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内参导读:时下短视频传播火爆,特别容易吸引年轻用户的关注,此次两会报道,我们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深耕短视频制作,推出了一系列爆款产品,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今年两会报道的带队负责人张晓鲁

来源:《电视指南》杂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

文/张颖

今年的两会报道是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成立后迎来的一个重大战役。两会召开之际,正值北京广播电视台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坚持守正创新之路,着力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重要关口。此次两会报道也是北京广电整合队伍、全员练兵、全面尝试的一次重要契机。

统一队伍

整合内容打造“中央厨房”

“这次两会报道,最大的亮点就是第一次整合了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新媒体集团的三方资源。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首次组成了由台领导在前方统一指挥的,由33名精兵强将组成的融媒体报道团队,从以前的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向统一指挥、集中作战转变。实现了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报道的纵深化实践,对今后我们北京广电的融合转型打牢了重要的基础。”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今年两会报道的带队负责人张晓鲁告诉《电视指南》记者。

统一队伍采集的统一内容向三个渠道进行分发,每一种渠道又包含多个频道、多个频率和新媒体矩阵。

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在北京新闻广播、交通广播的7档节目及北京广播网、听听FM共播发报道636篇,总点击量超过350万余次,推出音视频现场直播3期,观看量为18万人次;在电视台发稿120余篇,采访代表委员超过600人次。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微信公众号推送两会相关短视频120余条,BTV新闻新媒体在微博设置的“跟BTV一起看两会”话题阅读数近600万,相关视频播放量全网超过3000万。

北京新媒体集团北京时间网站和客户端搭建两会专题,对北京时间原创、转发中央和市属媒体重点稿件进行集纳,专题稿件数量近1000篇、总访问量5298万页,专题集纳原创220多条,其中短视频120多条,采访代表委员超过400位,集纳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稿件17条、北京电视台新闻稿件44条,北京时间全网总点击量超过2亿次。

新媒体倾斜

重视移动端产品传播

张晓鲁表示,“北京广播电视台格外重视向新媒体传播方面的资源倾斜,此次两会报道更是突出移动优先,北京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时间新媒体平台都做了大量内容产品创新,我们的主创团队对采编内容的呈现意识特别强,绞尽脑汁在想怎么更适应移动端传播、更适应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同时我们不忘守正,保证主流媒体信息的绝对权威性”。

该H5用微信朋友圈的形式,回顾了1949年首届全国政协会议上确立国号、国都、国歌、国旗等历史。这一作品以权威历史文献为重点内容,将珍贵的历史视频、音频、文字资料融入微信聊天记录中,增强了可视性、互动性、参与感。BTV新闻新媒体团队还推出“快闪”视频《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快闪来了》,用70秒的快闪视频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推出多组文字、影像、现场口述、微博微信等全媒体联动报道产品,并且还尝试“跨界”,拍摄了《不同民族的语言正在传递国家的声音》《中外媒体记者席地而坐,研读政府工作报告》《徐滔谈疏解整治促提升》《工商联界别委员送三八妇女节祝福》等短视频在北京电台官方微博、北京广播网以及北京时间客户端上呈现,受到了网友的关注。

有网友留言表示:北京电台对全国两会宣传的“微创新”“微服务”,改变了传统的宣传模式,促进了媒体融合,不仅权威、快捷、可信,而且较好地满足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听众群对两会最新信息关注的需求。

北京时间作为北京新媒体集团的重要平台,将此次两会的突破口放在深耕短视频制作上,不断推出爆款产品。系列微纪录短视频“追梦路上,中国力量”,由《他是中国版生活大爆炸里的男主》《船沉了,货没了,那又怎样,我要继续走》《修的不是寂寞,我爱修文物》等10条短视频构成。

从小切口、小人物来展现当下中国精神;用新媒体、融媒体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在众多两会报道中独树一帜,证明了新型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张晓鲁表示,“时下短视频传播火爆,特别容易吸引年轻用户的关注,此次两会报道,我们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深耕短视频制作,推出了一系列爆款产品,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保持品牌栏目品质

深挖驻地采访价值

此次两会报道,北京广播电视台将多年全国两会报道形成的品牌栏目,如《全国两会报道》《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读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共话“京津冀”》《两会海外朋友圈》等固化下来,保持其品质水准,尤其是注意权威媒体信息的准确度和严谨性。张晓鲁表示,“我们作为主流媒体,既要创新更要守正,守住我们的权威阵地。”

此次两会采访,北京广电团队一方面持有人民大会堂的采访报道权限,另一方面重点关注的是对北京代表团的驻地采访。《北京新闻》《新闻晨报》《整点快报》《主播在线》《新闻2019》5档节目开设“全国两会报道”专栏,重点关注北京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侧重于政策解读、代表热议和北京市民反响强烈的问题等。

报道团队抓住了人大代表走出走入会场的短暂时刻,进行采访并快速编辑回传,在报道呈现上也格外注重新媒体产品的创新与传播。北京时间独家原创新闻短视频《全国政协委员李健:建议给大专学生增设副学士学位》发布不到24小时,一度排在微博热搜榜第二名,新浪微博总点击量达到1384万,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1.8亿。

短视频《张凯丽谈劣迹艺人:观众看你这张脸都觉得假》,视频发布24小时内,一度排名微博热搜榜第一名,在新浪微博上总点击量达到2835万,微博话题阅读量达2.9亿。短视频《三八节男委员送祝福 冯远征:愿家暴越来越少》在新浪微博上点击量达773万,并登上当天新浪微博热搜榜,《环球时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多家媒体微博转载,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3亿。

全新技术,提升用户视听体验

此次两会报道,北京广播电视台首次采用网络云盘,将所有记者的采访第一时间上传到云盘,广播、电视、新媒体记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抓取,再根据各媒体特色进行后期加工,实现了采访资源的共享和互通。此外,还试用了北京联通提供的5G传输技术,实现高清信号的实时采集、实时传送、实时分享,并以5G技术为基础,进一步探索采编流程的优化途径,提高新闻采编时效和质量。

BTV新闻新媒体团队与两会前方报道团队的记者一起,运用最新5G技术,制作了一款VR全景视频,将人民大会堂的几处焦点地带以VR全景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在网上引起了年轻观众的好奇和围观。

京津冀三地广播电台在直播间也开通5G信号,北京电台利用5G回传测试成功,这也是北京电台在全国两会报道中的一次有益尝试。

张晓鲁表示:“北京广播电视台非常注重对当下广电黑科技的学习和了解,我们与中国联通就H5的使用与建设进行了合作,下一步将利用5G更快速地实现报道素材的实时传输,节省时间,提升报道的时效。对于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我们更多的还是在某些新闻画面的全景呈现上进行尝试,提升用户的视觉观看体验。H5在我们移动端产品传播的使用上已经十分普遍,新闻可视化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从原来的图文为主,走向现在的视频化,可以说文字、图片、视频是我们掌握运用新媒体时都会制作的全面呈现方式。”

媒体联动紧密

外部合作再创突破

今年,北京新闻广播再次联合天津新闻广播、河北新闻广播采用三台并机音视频直播的方式,于3月9至11日在《新闻天天谈》栏目中推出三期《对话京津冀》特别直播访谈节目,节目内容聚焦三地交通一体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疏解与创新协同。

《对话京津冀》节目已经持续开办6年,今年节目除了在三地广播平台同步播出外,还在津云客户端、北京广播网、北京时间网站、客户端,以及冀时客户端、河北广播电视台各频率频道微博微信公众号同步进行视频直播,其中,仅北京时间观看人次就突破18万,央视新闻、知河北矩阵号播放量近3万,形成了一波波传播热潮。

此次两会报道,北京广播电视台再度拓宽了对外合作,进一步加强了与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人民网、人民视频等中央媒体的合作,相互配合,相互提供采访资源。

张晓鲁表示:“今年我们与多方媒体的合作,一方面扩大了我们的报道视野,丰富了两会报道内容;另一方面也向中央媒体推介北京的精彩报道,尤其是为央视提供了大量拍摄素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