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想,怎麼樣讓大家有感性的認識,而又不缺科普性。恰好這幾天從美國航天局(NASA)轉了幾張圖片到我的微頭條,相信關注我的同學也看到了。我就以這幾張圖片並結合2019年的一些熱點,來增加大家的認識吧。

首先說明一下俄羅斯在此篇回答中被忽略不提。

美國的先發優勢明顯

下面的照片是阿波羅11號的航天員在月球上做科學實驗,是NASA 在2019年2月25日,也就是昨天,為了紀念「阿波羅登月計劃」50週年而發布的。從這張照片裏,我們能感受人類航天員在刺骨的月球環境裏,做最不可思議和充滿故事的實驗。同時也提醒著中國人,我們的登月跟美國相比,已有超過50年差距了。另外,我們的「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登陸成功,部分繞月數據是NASA提供協助的。換句話說,NASA具有先發優勢的同時,也具有引領作用。

美國的深空探測技術遠遠領先

我們都知道中國人的天涯海角在海南,而NASA給人類找了一個天涯海角。下面那個「大花生」太空巖體照片,是NASA 2019年2月23日發布,學術名稱「2014 MU69」,NASA 給它起了個綽號「Ultima Thule 」,中文直譯名為「天涯海角」。為啥是「天涯海角」呢,因為這是人類目前的深空探測器能夠探測最遠的天體,距離地球66億公里。

下面這張圖片同樣是NASA 2019年2月23日發布,由「朱諾號」探測器於2019年2月12日拍攝到的木星「Jet N6」漩渦。所以當我們的」流浪地球「電影還在用伽利略號於1996年拍攝的木星的」大紅斑「做特效時(註:電影裏稱為」大眼睛「),NASA又刷新了人類對木星的直觀認識。

2019年2月22日,NASA宣佈會儘快在火星上證明是否生命,這可能是繼2015年證明火星有水之後的重要發現。以上的例子說明美國深空探測器遙遙領先,目前我不知道美國到底有多少個深空探測器在太空中,反正NASA經常推各種深空星體圖片。而我國深空的探測器目前為0。

美國對地球觀測處於領先地位

下面這張圖是NASA 2019年2月12日發布,是說明過去20年地球變綠,同時感謝了中國和印度做出的貢獻,成果是通過20年的衛星遙感數據研究而來。NASA從1972年發射Landsat-1遙感衛星以來,已不知積累了多少地球資源數據了,所以它能研究過去20年地球是否變綠了。相信研究地球近幾十年演化的科研人員,深知這積累數據價值。雖然我國現在也有遙感衛星,但過去是沒有數據的,所以我國很多的科研機構也需要購買此類數據。

結語

以上不算吹美國的技術,而是事實,我們在航天探測領域在多個方面是落後於美國的。而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是國家實力差距的體現!

工業化時代,美國經濟世界第一已持續百年了,經歷世界一戰,二戰和蘇聯解體,可以說是吸收了全世界優秀頂尖人才,國家鼎盛,技術自然取得巨大進步和領先地位。而我國爬到經濟世界第二是近十年的事,近40年為了發展,許多技術項目需要讓位於經濟,各方面自然處於追趕的地位。因此回到題目本身,單單通過載人登月成功來說明趕上美國航天技術是不靠譜的,我們還是要好好發展經濟,只有經濟實力增強才能快速促進技術的進步。

感謝閱讀,歡迎點贊評論!


科學視野,不同解讀,歡迎關注我!

@頭條科學


美國在登月後近50年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深空探索方向,出資組織建造了國際空間站,載具方面除了繼續保有現役火箭最強運力外還研發了復用航天器(太空梭、復用火箭),已經初見成果,更可怕的開闢了私營商業航天的新路。蘇聯的主要強項是近地軌道運載火箭和空間站,粗活可以,細活不行,蘇聯航天技術離實用登月還差的很遠,在太空探索領域也是乏善可陳(發射的多,失敗的多,60餘次探月成功率不到50%,20次探火0%),到了俄羅斯時代其太空活動僅在近地軌道範圍內,僅有的2次獨立的深空探測全部失敗,現役運載火箭的能力還不如中國。

如果中國有一天能成功載人登月,至少將在大運載能力火箭(需要100噸近地軌道運力,45噸月球軌道運力)和深空飛船與美國持平,毫無疑問將超越俄羅斯和蘇聯,而且具備了不亞於美國的深空探索潛力。另外阿波羅時代是登月競賽,美國登月7次就失敗了1次,而到了和平時期民眾對傷亡的容納度更低,耗費巨資的太空梭130餘次發射僅失敗兩次直接下馬,所以中國登月時必須比阿波羅登月時期更高的安全性。但僅僅完成載人登月,在深空探索領域和美國也還是有較大差距,美國已經有過4、50個深空和火星探測器(深空指地球引力範圍外,不包括月球),其他國家(不含蘇聯)的總和還不夠它的零頭,包括人類全部的4個光學望遠鏡在內的12個太空望遠鏡,其中不乏百億美元級別的大型科學項目,幾十年來保持著高過其他所有國家總和的航天預算,這都不是一天兩天能追上來的。在幾乎所有的太空前沿科技上美國也是走在前面,也是現在唯一一個有計劃且真正開始執行登月登火準備( SLS太空發射系統,獵戶座,BFR,深空網關等)的國家。


其實中國現在的技術就可以裁人登月。先發射一艘裝載燃料和生活物質的補給艙,飛到月球軌道作繞月飛行。再發射燃料推進艙到地球軌道繞行。然後,發射裁三名宇航員的飛船進入地球軌道與推進艙對接,飛船與推進艙對接後飛向月球。到達月球後,飛船與推進艙分離和前面已發射到位的補給艙對接,宇航員進入補給艙。接下來,宇航員把物資和燃料輸入進飛船內,用飛船登陸月球。。。

三名宇航員著陸月球後,即開始分工,一人和地球上北京控制中心搞聯絡。一人拍照錄像發視頻。一人釘國旗撿石塊挖土方的搞事情。任務完成後,乘飛船升空與月球軌道中補給艙對接,然後一同返回地球。到達地球軌道後,放棄補給艙,只飛船打著水漂降落地球中國境內。至此,中國裁人登月取得圓滿成功!


我國的航天技術這幾年確實突飛猛進、進步不小,但是和美國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和俄羅斯相比較,應該差不太多了。

目前,世界航天領域,美國遙遙領先,中國、俄羅斯、歐空局、日本、印度屬於第二梯隊,應該說是各有千秋吧。韓國、巴西、伊朗等屬於正在起步。

中國的技術特點是比較穩,一步一步地很紮實,同時和俄羅斯、歐洲一樣比較全面,日本和印度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我可以很認真負責的告訴你,中美航天科技差距很大,你看美國spacex公司,叫什麼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這個是奧巴馬開發外層空間,空間一體化邁出的巨大一步,他完全放開這個私人公司,進入航天領域,以後發個衛星了,發個載人航天了,都交給私人企業去做,這方面一旦形成的話,將對美國這個可持續性,科技創新能力會大幅度提高,你看美國私人公司去年發射的特斯拉跑車,我們國家都辦不成的事,美國一個私人公司就完成了,清楚顯示出了中美之間巨大的科技差距


沒有,暫時沒有,但是我覺得會的!但是現在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我國的航天發展計划走的是循序漸進,持續發展,長期規劃的道路。目前,我國的航天發展水平已逐步接近美俄的第一梯隊。根據我國航天登月工程探,登,駐三步走的計劃,我國可能在2028年至2030年之間開展載人登月工程,目前在立項中,具體的時間還沒有確定。介時,可以認為我國的航天工程水平可以說正式進入第一梯隊,一舉追平與美俄的差距。


不能。那是美國人五十年前已經完成的任務,那個時候關於月球的信息沒有現在清楚和具體,沒有任何先例可供參照和研究,所以,單就登月而言,即使我們完成了載人登月,也不能說趕上了他們五十年前的水平。


幾乎趕上美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水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