位名將曾屢敗朱元璋,還曾打傷過常遇春,被朱元璋封爲永嘉侯,最後卻被朱元璋活活鞭死。這個人就是朱亮祖。

  朱亮祖,生於元末,六安人,武藝超羣。當時正逢亂世,於是他便召聚鄉兵,保護鄉裏,頗受好評。元末義軍四起,元朝廷應付乏力,便封朱亮祖爲義兵元帥,率領部衆南下,駐守寧國府(治今安徽宣城)。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領大軍攻打寧國,俘虜了朱亮祖,但是見他武功蓋世,驍勇善戰,十分喜愛,於是釋放了此人,並讓他擔任原職。可以沒有想到,朱亮祖並非真心歸降,幾個月後,不僅率衆叛歸了元朝,而且還趁朱元璋攻打金陵之際,襲擊朱元璋的部隊,再次竊據了寧國府。

  朱元璋大怒,次年,命令徐達率領大軍再次圍攻寧國,徵討朱亮祖。朱亮祖知道自己反叛過朱元璋,定然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於是豁出性命,拼死突圍。

  有道是“兔子急了也會咬人”,更不要說是朱亮祖這樣的猛將了。他在突圍過程中,勇不可擋,還打傷了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嚇的其他將領不敢上前阻擋。

  這可把朱元璋搞毛了。他親自來到前線,指揮督戰,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纔將朱亮祖擒獲了。

  衆人將朱亮祖綁到朱元璋面前,朱亮祖對着朱元璋說道:“你要殺便殺,您若不殺,我願誓死追隨於你。”於是朱元璋便釋放了他,還將他留在了麾下。

  “亮祖突圍戰,常遇春被創而還,諸將莫敢前。太祖親往督戰,獲之,縛以見。問曰:“爾將何如?”對曰:“生則盡力,死則死耳!”太祖壯而釋之。”

  《明史》

  朱亮祖再次歸降朱元璋後,履行諾言,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先後徵討了陳友諒,張士誠和方國珍等人。在鄱陽湖大戰和與東吳將領李伯升的大戰中,表現十分突出,並立下赫赫戰功。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大封開國功臣。朱亮祖被封爲永嘉侯,食祿一千五百石,獲賜鐵券,子孫世襲。 當時明太祖一共欽定了三十四位開國功臣,其中朱亮祖名列第二十七。

  洪武十二年(1379年),朱亮祖奉命出鎮廣東。他出身武夫,自恃開國功臣,在當地十分張揚跋扈,也有許多不法之舉。當時番禺知縣叫做道同,是個生性耿直,清正廉明的好官。由於兩人個性上的差異,時常起衝突,朱亮祖威逼利誘,想讓道同屈服,可是道同卻始終不爲所動,因此兩人積怨很深。

  明朝初年,番禺縣(治今廣東廣州)治安很亂,很多豪紳勾結在一起,欺行霸市,魚肉百姓。道同得知情況後,爲民除害,將豪紳首領抓走,並將其帶枷遊街,大快人心。豪紳們用珠寶賄賂朱亮祖,請他出面說情,於是朱亮祖親自設下宴席宴請道同,請他高擡貴手,就此作罷。

  道同卻不爲所動,凜然喝道:“您身爲國之大臣,怎麼能夠受小人役使?”

  朱亮祖見道同不答應,惱羞成怒,次日便帶人砸開枷鎖,將人犯放走,還大罵道同不識時務,要鞭笞道同。

  朱亮祖小妾有個親戚富人羅氏張揚跋扈,作惡多端。道同拿住此人,想要嚴懲,結果又被朱亮祖搶走。道同忍無可忍,終於將朱亮祖在廣州幹下的這些不法之事悉數奏報給了明太祖朱元璋。

  朱亮祖得知情況後,大驚,來了個惡人先告狀,搶在道同前面,向朱元璋告狀,說道同平日裏目中無人,對上司傲慢無禮。朱元璋不知詳情,信了朱亮祖的話,派了使臣前去廣州賜死道同。

  使臣出發後,道同的奏章也到了京城,朱元璋這才知道事情原委,悔恨不已,連忙再派使臣前去赦免,可是等到赦免的使臣到達後,道同已經遇害。朱元璋大怒,於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將朱亮祖與兒子朱暹一同召回南京,活活鞭死。

  朱亮祖雖說跟隨朱元璋後,南征北戰,立下不少功勳,但是建國後,卻不知急流勇退,反而依仗軍功,張揚跋扈,欺壓百姓,可悲可嘆,後又謀害清官道同,罪不可恕,此人最後被朱元璋活活鞭死,乃是罪有應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