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品小白階段,必經四大坑——產品之坑、業務之坑、開發之坑、被甩之坑,可謂是坑坑致命 !那麼,我們要如何自救呢?

產品經理如何接坑、抗坑、出坑?

新人剛入行產品,或者剛進入某個公司,接手別人的產品工作很常見,很少有產品給你機會從零做起,免不了先做一些系統運維、對接打雜和上上下下跑腿的工作,突然之間,該產品經理離職了。這時機會來了,興奮之餘也不免嘆息,作爲新手,就要承接其整條產品線,這難度簡直就是空手接白刃呀!

當初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了產品經理這種職位,剛一工作就可以成爲經理,多麼誘人的一個崗位呀!

於是來到 了一家S廠工作,跟着老員工老Q做一些產品工作,突然間,老Q換了份工作,經他手打造起來的產品線,就落在了我的頭上。剛學會產品使用就要負責產品線,手裏還沒兩把刷子,就被架在產品線上烤,前人留坑,後人填坑,一時手忙腳亂,又躡手躡腳,一不留神就會掉進坑裏!

“一入產品深似海,從此人生全是坑”,自從跨進產品經理這個領域,職業生涯就危機四伏,特別是接手了上一位產品傳下來的產品線。

從我個人來看,產品小白必經四大坑——產品之坑、業務之坑、開發之坑、被甩之坑,可謂是坑坑致命 !

此外,產品小白還有一大囧事-被噴之辱,躲閃不及呀!要是看產品經理能走多遠,就看你能填坑的能力有多大!

產品經理如何接坑、抗坑、出坑?

四“坑”一“辱”

1. 產品之坑

在還未完全熟悉一個產品前,就要着手改造和設計該產品,絕對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在你個人以爲的填坑的過程中,也在悄無聲息的給自己挖坑。

來到一家新公司,接手一條產品線,大多數產品經理第一步做的基礎工作就是在原來的產品基礎上進行修修補補,將可見的漏洞、bug還有設計缺陷給修復好,基本上得花上一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將這些前人留下的坑填好。

然而,剛開始對這條產品線優化前,一定要區分主流程業務功能和非主流程業務功能,針對非主流程的功能,可以大膽的去優化,因爲功能關聯點和重要性都比較低,基本上優化個邏輯不會產生大的業務影響。

如果是主流程業務功能點的優化,就要萬分小心了,主流程業務功能點的邏輯基本上關聯了很多其他關鍵節點,牽一髮而動全身,重要性不言而喻,萬一優化過程中,出現了更大的坑,就會造成重大事故的。

對產品而言,確保現有產品運行的穩定性和準確性,也是一位產品人的重要職責。因此,設計主流程業務功能的優化和改動,必須對產品主幹流程和校驗邏輯進行深入再深入的熟悉,可以依賴visio和mindmaner來梳理自己的邏輯,並翻閱前人留下的產品文檔,探清產品線上的坑,

另外,從產品業務入手,產品已成現狀,也必定有它的道理,熟悉業務能幫助自己更好的理解產品的問題所在,優化主幹路也要遵從從小優化做起,有些產品會新官上任三把火,對自己承接的產品線吐槽一番就大刀闊斧的優化,往往會造成無法彌補的產品失敗。切記,自己不熟悉的邏輯及產品方案,不要輕易去改變和調整;

2. 業務之坑

業務是產品的直接需求方,此處產品業務分兩大類:B端用戶和C端用戶。二者業務需求溝通方式會有不同,針對C端用戶,屬於消費者導向型,需要通過調研和分析來瞭解用戶需求;B端屬於業務導向型則,相對直接一些,找一些業務人員,直接面對面聊他們的需求。

在這裏,我們主要來聊一下B端產品的業務之坑,剛接手產品,按照正常的思路,深入瞭解業務去做產品會更順手,但是在和業務溝通的過程中,業務看似對當前產品瞭如指掌,其實對自己的需求僅僅侷限於當前的業務,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需求的合理性,只需要滿足我現在想要的就可以了。

產品經理的職責就是對業務的需求進行把關和梳理,整理出產品要優化的地方。當然,對業務來說,需求不分大小,只要是功能點及優化,都會認爲對自己是最重要的。

從業務人員的角度來說,最急的就是最重要的,但是,從產品的角度來看,要從產品發展的長遠來看,對產品發展有前瞻性的功能纔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從業務的需求中結合產品的發展去滿足業務,急業務之所急,也不要忘了作爲產品經理對產品的把控,不能被眼前的急需的需求矇蔽了雙眼。

此爲業務一坑,學會在業務溝通過程中積極引導業務思維,從產品長遠角度出發優化產品。

有時候,在和業務溝通過程中,有時候業務也描述不清自己的需求,業務一抓黑,產品就要從抓黑中摸出業務真正的需求,這個時候坑就出來了,業務的口徑有時候和開發設計人員是不一樣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價格分爲三種:淨價(去掉規則扣點和稅率)、底價(去掉規則扣點)和供價(去掉稅率)。

業務的真正需求是需要底價,業務就會說:我要的價格是什麼都去掉之後的價格,那按照產品的理解就是淨價,規則扣點和稅率全去掉,然後再三確認後,產品認定就是淨價,然後產品方案設計、開發、測試,上線使用。

這時候,業務大叫: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價格,產品經理就很迷茫,你明明說的就是淨價呀,就對產品需求到開發進行復盤,覈對價格明細的時候才發現,業務口中的原來是底價呀!

所以此爲二坑,和業務談需求的時候,一定要對每一個口徑名詞進行覈實,不然,做出來的產品和業務的真正需求會有很大的差異的。

3. 開發之坑

產品經理是業務和開發之間的翻譯機,一邊用業務的語言和業務溝通需求,然後將需求翻譯成產品文檔,另一邊再用開發聽得懂的方式和技術人員溝通對接,產品文檔翻譯的好不好,就要看產品經理對需求的理解程度深不深,對現有的產品邏輯熟不熟。

作爲新的產品經理,產品文檔方面經常喫虧。

  • 一方面開發測試總能針對文字描述、功能邏輯等提出各種各樣的漏洞,受益於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也是因爲產品經驗不足,導致同一個產品文檔在產品、開發和測試產生了三種不同版本的產品實現邏輯;
  • 另一方面,產品方案要落地於技術開發,產品方案總會出現和技術方案相矛盾的地方,這就需要產品或多或少的瞭解下技術方案的實現。

特別是面對多系統技術人員開發對接,更要穩重心細,系統做到端到端技術開發的無縫對接,比如:產品方案設計到兩個不同的系統時,如從A系統下發B系統的對接接口,由於下發系統不熟悉被下發的系統的數據表結構,數據表中一個字段的字段名有差異,兩個系統之間的開發人員也沒有對雙方的數據結構進行仔細的對接,直接導致上線後數據下發失敗,產品無法使用。

因此,產品對接多系統開發,一定要對接細化到每一個字段這樣粒度的細節。

每一次產品的上線,產品經理最怕的就是技術人員寫BUG,有事沒事寫倆BUG,迎之而來的就是產品經理陪着技術進行通宵的緊急發佈,上線前一定要多祈禱,千萬別寫BUG,要是影響到主流程的BUG,估計就要定責重大事故的。

4. 被甩之坑

產品經常自黑“CAO”,這是什麼崗位?

首席行政官、首席算法官還是會計總監,錯!是Chief Apologize Officer-首席背鍋官,產品經常被甩鍋,因此,背鍋是常事,除了要學會接鍋,還要能給順勢把鍋甩出去。

記得初做產品經理,一位老前輩就告訴我,產品經理第一能力就是撕逼,自從做了產品經理後,不是在被甩鍋的路上,就是鍋已經在自己頭上了。

  • 這方面喫了不少虧,和技術對接,產品文檔寫的不專業;
  • 和測試對接,被吐槽根本看不懂邏輯,測試案例都沒辦法寫;
  • 被業務吐槽,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需求;
  • 和其他系統對接,莫名其妙的產品需求被甩了的很多雜七雜八的功能點,實現不了就被其他系統報了風險點,只能默默的吞下。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接鍋,接順手了就習慣了。

5. 被噴之辱

作爲一個產品小白,在剛進入一家新公司裏,最尷尬的事情還是面對開發和測試,開發和測試對系統的每一段邏輯,每一個細節都瞭如指掌,新產品經理對產品的優化總會被開發和測試狂噴,本來產品是技術和開發的上游,結果變成了技術和測試指導產品進行產品設計和優化。

這是新產品的必經之路,經過半年的磨合,產品經理就能慢慢避免被技術測試吐槽。

入坑後如何自救?

產品經理是一羣理想主義者,但是要站在現實的土地上,面對大坑,求生慾望強烈下的產品小白又該如何自救?

1. 找直屬領導求救

產品經理在產品部門裏,自己的領導一般不直接負責產品工作,而是負責部門內外協調。剛入職,對內分工,對外溝通,總會遇到各種檻,各種各樣的坑,自己解決不了,領導就是你的護盾,總能幫你擋着。

所以在剛進入產品工作,搬領導救兵是一件常事,我們一起看看領導的作用吧:

  • 重大產品方案拍板:涉及到產品改動範圍和影響範圍巨大,產品因爲視角問題,無法顧及周全,有時候涉及到外系統,關鍵產品方案更需要領導來拍板,領導拍板之後,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做,產品風險領導就會給自己承擔一部分的。
  • 產品全生命週期協調:產品需求由產品經理溝通,但是涉及部門內部排期、開發及測試,產品經理和相關人進行溝通,由於本身非項目經理,很多問題在產品經理層面難以協調,這就要上升到領導層面去協調,領導出面往往比自己去溝通協調更有力度。
  • 幫忙“撕逼”:產品方案確定之前,特別是大的產品項目,涉及範圍廣、參與人數多,職責分工、產品架構等問題,就要和很多項目幹係人進行周旋,儘可能爭取更多的資源和更核心的產品功能,領導畢竟是領導,首先經驗足,然後在公司資歷老,周旋起來那是有文化的老流氓,新人根本不是對手。

說到這,作爲新的產品經理,學會向上管理,學會求助領導,用好你的領導也能幫你省很多力氣;

2. 學會拒絕

面對業務提需求,作爲產品經理對需求的態度肯定是抱着懷疑的態度去談,這是不是業務的需求呢,是僞需求還是真需求,需求是否合理,產品經理把好這一關,可以選擇接和不接。不是自己的需求不要接,不是業務真正的需求不要接,僞需求不要接,不要爲業務考慮,要站在業務的角度思考這個需求到底要不要做。

通過合理的拒絕,不但能夠投入資源做真正的需求,而且也不會給自己增加徒勞的工作量。如果說自己手上產品工作多,可以拒絕一部分需求,交給別人來做,把有限的時間放在已經在做的產品工作上。另外無法拒絕的工作,可以選擇把需求接下來,短期內不考慮做產品方案,等有時間了再去爲這個需求做產品方案。

學會拒絕首先能讓自己有時間思考事情的優先級,另外,也可以集中精力讓產品方案考慮的更周到。因此,作爲產品新人,不要怕拒絕,拒絕是更好的資源利用,要學會拒絕。

3. 提升工作效率

都說做技術的天天熬夜加班,但是自從當了產品經理,發現每天走的最晚的是產品經理,會開的最多的還是產品經理,和同事打交道最多的還是產品經理,可不比技術熬夜熬的少,還容易被各種瑣事打斷,想安安心心的寫份PRD都難,如何提升自己的效率呢?

剛入職的新人面對不同的角色肯定是忙的手忙腳亂,一天下來,累死累活,仔細想一下,啥都沒幹,時間都去哪了?還沒好好寫需求就不見了。

因此提升效率的方式首要方法就是將碎片化時間儘量整合成完整時間塊,然後對手上的工作進行優先級的排序。優先處理重要而有緊急的事情,然後找個空閒的時間集中處理下林散的瑣事。

最後,我們在看一下,作爲產品經理,輸出的最終成果就是產品文檔,看似主要工作就是寫產品文檔。

我本人一開始也是這麼認爲的,天天望着電腦屏幕,“需求文檔”四個大字掛在屏幕上,每一句話就像蹦豆子似的,一個個往外蹦,比寫作文還難,幾乎60%的時間放在了寫文字上面。

後來,慢慢明白了寫文檔只會佔到工作的10%,磨刀不誤砍柴功,先梳理邏輯,然後進行PRD編寫,寫只是把前期理出來的思緒表達出來。

因此,後面的就開始愁是怎麼設計方案,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提高效率的同時也把質量提升了。

產品經理如何接坑、抗坑、出坑?

4. 主動溝通請教

產品經理在很多人眼裏被恨之入骨,打死產品經理的調侃已經習以爲常了。

在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下,產品經理的求生欲也是很強的,產品小白在一頭霧水下,要多向老員工請教經驗,包括產品經驗和工作經驗,梳理現有產品的邏輯思路也離不開老員工的指導。但是要是問到更細節的產品時,這個時候就要請教技術和測試了,特別是測試,他們會對你的產品邏輯從內到外理的清清楚楚,測試用例那是明明白白的,虛心求教會讓你更快的掌握現有的產品。

多找一下現有的業務人員,溝通一下他們的業務現狀和需求,產品邏輯可能會有很多無法理解的邏輯,但是配合業務的需求進行理解的話,會很快明白梳理出產品的業務邏輯,業務是產品的原始需求方。

在溝通的過程中,你也會發現現有產品的問題,並支持你一步步進行優化和調整,讓產品更符合業務需求,是一位產品經理的直接追求。

做好自己的工作之餘,多對自己現有的方案上線後進行 不斷的覆盤,並和領導(部門經理、產品總監)進行彙報產品上線效果,收集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自己往往會因爲思維侷限性無法發現問題所在。這個時候邀請領導進行復盤,他們站在比自己層面更高的角度看產品,會提出更有建設性的意見和方法;

5. 撕逼能力真的很重要

在公司做產品一段時間後,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性格溫和的產品經理大多發展比較穩定的,一直待在一線做基礎產品工作,而那些懂撕逼會撕逼的產品經理,會迎來跨越式發展,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產品地位。

無論是在與其他產品進行撕逼還是與技術測試撕逼,其實是產品經理的決策和思維論點的表達,在撕逼混戰中,不僅展現一個人的能力,還展現一個產品經理本身的價值。代表產品的利益,通過撕逼,不斷得到反饋,爲自己的成長和未來更有關鍵決策的撕逼做準備,並在產品關鍵發展期得到自己方案的落地和實現。

因此,產品的成功與失敗和產品經理的思維與能力也有很大的關係。產品經爲了實現項目成功和更好的目標,撕逼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遇到重大產品事故或者矛盾糾紛時,通過幾回合的撕逼,也可以讓責任鑑定更加清晰明瞭,在保護好自己的基礎上,讓領導及同事認清問題的關鍵點。否則,產品經理就是“CAO”,無論是不是產品經理的責任,都會被別人甩鍋。產品經理就是所有人員和產品的連接器,出了任何問題都脫不了幹係,只有在認清問題的基礎上,理性撕逼,才能避免背黑鍋。

6. 產品文檔之重

產品經理幹啥呢,天天寫PRD,去掉後面兩個字母,就是天天寫個“P”。

產品經理如何接坑、抗坑、出坑?

調侃一下,但是絲毫影響不了產品文檔的地位,產品文檔是產品經理的重要憑證,一切以產品文檔爲主,產品文檔是產品落地的重要依據,產品方案邏輯是否清晰,文字內容是否簡介有條理,產品方案是否符合業務需求,所有的業務需求匯成一份最重要的精華就是產品文檔,技術、測試的開發源泉也是這份產品文檔。

產品經理承載着很重要的責任,但是正是這份產品文檔,也造成了很多產品背鍋的負擔。技術開發錯了,文檔有問題,沒寫明白,開發看不懂……測試沒測出來,文檔邏輯混亂,讀不懂……這可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因此,產品經理對文檔的要求也是對自己的要求要極高,任何問題皆以此份文檔爲準,也就是傳說中的一切解釋權歸文檔所有。

個人總結

產品小白麪對白刃不用怕,最多被砍幾刀就能接得住了,在被坑的路上不斷的爬出來,用產品的思維對產品工作進行復盤,總結經驗和教訓,以下是我的一點點經驗:

  • 優先級:事情排優先級,通過重要性和緊急性安排自己的工作;事情排優先級,通過重要性和緊急性安排自己的工作;
  • 項目管理:產品經理也要懂得項目管理,具有項目管理意識;
  • 習慣:養成通過思維導圖、visio圖及文檔梳理產品邏輯的習慣;
  • 時間:注重時間碎片整合,提升工作效率;
  • 姿態:放低姿態,多與產品、技術、測試和業務請教溝通;
  • 記錄:方案及會議溝通結果留有底檔,包括郵件、紀要及文件等,關鍵時刻可以派上用場,此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本文由 @產品包工頭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