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皇冠出版社的邀请,前几天我跟妹妹一起去看了「噗通噗通我的人生」电影试应会。我看过也翻译了这本小说,很好奇到底电影会怎么诠释。许荣哲老师说他喜欢先看小说再看电影,看导演会怎么用画面和声音去呈现小说情节。以下就是我对小说与电影的比较与分析,小心有雷(建议看过电影再来看喔)

2018620054714-01  

小说与电影名称《噗通噗通我的人生》是直译,至于为什么要取这个有点「俗」的书名其实是有巧思的。「噗通噗通」就是心跳声,在小说的最一开始描写到主角亚凛还是胚胎时,他在妈妈的肚子里感受到周遭的震动--「噗通噗通」。母子的心跳交叠在一起,像节奏又像一种讯息的传递。我个人很喜欢这段描述,它把孩子和母亲的相依关系、孩子从受精卵成长茁壮的过程写的相当有画面,而且还暗藏了伏笔:亚凛说妈妈的心跳跳得太快,他差点跟不上,甚至有时心跳还会快到痛,好像要死掉的感觉。这其实是美罗为了让孩子流产而拼命跑操场,但是整段在电影中却没有特别拍出来。小说里若重复写到某个东西,就表示有作者的精心安排。「噗通噗通」是心跳,代表了新生命的诞生、恋爱的悸动,以及这一家三口紧紧相依时的真情流露。

 

承灿叔叔的电视节目「希望启航」也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在电影里却是直接以播放节目的方式交代,大幅删去了事前采访内容与实拍时全家人的反应,削弱了对「年老」和「面对疾病」的深度探讨。除了跟张爷爷聊天之外,这段采访是亚凛第一次与外人聊到自己的内心,有些话甚至连他的父母都不曾听过--「当我感到痛苦的时候,就觉得极度孤单。痛苦不像爱那么容易与人分享,特别是肉体上的疼痛。」小说中巧妙地用采访对话的方式描述承受病痛、老化以及对上帝的态度,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也让读者更了解亚凛的内心世界。可惜电影限于篇幅而做了删减,不过却多了美罗选择父亲病危与保住孩子的内心挣扎,也是挺催泪的一部份。

20140901_1409546602_21031900_1_99_20140901134506  

在角色塑造上,小说中对美罗的篇幅较多,个性鲜明的程度甚至超越大洙,是个讲话滔滔不绝、凶悍却又对自己感到自卑的角色。而电影里宋慧乔饰演的崔美罗在后半部的亮点稍暗了下来,反而是姜栋元把韩大洙诠释的更幽默乐天,完全表现出年轻爸爸的活力与可爱,可说是电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小说中令人又爱又恨的承灿叔叔在电影中几乎被遗忘,他与美罗学生时期的暧昧关系也只有在小说中可以窥见。张爷爷在小说里充满神秘感,不知道他到底是正常人还是脑袋怪怪;而在电影中,张爷爷变成了充满同情心又慈祥的「欧吉桑」,甚至连小说里「面目模糊」的「大张」爷爷都被赋予了天真可爱的形象。至于小说中只出现一下下(可能只是用来带出承灿的电视节目)的韩秀美则整个被电影舍弃。

201409050932440510_1

《噗通噗通我的人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在写「书荷」(甚至书荷出现的时候,大洙和美罗的篇幅就完全消失),书荷的出现让我们发现其实亚凛没有那么坚强,他对自己的病极度自卑,这也是为什么他没有同年龄的朋友,只有七十岁的张爷爷作伴。这位唯一的同辈朋友是用email方式沟通,亚凛躲在电脑萤幕的背后就能抛掉与人面对面的压力。他基于自尊和自卑迟迟不愿寄出第一封回信,后来每当书荷回信慢了就陷入焦虑、怨恨、伤心的负面情绪中。读者随著两人的书信往来渐渐感受到互相的情意(或许是亚凛自己的自作多情),亚凛从一开始的处处防备变成完全敞开心防,他的生活重心改变了,为了书荷他也终于提笔重写被他删去的文章。只可惜最后证实书荷只是个幌子,他彻彻底底被人利用,但亚凛自暴自弃的不是因为对方的真实身份,而是哀悼他的初恋就这么样地结束、被糟蹋了。

电影在处理书荷时,用了完全新的诠释方式--幻想中未罹患早衰症的少年亚凛与清秀美丽的少女书荷相恋。小说中两人的书信谈论到对生命与疾病的看法,而电影则把重点放在书荷勾起亚凛的少年情怀。年轻俊秀的亚凛看的观众们心都酸了,健康与英俊的外表只存在于幻想中,现实的不可改变让我们更加同情这个年仅十七岁、外表却像八十岁的主人翁。

小说把亚凛塑造成几乎只在家里、张爷爷家附近、对面杂货店以及医院出没的封闭小孩,所以我们也少察觉他的病会遭来多少异样眼光;但在电影里,亚凛还会跟著开计程车的爸爸到处兜风,兜风的过程遇到许多对他指指点点的人,电影还特别安排了一场亚凛被高中生欺负的戏,其实十七岁的亚凛本该和这群年轻人一样健康,但站在这群高中生里头他显得格格不入。异样的眼光、伤人的话语,亚凛无辜和无奈的眼神令人鼻酸。

我喜欢电影加入了大洙回去找爸爸的戏(小说里没有特别交代大洙的亲人,好像他是个无根的浮萍一样),因为通常为人父母后,看自己父母的方式也会跟著改变。另外,真的要说韩国的暴力美学太写实了,大洙被搧耳光搧到整个脸都肿了,教练被跆拳道帽子K到头的巨大声响……连坐在银幕外的我们都觉得痛了。

2014090514284921751_1_99_20140905143803

 

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玩味,但剩下的就让各位自己从电影和小说中体会吧!两者没有孰优孰劣,去欣赏不同文本各自的诠释方式、时序、场面调度、对话等等,并且思考为什么作者/导演要这样安排,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过程喔!

建议看了电影的朋友千万别错过了小说,小说的笔调幽默清新,里头许多的人生议题发人省思,值得一看再看。

l_2014090901000473900028711

 

 

图片出处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8620054714&actid=r.search.yahoo.com

http://www.sportsseoul.com/?c=v&m=n&i=105444

http://news.naver.com/main/read.nhn?mode=LSD&mid=sec&sid1=106&oid=277&aid=0003326321

http://news.naver.com/main/read.nhn?mode=LSD&mid=sec&sid1=106&oid=213&aid=0000539252

http://www.newsen.com/news_view.php?uid=201409050932440510

http://news.naver.com/main/read.nhn?mode=LSD&mid=sec&sid1=106&oid=241&aid=000223420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