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 / 综合报导

曾流标五次、总投资金额逾600亿元,有世纪标案之称的「台北双子星」开发案,今日即将评选,不过,投标的两家厂商中,一家具有港资背景者资格遭到台北市议员高嘉瑜批评,对此,陆委会于星期四例行记者会上,要求北市府严格把关厂商资格。

两家厂商通过资格,一家本土、一家外资

台北车站旁的台北双子星开发案,具有六铁共构优势,自2006年起,12年间历经5次流标,去年底柯市府启动第6次公开招标,最终有两家公司投标,一家是「纯外资团队」,由香港「南海发展」与马来西亚柏威年集团组成;另一家则为「纯本土团队」,由台湾蓝天电脑公司与洪汇股份有限公司组成,两家都通过了台北市的资格审查。

不过,在开标前夕,在本届市议员选举中,获得港湖区最高票的民进党籍市议员高嘉瑜,连续在脸书上发出两篇文章,认为港商「南海发展」有「中资介入」风险,以及「财务堪虑」两大问题,引发外界关注。

南海发展母公司南海控股老板于品海为香港媒体大亨

港商「南海控股」负责人为香港媒体大亨于品海,曾在香港收购了金庸创办的「明报」等多家媒体,曾在台湾投资中天电视,后购并网路媒体「多维新闻网」,并在香港创立「香港01周报」。

而多维新闻网被外界视为「中共控制海外华人最大的一个网络媒体」,近年来也在台湾招兵买马,大肆发展;至于「香港01周报」,也屡被外界质疑是「习近平派系在香港的疑团」。

而根据一位熟悉中国媒体发展的学者表示,港商若经营媒体,并可在内地发展媒体产业,没有共产党支持绝不可能;近期被接露的购买香港「南华早报」的马云为共产党员,就看出端倪。

高嘉瑜指控于品海为「习系」,南海控股强调无中资问题

而高嘉瑜对于南海控股的「中资」质疑,认为南海控股的老板于品海过去曾与江泽民及太子党的北京中信集团有非常绵密的金钱往来,其资金可能与中共高度相关,而在习近平上台后,又倒向习近平,并藉著中共高层的政治势力进入中国投资;高以「华为案」为例,认为其投资台北门户双子星案,背后的目的及隐藏的战略风险不可不慎。

对此,南海发展也透过媒体表示,「绝对没有中资问题」,资格标时都已经过投审会严格审查;南海控股在中国大陆投资戏院,自有股份的高达500多家,「当年是依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进大陆经营电影院,也是第一家拿到执照的港资企业,如果是中资,就不可能走这模式。」

不过,今周刊报导显示,南海控股各期年报显示,2011年至2015年,中国中信集团均名列南海控股主要股东名单;2017年则是中央汇金公司名列其中,持股比率达10.3%,中央汇金公司直属中国国务院,俗称「金融国资委」,中资色彩的浓厚程度更是无法漠视;与南海控股说法似有明显差距。

南海发展母公司「南海控股」负债总额超过净值5.5倍违反招标规定

此外,高嘉瑜也质疑南海发展母公司「南海控股」,负债总额为台币1567.26亿,负债总额是净值的5.5倍,透过子公司投标双子星案,明显规避投标资格设置的财务门槛,投标厂商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负债总额,不得超过净值的3倍作法。

高嘉瑜也提醒市府,民间投资公共建设,因得标厂商母集团的财务危机,连带拖垮公共建设无法执行的情形一再发生。她举例包括机场捷运案、月眉开发案,都被母集团长亿集团财务拖垮;台中洲际棒球场案受母集团午阳集团波及;海科馆BOT案被母公司庆富集团弊案拖垮;台北市的北艺中心,也在低价抢标之后包商跳票倒闭留下烂摊子。

双子星案采「价格标」,谁出高价就会赢

本次双子星案最终决选方式非采柯市府一直主张的「最有利标」,而采「价格标」,在两家厂商都通过资格审查,只要评分在80分以上,最后将由「出价高者」得标,「决胜点在于谁敢出高价」。

关注本案学者表示,若投标厂商背后真为中资背景,「漫天喊价」自然不是问题,但未来台湾门户若被中国介入是否会产生国安问题,需要后续观察;又若厂商财务能力不够,得标后财务无法负担,重演「太极双星事件」,则对柯市府会造成重伤,如何取舍不得不慎。

长达10年以上无法定案的双子星案在今日决选后,是否会成为台北市政府的「第六大弊案」,成为压垮台北市长柯文哲再上层楼的稻草,或是成为带动「投资台北」的火车头,突显柯文哲解决问题的能力。今日的评审结果将是关键。

【汇流笔阵】
CNEWS欢迎各界投书,来稿请寄至[email protected],并请附上真实姓名、联络方式与职业身份简介。
CNEWS汇流新闻网:https://cnews.com.tw

新闻照来源:翻摄自高嘉瑜脸书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