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孤獨是生命的禮物》

作者: 林清玄 / 余光中 / 白先勇 / 等

這本書收錄了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等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他們對孤獨有着自己的故事與見解,關於親情、關於友誼或是愛情、久別的故鄉以及逝去的時光。引起那一句共鳴“幸福是可以共享的,孤獨永遠是自己的。”

全書共分七章,每章都由同一類型的散文構成,讀完以後再回顧全書,才能發現章節設置的用心。它用由淺入深的故事,帶領讀者從孤獨中撥開迷霧,逐漸走進生命的美好,逐漸走進生活的真實。

在這樣的一本散文集之中,作家們談論親情、友誼、久別的故鄉、逝去的時光,這些文章或直擊主題,或慢慢鋪敘……在這些瑣碎而又不算冗長的文字之中,我們看到的這些作家們的生活痕跡,更是他們對於生活的態度。

我覺得這本書封面上的那句話寫的很好:不求迴應,不求認同,學會與自己交談。

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外界任何人的關心或者是幫助,因爲孤獨並不是本身的一種缺陷,只是心理方面的一個障礙。

常常有人問:孤獨到底是什麼?

其實孤獨是一個常人無法到達的境界。一個孤獨的人,他並不覺得覺得自己需要任何人對他的評價以及認同。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如果一直處於一個人的狀態下,就會成爲一個除了自己之外什麼都不被需要的人。

但事實上,我認爲每個人都要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樣才能更加深層次的瞭解自己。說來在我自己的理解裏面,我一直認爲沒有任何人能比自己更瞭解自己,所以只有自己才真正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你若不自己去爭取,那就真的得不到你真正想要的一切。

2.

《孤獨是人生的修行》

作者: 余光中 / 蔣勳 / 林青霞 / 等

本書是諸多名家的散文合集,大師們對於人生對於孤獨的對待讓人尊敬。他們其實一直在思考有關於人生,但卻不直言其好與壞。多從生活平常事講起,講清晨、講壁畫、講做夢、甚至於講女人、講上班的所見,初看朦朦朧朧,但細想我恍然大悟,他們其實是在見天地,見衆生,然後見自己。

人,生來就是與孤獨如影隨形的。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大概每個人對它的理解和感受都有不同。內心細膩、豐富的人對它感受更爲強烈。不習慣的時候,孤獨很讓人害怕,當慢慢發現孤獨的美,便開始與之共舞。

好的作家寫孤獨,是不見“孤獨”二字卻能讓人感到透心的孤獨和憂愁的。

3.

《孤獨是一種力量》

作者: 簡媜 / 駱以軍 / 黃錦樹 / 等

在這本《孤獨是一種力量》散文集中,我們可以看出這33位作家雖是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背景,但對孤獨人生的體會卻是不約而同般的積極與享受,或許這是文青的能力,或許這是文學的力量,更多的或許這就是孤獨的力量。

這本散文集涵蓋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的名家及其作品,又分成六個部分展現出來,從出生到成長,從五湖四海到萬裏歸一,從漂泊到故鄉,從世界萬物到內心深處,展現出了豐厚的生命體驗。

的確,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是孤獨的,有的人能妥善的處理內心的這份孤獨,可以化爲成長的動力,但有的人也會被孤獨侵蝕,成爲孤獨的囚徒。孤獨是對自己靈魂的洗滌、對自己行爲的反思以及對未來的暢想。自古聖賢多寂寞,從來都不缺孤獨的人。所謂的寂寞,無非是找不到靈魂的對話者,孤獨的靈魂沒有伴侶,獨自遊蕩。

4.

《再孤單的人也有同類》

作者: 余光中 蔣勳 朱天心 等著

《再孤單的人也有同類》,臺灣散文名家的合集,收錄包括蔣勳余光中等人有關於孤獨的感嘆。生活是非線性的,很多時候活在當下卻認知不了當下,只有隨着時間的推移,在未來某一個點才恍然大悟,那時不懂的哀傷,歲月都已經教給了我們。

這本《再孤獨的人也有同類》 ,由文學大家的精美散文作品集組成,不僅文字優美且賦予哲理性,還展示了人間的“真”、“善”、“美”。這五大章節的文都是以簡潔、熟練的文筆,書寫着一個又一個樸實的精神世界,文字耐人尋味、引人深思。雖然文章裏並未叫囂着“孤獨”和“成長”,但我從字裏行間裏已經感受到了那淡淡的憂傷。

書中還提出一個觀點,我們生來就是孤獨,最好的解藥是找到同類。在我們的精神層面上,越深層的東西越少人認知,那麼,我們的同類在哪裏?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