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是指以胸部悶痛,甚則胸痛徹背,背痛徹心,喘息不得臥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與現代醫學的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或阻塞關係密切。

胸痹是由於素體陽虛,陰寒凝結,氣血痹阻所致。陽虛則性寒,寒邪阻遏了氣血的流通,氣血受阻,不通則痛,所以胸痹證以痛為主症。

薤白,性溫,溫能祛寒、通陽。味辛、苦,辛能散、苦能降。因而薤白具有辛溫散寒、宣通心陽的功效。

故此,薤白適用於陰寒凝滯,胸陽閉結的胸痹。

臨牀上薤白又多與瓜蔞合用,用治兼有痰阻的胸痹症,以滌痰導滯,利氣寬胸。又伍化痰消痞,通陽宣痹的半夏、枳實、桂枝、白酒等同用,如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等。若胸痹日久,瘀血痹阻心脈,胸痹絞痛者,又可配紅花、川芎、丹參、赤芍等,以活血化瘀,通脈止痛。

但不宜用於氣虛無滯者。


中醫診脈看病,辯證開方是不離「氣」這個層面來考慮問題的,圍繞著「氣」這個核心,再來分是陰氣還是陽氣的偏勝偏衰問題。氣病在何經?何臟?何腑?在皮,脈,肉,筋,骨?還是在衛,氣,營,血分?抑或者是在上,中,下三焦等等依次展開。

「胸痹」的病機是陰乘陽位,胸陽不振。陰就是陰寒之氣,聚而為痰,為淤,堵塞經絡,佔據了本該為陽氣充滿的地方,所以並發諸證。

當然,中藥的使用同樣也不能夠離開「氣」

「薤白」氣辛,味苦,性溫,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溫經通陽,散結化痰,行氣導滯等作用。

氣辛的藥物能夠起到發散,行走,潤澤的作用,味苦的能夠起到燥濕氣化痰之功,性溫的藥物可以活血通絡,溫經去寒,驅散陰寒之氣。

所以在「胸痹」證的治療當中,經常地使用「瓜蔞薤白半夏白酒湯」來加減治療。


因為薤白有蒜辣心的感覺,效果比蒜強,特別適合寸脈弱而怕冷無汗的人服用,寸脈弱而有汗害冷就改用桂枝湯。寸脈弱是辨症要點!好多好害冷的人其實寸脈強,這種脈象無論有汗無汗皆忌服薤白或桂枝。


可以這樣認為,薤白主心陽的開通,相當於發動機的動力,而全瓜蔞主除邪,有助於在上焦的陰邪出來,可以理解為潤滑劑哈,這兩個配合簡直天衣無縫哈。而所謂胸痹,痹者不通也。開通的要訣就是,強動力,助邪出也


薤白,辛,苦,溫。歸肺,胃,大腸經。有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的功效。用於胸痹證和脘腹痞滿脹痛,瀉痢裏急後重。


瓜萎薤白白酒湯,二千年來中醫名方。


主要還是配伍,薤白辛苦,辛開苦降!瓜婁與積殼功不可沒


呵呵,看這些所謂中醫回復也是醉了,每個中醫師眼裡都有一個哈姆萊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看再叫1000個中醫師也是有1000種回復!所謂辨證施治,其實就是狡辯施治罷了??


胸痹加其他癥狀才能用這個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