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話外音:題主的問題里相關的關鍵詞是止觀和止觀禪修,題主的觀想大抵也接近禪修里比較初級的階段。大陸多數的行人自視為高根器,實修多眼高手低,腳踏實地的鮮見。不若老老實實的從基礎做起。所以,雖然題主的「觀想」是比較初級的,但是是比較實際的。在真正實修過程中,內在的聲音(含耳鳴)的問題其實是廣泛存在的,而大多佛教(含大小乘)經典並沒有翔實的記載,極少數有記載的《楞嚴經》,各家的解說又多難以圓融服眾,密宗經典因為各種原因,如《聲應承續》之類等幾近失傳,所以,題主的問題或許不是小問題。

2、前提。實修者其實應該排除患有相關疾病如:耳部疾患,腦部疾病等。否則我們的討論毫無意義。

3、觀想以注意力專註的部位的不同,產生內在聲音(含耳鳴)的可能性差異比較大:一般注意力在人體頭部以下的部位的,一般不容易產生內在聲音,就別說是耳鳴了;一般注意力集中在頭部位置的,或許會產生內在聲音或耳鳴,但是,如何區別內在聲音和耳鳴呢?這是個問題。

4、一般認為,內在聲音的存在是普遍的,是生理性,只要行者專註於內在,尤其是專註於頭部的額輪等部位,都可以聽到內在的聲音。而耳鳴多數是病理性的,多伴隨有一些病理現象,如頭暈、頭昏、失眠多夢、心悸、記憶力下降等。

5、為什麼內在聲音是普遍存在的呢?當行者注意力從繽紛多彩的外部世界撤回到內在時,行者的注意力就開始對內在進行「觀」(了解),而這種了解其實是有兩個方式的~用內在能聽的能力去「聽」和內在能看的能力去「看」即題主所言的「觀想」。

題主所言的「觀想」應該主要指的「觀」,一般的「觀」只是單純的在「看」,沒有主觀的引導和想像,沒有造作;而「想」則是有主觀的引導和想像,是造作的,如想像某個部位有個明點在放白光等。

當行者注意力專註於內在,尤其是專註於人體上部時,如果行者沒有造作的「想」,只是單純的無造作的在「觀」,那麼大概率會聽到內在聲音,而將這種內在聲音誤以為是耳鳴。

一般人如果足夠精細,在深夜萬籟俱寂之時,也會聽到內在聲音。只是,大家不會在意而已。

一家之見,謹供參考。

~~~~~~以上為原答案~~~~~~

剔除宗教成分看待禪修,是當代行者應盡的本份。內在聲音的存在是確鑿無疑的事實。也可以有內在聲音和耳鳴同時存在的情況。在尚未找到好的實修法門和好的禪修指導老師之前,不管它(內在聲音)是比較穩妥的應對~該怎麼觀想就怎麼觀想,注意力放在觀想上,不被內在聲音拉走就好。

另外,內在聲音是在行者比較專註於內在的時候出現的。有的人因為根器的原因(過去生有過禪修的經驗),所以今生比較容易專註於內在,所以也比較容易聽到內在的聲音。

當我們專註於內在時,我們的覺知力自動用「看」和「聽」的方式來覺知(了解)內在世界。當用聽的能力(方式)來了解時,自動將所了解的結果識別為各種不同的聲音。比如:當我們用溫度計來記錄一天的天氣時,我們會得到各種溫度,當我們用空氣濕度檢測儀器記錄一天的天氣時,我們會得到各種不同的濕度的數據。同樣的道理,我們用內在能聽的能力去了解內在世界時,得到的當然是各種不同的聲音,這應該是符合情理的。

這個世界沒有「沒有道理」的事情和現象,只是我們人類尚未搞懂而已。禪修是實踐的科學,沒有實際體驗(經驗,經歷)之前,有什麼東西是我們的呢?真正的信心只能來自於實修中對禪修理論的證實(實證)。大膽懷疑,勇於實踐,這才是真正的佛教的精神,這才是真正佛陀教誨的真諦。

真正的迷信,來自於不了解。不管在科學領域,還是在禪修領域。

以上。


睡不好就會


得去醫院


耳鳴有很多種原因引起,及時關注,可以到醫院檢查


先學會提問,你這樣沒頭沒腦的就來一句提問,充分說明了你的自我中心的主觀性,建議從做義工等諸善行開始修行,然後增強聞思學習經論,不要死抱破乎不放,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有了這個基礎才談的到自凈其意的止觀禪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