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其實是一種病,對人的身體有很大的危害,並且是很多慢性病的風險因素。下面我簡單說一下。

一、糖尿病

肥胖者體內普遍存在胰島素抵抗,比正常人更易患糖尿病。

二、高血壓

有研究表明,肥胖者患上高血壓的風險要比正常人高8倍。

三、脂肪肝

肥胖者體內有大量脂肪,分解成遊離脂肪酸,遊離脂肪酸越多,肝臟合成的脂肪就越多,肝細胞內會出現大量脂肪顆粒,從而形成脂肪肝。

四、冠心病

肥胖者血液中脂肪含量多,會增加心臟負擔,造成心臟損害,會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風險。

五、癌症

據研究顯示,體重指數增加與腫瘤發生率的增高是存在相關性的。尤其是子宮癌、膽囊癌、腎癌、宮頸癌、甲狀腺癌、白血病、肝癌、結腸癌、卵巢癌和乳腺癌這十種。

除了這幾種,肥胖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多不便,如果你體重超標,一定要積極減肥,鍛煉身體,保持一個好體魄。


(1)肥胖給社會增加了負擔

進入21世紀,肥胖將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並逐漸成為了社會的經濟負擔。主要表現在:

一是肥胖引起的多種慢性疾病,治療這些疾病需要大量的經濟開支。這逐漸成為各個國家亟待解決的沉重的醫學難題和經濟負擔。我國肥胖人羣越來越龐大,由此造成的健康水平下降也令人憂慮。因為體重超標或者肥胖,導致很多人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在臨牀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年輕的患者因為肥胖發生腦中風、猝然離世或者半身不遂,實在令人痛心。肥胖在導致個人生活質量下降的同時,也給社會造成了沉重負擔,導致醫療支出的迅速上升。

二是肥胖病患者,尤其是一些飲食性肥胖病患者,食慾旺盛,食量驚人,糧食和食品消耗量大。一個胖人的飯量甚至可以頂得上其他的家庭成員的總飯量。如果國家有近一半的胖人,那麼食物的消耗就可想而知。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說,到2050年,地球將增加23億人,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科學家表示,隨著北美、歐洲越來越多的人肥胖,胖人喫掉的食物資源也在增加。超重越多,需要的熱量也多,也就意味著需要的高能量食物越多。英國科學家稱,全球性肥胖流行病意味著,胖人額外消耗的食物資源,足夠養活10億人。科學家分析,由於肥胖人口的增加,將對全球糧食安全和環境構成威脅。

三是肥胖病患者給社會帶來棘手問題。在公共服務,比如乘車、乘電梯、乘飛機等方面,都會造成一些超常的投入。應該說,肥胖病患者在某些方面會造成社會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負擔。例如,2009年10月22日,美國中文網報道,運送一名特重患者開支相當於正常體重患者的2.5倍。運送他們時間長,人力要增加三四倍,還要使用昂貴的特殊設備。

(2)肥胖降低了社會的生產力

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構成了生產力的三要素,其中,勞動者是個關鍵性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由於人體的肥胖,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勞動能力的下降,進而影響到生產力的下降,工作效率下降,投入增加,這就會對社會經濟造成影響。尤其是對於一些職業,如警察、醫生、護士、空姐、演員、模特、公關小姐、外交人員、賓館服務員等,他們的工作性質必然要求其保持正常的身體健康,這樣才能勝任基本的工作要求,保證工作效率。

據報道,日本政府2008年4月起實施新法例,強制地方政府和企業定期測量年齡介於40~74歲人士的腰圍,目標是在7年內將肥胖人口減少25%。政府還為有關機構定下居民和僱員的減肥指標,無法達標的機構將被罰款。

這樣,減不減肥就不再是個人的小事,它關係到國民的幸福指數,關係到社會的整體健康水平,必須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從這個意義上說,肥胖已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性、經濟性問題。更多減肥內容歡迎關注公眾號【玲瓏灸加盟】,有趣的靈魂在等你。


檢索查閱國內(1997年-2014年)和國外(2002-2014)相關文獻,包括人羣RCT研究、隊列研究和橫斷面觀察研究等,結果表明,體重和身體活動與健康之間有密切的關係。

體重過低或者過高都會對健康產生明顯影響,身體活動不足和能量攝入相對過多可導致超重或肥胖,增加身體活動不僅有利於維持健康體重,還能降低2型糖尿病、冠心病、某些癌症等疾病和全死因死亡發生的風險。

1.體重與健康(大量數據)/肥胖的危害
  • 影響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 冠心病的發病風險
  • 老年人死亡風險
  • 絕經後婦女乳腺癌的風險 。

2.身體活動與健康(大量數據)

  • 降低二型糖尿病發病風險
  • 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

  • 降低全死因風險
  • 久坐/靜坐增加全死因風險
  • 身體活動降低結腸癌的發病風險
  • 身體活動與骨骼健康

另外還可以通過計算自己的b mi,對應相應的標準值,瞭解自己肥胖的程度和危害。

下圖為bmi計算方式

下圖是相應的bmi值所對應的標準值

關於BMI的使用(BMI與健康)

  • BMI每增加一個標準差單位,二型糖尿病發病風險增加87%。(調查樣本17萬人)
  • BMI每增加5,增加冠心病27%的發生風險。 * BMI小於18.5,增加死亡風險48%。(調查樣本170萬人)
  • BMI大於等於25,小於30,處於超重狀態,降低死亡風險10%。(調查來自歐美和日本臺灣65歲以上人羣,調查樣本19萬人)
  • BMI大於等於30,處於肥胖狀態增加死亡風險36%。(調查來自歐美65歲以上人羣,調查樣本19萬人)


肥胖通常是由於攝入了比運動消耗的更多的卡路里,喫過量的高熱量的食物,花大量時間坐著不動,多餘的能量被身體儲存為脂肪。

肥胖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疾病,會對身體的許多系統產生負面影響。

包括: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癌症,骨關節炎,睡眠呼吸暫停,代謝綜合徵,過早死亡,高膽固醇和動脈粥樣硬化,胃食管反流病,膽結石,中風,生育能力下降,缺乏自信和自尊,抑鬱和自卑,經常感覺很累,做體力活動有困難,呼吸困難,痛風,睡眠問題等疾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