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年一度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似乎已經成爲全球投資者盛宴,中國人尤其熱衷,2019年的大會據說已經有5萬人參加,其中有將近1萬人是中國人。國內主流媒體紛紛參與其中,進行全方位報道,巴菲特以及芒格的每一句話都被詳細記錄、反覆解讀,就連有幸得到提問機會的中國少年,也立刻成爲他們深度挖掘的對象。

 

巴菲特的中國門徒,已經不僅僅侷限於幾個高階資本大佬,快速富裕起來的中國人,人人都想成爲巴菲特。

 

但究竟怎樣才能成爲巴菲特?本文作者對此進行深入分析:巴菲特出身於富裕家庭,受過良好教育,有着自己獨特的投資價值觀,活得久,出手少,但最最重要的還在於,他趕上了美國的好時候。

 

美國,一塊在兩次大戰中都躲過了戰火的土地,一個在武器戰和金融戰中都大發橫財的國家,一個兩百多年始終穩定發展工商業的經濟體,一個擁有三十多年慢牛和穩定分紅機制的股市的國家。

 

巴菲特生於斯長於斯,美國之國運,纔是巴菲特最大的成功基石。

 

人人都想當巴菲特,但巴菲特註定出不了第二個,好在,我們還可以做多祖國。瞧,就連巴菲特都說,“中國是個大市場,我們喜歡大市場”,“我們在中國投資已經很理想了,但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未來15年內也許會做一些大的部署”



1


1942年,美國加入反法西斯同盟,戰火遍佈太平洋。幸運的是,戰爭並沒有影響到美國本土,工業生產有條不紊,對財富的追求依然火熱。


奧馬哈,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一個12歲的小男孩在這個城市發誓:“如果成不了百萬富翁,我就從奧馬哈最高的樓上跳下去”


他叫巴菲特。


很多人都津津樂道巴菲特的投資天賦,但他們並不知道,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擔任了四屆美國國會參議員,還經營了一家股票經紀公司,所以他八歲就進了期貨交易所。正如比爾蓋茨的父親是埃利斯商務律師事務所的老闆,母親是IBM的高管。


所謂神話的背後,都有神的幫助。


就這樣,在戰火紛飛的世界,未來的股神定下了自己的小目標。

 

 

2


1950年,二戰結束,美國進入黃金時代。


那個定下百萬富翁小目標的男孩,已經20歲了,他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師從格雷厄姆——傳說中的價值投資大師。


所謂價值投資,說白了就是找到被低估的股票,然後果斷買入再果斷賣出,見利就跑。


這個辦法在戰後混亂的投資市場非常靈通,但是隨着市場的規範,便宜貨也不好找。而且幸虧格雷厄姆沒有生在中國,否則等待他的,恐怕是投機倒把四個字。


巴菲特超越了他的師父,或者說被迫超越他的師父,在找不到便宜貨的情況下,他創造了成長投資理論。


成長投資的核心,是以合理價格買入優秀企業,然後需要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


1967年,巴菲特買下了國民保險公司,開始了他用保險浮存金賺錢的道路。這時的他37歲,身價一千萬美元。而這時的美國保險業,正迎來美好的春天。


1976年,巴菲特買下了他命中註定的摯愛公司——GEICO保險,從此保險浮存金開始在他手上大放異彩,這時他46歲,身價約五千萬美元。恐怕當時連他自己也不會相信,二十年之後,他的身價將突破170億美元。


就在巴菲特買下GEICO意欲再上一層樓之時,大洋彼岸的中國,開始了一場鉅變,最終選擇了市場經濟道路。

 

 

3


從1980年代開始,巴菲特的黃金時期來臨了。


他有了保險浮存金,迎來了保險業發展的春天,以及美國股市整整三十年的長期慢牛。


GEICO讓巴菲特深刻認識到保險浮存金的重要性,他開始構築自己的保險帝國,至今爲止,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已經有20多家保險公司。


2018年底,巴菲特擁有1230億美元的浮存金——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烏克蘭的GDP


1989年,身價已經達到30億美元的巴菲特再次做出重大決策,買進了可口可樂6.3%的股票,這造就了他投資史上的又一個傳奇。


而在這一年,中國開始股市試點,1990年上交所成立,對於想追隨巴菲特的中國人,剛剛來到起點。


同樣在這一時間段,1987年的深圳,拍出了全國第一宗土地使用權,而到了1992年,土地招拍掛制度正式確認。


巴菲特說,判斷一家公司的優劣,我只看它是否有定價權。他所投資的GEICO,以15%的折扣橫掃車險市場;他投資的可口可樂,是飲料界不敗巨頭;他投資的美國運通,旗下的運通黑金卡被稱爲“卡中之王”,定位於高端客戶,人均消費是Visa和MsaterCard單卡消費的三倍。這些公司,全都是定價大牛。


然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最牛的定價權,是土地使用權。


從徵收到出讓,從樓花到房價,房地產是當之無愧的定價之王。財政問題迎刃而解,金融危機力挽狂瀾,百姓財富殊途同歸。


可惜巴菲特沒有在那時來到中國,否則他一定會盤下所有拍賣的土地,就像當年美國豪氣幹雲的從法國手中買下路易斯安那。


然而巴菲特仍然在中國找到了另一個定價之王,2003年4月開始,他買入中國石油H股,最終持有23.4億股,成爲中國石油第二大股東,並在2007年7月果斷出手,賺走近40億美元。


諷刺的是,中國石油後來A股上市之後,十年裏市值蒸發了大約8000億美元,相當於蒸發了九個巴菲特。


股神就是股神,躲過了最大的坑。

 


4


不少人把巴菲特的投資精髓總結爲三條:安全邊際、精選企業、長期持股。


但本文認爲,精髓背後的法寶其實就兩條:活得久,少出手


單是“活得久”這條,就淘汰了無數投資人。


投資房產的很多人,其實在前十年的投資收益率,早已超過了巴菲特。巴菲特在30歲到40歲的過程中,財富只增長了24倍,這個數字不算太大。和某些房姐房哥比起來,並不佔優勢。


巴菲特和炒房客唯一的不同,是他滾了五十年的雪球。


複利,被愛因斯坦稱爲世界第八大奇蹟。按年回報率20%計算,10年後資產僅增加5.2倍,但是40年後這個數字是1468倍。巴菲特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賺到的。


巴菲特的投資神話其實很簡單。沒有什麼996的奮鬥,巴菲特說過:你不會因爲忙碌而富有。


也沒有什麼短進快出的造富火箭,巴菲特買的基本都是藍籌股,沒有妖股。


更沒有什麼年輕有爲的投資導師,巴菲特成爲十億級大富豪時已經是快六十歲的老頭了,你見過哪個六十歲老頭還在電視上孜孜不倦用八心八箭的語氣給大家推薦股票?

 

 


5


2018年,一家公司實現了營業收入136.6億元,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爲18.9億元,同比增長15.3%。這家公司的毛利率維持在80%以上,從利潤上看,這應該是一家很有投資前途的公司。


它叫做步長製藥,它之所以出名,還是由於斯坦福行賄醜聞。


正如當事人所說是“通過自己努力”考上斯坦福大學一樣,步長製藥也一直在說“通過自己努力”獲得高額利潤。


如果目之所及,都是這些“靠自己努力”成功的企業,巴菲特又從何而來?


想成爲巴菲特?除了家境、天賦、行動力,還要甘於寂寞的活到六十歲纔可以。可是到了六十歲才當上富豪有什麼意思?要富就要趁早。


所以我們看到,萬國證券的管金生背水一戰終以囹圄收場,湧金系大佬魏東從大樓上一躍而下,“寧波漲停板敢死隊”總舵主徐翔留下了瀟灑的白西裝,手握保險浮存金的姚老闆被怒斥爲土妖精,神祕英俊的安邦吳掌門最終變成了“不懂法律”的懺悔中年。


投資導師們一手宣揚着巴菲特理念,一手上演着收割韭菜的歸去來。年輕人熱血沸騰的投入到P2P的光芒之下,在薅羊毛的快樂中不吝於賭上自己身家。企業家們望着主業的慘淡報表,默默敲開金融和房產的大門。


人人都想當巴菲特,但巴菲特出不了第二個。

 


6


前文說過,巴菲特投資精髓背後的法寶其實就兩條:活得久,少出手。


然而假設一下,若是巴菲特生在伊拉克、敘利亞,或許他仍舊能用二三十年成爲富豪,但也很有可能一朝動盪前功盡棄。


投資法寶背後,還隱藏着終極神器:國運。


一塊在兩次大戰中都躲過了戰火的土地,一個在武器戰和金融戰中都大發橫財的國家,一個兩百多年始終穩定發展工商業的經濟體,一個擁有三十多年慢牛和穩定分紅機制的股市。


美國之國運,纔是巴菲特最大的成功基石。


巴菲特在2019年致股東信中再次表示,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搭了美國經濟的順風車。


他還說,投資就是投國運,投資家應該是愛國者。


巴菲特買了很多企業,進了很多股票,也有過很多失誤。但他最大的賭注,是賭美國的繁榮。這一賭注,從未失誤。


最後還要再提一句,A股雖然被人們各種唾棄,但上證指數二十多年的年化漲幅依然達到了12.8%。


做多祖國,是通往巴菲特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最最後,總結一下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吧:


  • 用複利滾雪球。(五十年滾出了千倍以上的財富)


  • 用保險浮存金來進行低成本投資。(每年拿免費的一千億美元去賺利息)


  • 投資對象要有定價權,要提供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或服務,要提供大衆持續需要或低成本的商品。(想想可口可樂)


  • 要找那些即便換了管理者,也能夠靠商業模式獲取現金流和利潤的企業。(再次想想可口可樂)


  • 長期持股,等待成長。(第三次想想可口可樂,可口可樂曾經經歷了13年的估值下跌,但最終靠持續利潤消化了高估值,重回股價上升之路)


  • 不加槓桿。(據說巴菲特說過,唯一能擊敗市場裏聰明人的東西,就是“加槓桿”)


  • 活久點,別出事。


道理都很簡單,我們都看得懂,只是做不到而已。



< END >


----關於我們----


版權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交流請加慧小保微信:1773739954

本公衆號內容均爲獨家原創,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



點擊閱讀原文  下載慧保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