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促進局指,東南亞如緬甸、印尼及菲律賓還有不少機會開發。

中美貿易戰影響深遠。 資料圖片

中美貿易談判前景未明朗,不少依賴出口的港商受衝擊。生產力促進局主席林宣武表示,局方有多項措施協助中小企到東南亞發展,同時繼續開拓內地市場,以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他又指出,像緬甸生產成本低廉,印尼、菲律賓人口多,還有很多開發的機會。

生產力促進局主席林宣武。資料圖片

香港與東盟的自貿協定,今年中開始陸續生效,除了對香港產品的關稅逐步減免,港商在當地投資亦獲更多保障。生產力促進局正編製「東盟投資手冊」,詳列各國與營商有關的法規等資料,協助港商在當地設廠,把中美貿易戰帶來的風險降低。生產力促進局主席林宣武昨日在一個電視節目時表示:「譬如緬甸這樣便宜,印尼、菲律賓人口多,還有很多開發的機會,這些地方相對可能適合做密集勞工;例如馬來西亞、泰國,社會經濟發展比較好一點,人口相對穩定的,他便不適合做密集勞工,可能是科研方面。」

生產力促進局正編製「東盟投資手冊」,詳列各國與營商有關的法規等資料,協助港商在當地設廠。 資料圖片

林亦建議,港商在東南亞拓展的同時,不用把內地的生產綫關掉,可把純代工轉型設計製造商,開拓內地銷路,「(內地)四至五億的人口是中產,他們這班中產階級,相對要求買的東西並不是最便宜的東西、也不是最貴東西,是相對比較耐用的產品,也是港商做了幾十年出口,我們最擅長就是品質優良。」

生產力促進局鼓勵港商到東南亞國家如印尼尋找發展機會。 資料圖片

現時政府有一項「BUD專項基金」,協助港商發展品牌和開拓內地和東盟市場,最高資助一百萬元。生產力促進局稱,去年共批出約二億四千萬元,局方亦計劃於九月中舉辦推廣日,協助港商申請四十多項政府認可的資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