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运动鞋闷脚吗? -- 各类运动鞋闷脚指数评测

来自专栏网球器材装备党

今年某次长途旅行,某人的Stan Smith 臭了一路, 专卖店800多元买的正品, 鞋面号称是头层牛皮的, 但透气性能简直惨不忍睹,连续穿著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 否则要闷出脚气了!(首选达克宁)

于是乎甘道夫萌生了简单测试各类运动鞋闷脚指数的想法。

尽管我不是章鱼, 没那么多脚, 但鞋却不算少, 下面, 请各位选手登场!

闷脚指数 可直接体现为 鞋内温度变化, 所以我采用的测试方法是:

1. 室内/空调温度恒定/鞋子静置半小时以上, 用测温枪记录鞋内初始温度;

2. 普通薄袜子, 穿鞋后正常工作一小时以上, 测温,并对比升温幅度;

测温图示:

评测数据如下:

意料之中

# 健走鞋, 鞋面100%采用透气网面, 升温幅度最低,和主观感受一致.多说一句, 此鞋售价偏高,结合用料成本等各种因素,本人将它列为中阶产品.

有点意思

# 经过2天多次对比, 本人右脚温度更高一些 (可能每个人左右脚温度都不一样哦~);

大吃一惊

# 面料感觉很透气的跑鞋(不如健走鞋,但比篮球/网球鞋感觉透气的多), 居然升温幅度是最高的!

# 篮球鞋那种针织面, 能全面透气, 同时兼顾一定的保护/支撑作用, 早些年只有高端产品才会采用这种鞋面工艺, 近几年来才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 居然透气性也一般般, 升温幅度排名第二;

# 网球鞋1 我穿了好久, 售价149元的入门款, 平日休闲代步+偶尔打打网球, 我主观上不愿意穿,因为觉得闷脚,这趟居然测出了静态第二好成绩…

深思

蹲坑的时候我用力想了想, 觉得可以深挖2方面:1. 似乎中高端产品升温幅度普遍高于入门级产品,就再加测几双;2. 静态和动态测试对比, 一些鞋子表面设计是可以兜风的, 动起来之后说不定降温的效果更加明显;

本人鞋子有限, 最多的还是网球鞋, 加测如下2款:

可以发现,升温幅度前3名(红色加粗标记)都是中高阶运动鞋。

另外,穿那双跑鞋时,总觉得脚底板热热的,仔细探究了一下,发现:

用一张更加形象的剖面图解释:

结论:

1. 鞋面设计 -- 中高端鞋, 不论网球鞋、跑步鞋、篮球鞋, 为了更好的包裹性/耐用性/支撑性, 用料更扎实;2. 鞋垫和中层设计 -- 中高端鞋也会有更多缓震层数以确保足够的缓震性;

目前为止 甘道夫穿的都是 普通的薄款袜子(大家日常上班、休闲穿的袜子),如果换成专业的厚款运动袜, 闷脚指数会有如何变化呢?

有点意思

# 跑步鞋健走鞋 这些用透气网布做鞋面的鞋子, 厚袜子和薄袜子对鞋内温度几乎没有影响!

甚至因为袜子变厚之后,减少了脚和内侧鞋面的缝隙, 而变得更加透气了! (脑补一下羽绒服利用空气隔热保温的原理)

# 而本次评测的网球都是入门/中阶的,没有高阶, 处于成本和产品定位的考量, 在设计/用料上会优先保证包裹性支撑性, 所以在透气性方面是先天不足, 穿上厚袜子之后更是雪上加霜;

最后,甘道夫选择2双鞋进行动态测试:

之前在静态+厚袜子 组合下表现不太好的 网球鞋2 取得了 和 跑步鞋一样的温度成绩!

该是总结的时候了

1. 日常穿著, 想要不闷脚, 要素是 a. 薄袜子 b. 入门级的运动鞋 (厂家会主动偷工减料的~);

2. 鞋库里只有中高端运动鞋的土豪们, 如果经常做办公室的, 本人推荐跑步鞋, 性价比之选;

3. 如果工作中经常要处于移动的状态, 大多数 「好鞋」 的闷脚程度都差不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