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羽:死於公元二一九年,兵敗麥城,被俘,被孫權所殺。

2.張飛:死於公元二二零年,為替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部下打造鎧甲延誤而鞭打部下,部將範疆、張達心生怨恨,趁張飛酒醉,在睡夢中將他殺死。

3.黃忠:死於公元二二一年,為替關羽報仇,攻打東吳時不聽吳班勸阻,身受重傷,回營後,不治而亡。

4.馬超:死於公元二二二年,病死於涼州。

5.趙雲:死於公元二二九年,病死,五虎將裏唯一一個壽終正寢的。


蜀國五虎將死後,蜀國徹底的人才凋零。這個可能就是三國中最遺憾的事情,只要這些人都還在的話,必然是能夠輔佐諸葛亮成就大業的。但是到了最後劉備死了,蜀國五虎將都已經死了,就只剩下諸葛亮一個人在苦苦支撐,甚至都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我想兒子失去了蜀國五虎將之後,諸葛亮就算有通天本領,也沒有做到北伐魏國成功。

其實這蜀國五虎將每個人都死得非常的憋屈,英雄沒有在戰場上發揮自己真正的實力,結果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去世了,實在是人生中最大的遺憾,當我看到三國的時候,就經常的淚目。那麼這蜀國五虎將究竟是怎樣死的?下面我將會以他們的死亡順序進行講解。關羽大意失荊州,慘遭東吳殺害

當時關羽帶著劉備的命令,已經是徹底的將魏國的銳氣打敗了。不僅是水淹了曹操的七軍,擒于禁,斬龐德,讓曹操的元氣大傷,更重要的是讓曹操下破了膽子。曹操當時就是想要遷都,可是在司馬懿的勸說下,於是就聯合了吳國一起攻打關羽。

當時的關羽手拿青龍偃月刀刀,騎著赤兔馬,根本沒有一個對手是能夠阻擋關羽的,很多人都是交不過幾個回合就被關於斬殺了,曹操已經知道他的厲害。而當時關羽也得罪了孫權,曹操和孫權這兩個人開始聯手了,所以也註定了關羽的結局是失敗的。

關羽沒有真正的在戰場上死掉,而是被別人用陰謀詭計所殺死的。這個對於關羽來講是非常遺憾的,畢竟在三國後期已經是沒有任何對手了。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關於自身的原因,要不是關羽非常的傲氣,又怎麼會大意失荊州,最後敗走麥城被殺呢!其實也是自己殺了自己,死於自己手裡。

張飛為關羽報仇,結果還沒去就被部下殺死

而當時的張飛聽到關羽的死的消息,因為當年在桃園三結義的時候就說過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你兄弟已經死了,張飛自然是要替關羽報仇的。但是劉備暫時還是不想要去報仇,先讓張飛去做一下準備活動。

可是張飛這個暴脾氣,面對關羽的死卻無能為力,整天都在喝酒,而且打那些自己手下的人。於是自己手下的人忍不住了,就把張飛給殺死了,還把張飛的頭顱送給了東吳的孫權。這個讓劉備非常的生氣,於是劉備真的準備去攻打東吳了。

張飛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自己手底下的人手上。完全就是因為內亂的事情而死掉,比關羽死的還要可憐一點。但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心,要是張飛能夠多照顧手下的人,多尊重別人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或許關羽的仇恨就能夠報了。

馬超因為滅門之仇沒有報最終鬱鬱寡歡而死

其實馬超是蜀國五虎將之中最可憐的那一個人。他全家都被曹操殺光了,自己前半生是一個風流倜儻的青年,可是現在卻寄人籬下來到了劉備的手裡,卻得不到重用,自己家人的仇又沒辦法報得了。

劉備當上了皇帝,還沒有進行打吳國的時候,馬超就已經去世了。馬超去世的原因就是因為生了重病,而這個重病最主要的就是自己心裡太苦悶了。面對自己深仇大恨卻沒有能夠報,只有死的時候託付自己的弟弟馬岱繼續為自己報仇。就這樣撒開手離開了人世,一代英雄也落幕了。黃忠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還

當時劉備決定要去打東吳了,黃忠自然是跟隨著劉備一起去。但是在進攻的路途中,黃忠看到了當初殺死關羽的那個人,還拿著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黃忠頓時氣不過,於是就追趕了下去,可是沒想到中了埋伏結果就被殺掉了。

黃忠也是唯一一個死在戰場上的人。也是真正能夠做到馬革裹屍,真正的英烈!

趙雲死前一直喊「北伐」,最終死在了北伐的路上

而最後一個蜀國武將就是趙雲,在劉備和其他人死後,他一直跟隨著諸葛亮的北伐。想要盡自己最後的力量完成蜀漢復興大業,然後徹底的統一天下。是沒有想到的,是北伐一直都沒有順利,趙雲已經年齡非常大了,雖然自己還有萬夫不擋之用,但是人終究會生老病死,在北伐的途中,趙雲就去世了。

相對於其他人來講,趙雲可以說是安度了晚年,是蜀國五虎將之中非常幸運的一個人。但是他們的願望還是終究沒有完成,叔最後還是滅亡了,這是我們所有人看三國演義中最遺憾的事情。要是劉備能夠真正的統一天下就好了,還有這些蜀國五虎將沒有一個人被殺,這纔是真正最好的結局,可是歷史終究是歷史。

你們認為他們和蜀國最好的結局應該是什麼?歡迎在下面評論。


姑且當成劉備帳下五虎將吧,分別是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翊軍將軍趙雲。

其實五虎將有兩種死法,一種是史書《三國志》中的死法,代表著五虎將的歷史形象,另一種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死法,代表著五虎將的文學形象。

先說《三國志》中的死法。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是一個武將崇高而神聖的死法,雖然在正史中並沒有五虎將的說法,但是陳壽所著史書《三國志》是將他們五個人放在同一篇傳記中的,把五人看成五虎將並無不妥,但如果按《三國志》中的記載,五虎將競無一人死於戰場。

1、前將軍關羽,公元220年正月,在臨沮被孫權手下的馬忠所俘虜斬首。

襄樊之戰關羽兵敗後,敗走麥城,隨行的士兵越來越少,只有十幾個人,關羽帶著自已的長子關平及十幾個隨從往上庸方向突圍,因為前往益州的道路都被東吳軍隊封死了,東吳軍隊已打到蜀漢的過境巫山與秭歸一帶,關羽回益州已是不可能的任務,只能向劉封、孟達佔據的上庸三郡突圍,結果還是逃進東吳軍隊設下的包圍圈,在臨沮(今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附近,關羽及其長子關平與隨從都被馬忠俘虜,然後就地被斬首,一代名將關羽就這樣死了,享年60歲。

2、後將軍黃忠,公元220年8月病死。

黃忠首次在史書上的記載是192年,當時黃忠是劉表手下的中郎將,跟隨劉表的侄子劉磐駐軍長沙攸縣(今湖南攸縣),抵禦東吳太史慈的進攻。公元209年黃忠跟隨長沙太守韓玄向劉備投降,到公元219年黃忠在定軍山斬殺曹魏名將夏侯淵,黃忠在史書的事蹟已有27年,在漢中之戰結束的第二年,黃忠便病死了,死時年齡不詳,至少比關羽大,估計年近七十歲。

3、後將軍張飛,公元221年6月,在閬中被自已的部下張達、範強殺害。

關羽在襄樊之戰中被殺後,劉備於221年5月稱帝,並經過一年多的準備,起兵討伐東吳,並約定與張飛在江州會合,結果張飛在出發前,被自已的部下張達、範強殺害,兩人殺害張飛後,並割下張飛的首級,乘船逃離益州,前往投奔東吳。

張飛這個人據史書記載,對待士人君子非常客氣,但對待手下則非常殘暴,經常用鞭子抽打手下士卒,劉備常常提醒張飛不要這樣做,可張飛不聽,張達、範強兩人肯定是受到了張飛的虐待,憤而殺害張飛報仇,然後再投靠東吳,可憐張飛一代猛將,就這樣死於小人之手,享年56歲。

4、左將軍馬超,222年12月病死於陽平關。

馬超前半年英勇善戰,投降劉備後,除了迫降成都,就沒有太大的作為了,當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馬超還在漢中鎮守,劉備在夷陵前線大敗後不久,馬超生了重病,於當年12月因病去世,享年47年。

5、翊軍將軍趙雲,229年病死。

趙雲可是五虎上將中唯一的一位兩朝元老,從公元191年在史書中開始有記載,到229年病逝,經歷了38年,並且還參與了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因為失利還被貶為鎮軍將軍,在第一次北伐後的次年,公元229年,趙雲病逝,史書沒有記載趙雲的年齡有多大,按照推測來算,估計有六十多歲,應該不到七十歲。


再來說說《三國演義》中五虎將的死法。

1、關羽,突圍時被馬忠俘虜,後送到孫權處,被斬首。

《三國演義》說關羽從麥城突圍時,中了東吳軍隊的埋伏,被馬忠擒獲,之後馬忠將關羽擺到孫權面前,孫權在聽了主薄左鹹的話,下令將關羽斬首,與歷史不同的是,關羽是被押送到孫權面前斬首的,實際上在被抓的地方就地殺了。

關羽死於《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

2、張飛,醉酒後熟睡被部將範疆、張達所殺。

《三國演義》中關於張飛死法的前因後果說的很詳細,是因為張飛鞭打了帳下末將範疆、張達,兩人懷恨在心,趁張飛醉酒熟睡之際,兩人進入張飛大帳將其殺害。

張飛死於《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

3、黃忠,在夷陵之戰時中了馬忠埋伏,被馬忠射殺。

《三國演義》中關於黃忠的死法就與歷史有較大的出入,說是劉備覺得黃忠年齡大了,不讓他參加夷陵之戰,可黃忠不服老,想要證明自已並不老還能打仗,於是偏要參與夷陵之戰,而且還不顧他人的勸阻,執意出戰,在戰爭中,中了東吳的軍隊的埋伏,被馬忠一箭射中肩窩,後被關興和張苞救回,但因年老血衰,箭瘡痛裂,於當晚去世。

黃忠死於《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

4、馬超,病死。

《三國演義》中說馬超在劉備去世後,鎮守西平關,令伐蜀西番國王軻比能的五路羌兵不戰自退,此戰過後不久病死。

5、趙雲,病死。

《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中提到趙雲病死,他的兩個兒子長子趙統、次子趙廣來向諸葛亮報喪,說明趙雲已經病死,趙雲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是五虎將最後一個去世的。


五虎上將,分別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

其實,五虎上將是不存在的,劉備當初只評選了四虎上將,趙雲遺憾落榜。後人替趙雲鳴不平,於是弄了個五虎上將,把趙雲「硬生生」的拖了進來。

關羽和張飛是劉備拜把子兄弟,三人一張桌子喫飯,一張牀上睡覺,除了老婆,不分你我。他倆是劉備頭號死忠粉,久經沙場,久經考驗,所以他們排在五虎上將前兩位,實至名歸。

馬超屬於那種武力極強,智商堪憂的人,性格魯莽不夠理性不計後果,結果一家老小全因他而死。劉備之所以把馬超放在第三位,是因為他名號太響了,曾經打的曹操滿地找牙,曹操不助哀嘆「馬兒不死,我死於葬之地矣。」

黃忠屬於大器晚成的人,早期在劉表手下一直默默無聞,鮮有建樹,如果不遇見劉備,也許這輩子就此埋沒了,好在,劉備獨具慧眼,發現黃忠是顆璞玉。黃忠後期大放異彩,生動闡釋了「老當益壯」這個形容詞。

趙雲不是人,而是一個完人。其他四人有血有肉,有脾氣,有性格,有缺點,更像一個人。而趙雲呢,近乎於完美,忠肝義膽、勇冠三軍、武藝超羣、戰功赫赫,似乎所有的褒義詞都可以用在他身上。然而,如此完美的人,卻被劉備忽略,這令許多三國迷大惑不解。

五虎上將是怎麼死的?死亡先後順序如何呢?

令人遺憾的是,五人之中只有一個是壽終正寢,他就是「完人」趙雲,其他幾個,戰死的戰死,病死的病死,令人唏噓!

關羽第一個死的,死於公元220年。曹操與孫權聯合,趁著關羽攻打襄陽之際,偷襲關羽的大後方,結果關羽猝不及防,被馬忠擒獲,後被殺。

張飛是第二個死的,死於關羽同一年,張飛聽說二哥死了,悲痛欲絕,又報仇心切,後來喝醉了之後,暴打手下張達和範強,這二人憤憤不平,趁著張飛喝醉熟睡害死了他。

黃忠是第三個死的,也死於公元220年,劉備發動夷陵之戰,黃忠跟隨出戰。劉備陣前盛讚關興、張苞後生可畏,黃忠不服,於是單槍匹馬出戰,結果誤中了吳軍埋伏,被馬忠一箭射中了肩窩,失血過多而亡。

馬忠真是了不得,他堪稱「五虎剋星」,五虎中竟有兩個死於他手。

馬超是第四個死的,死於公元222年,是因病而死的,死時年僅47歲。

趙雲是第五個死的,死於公元229年,壽終正寢。


五虎上將,指的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他們生活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五虎上將跟隨劉備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

五虎將死亡順序是:關羽、黃忠、張飛、馬超、趙雲。

關羽:五虎上將中死的最早的,魏、蜀、吳都安葬

字雲長,與劉備結拜兄弟。

在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劉備稱漢中王后,關羽率軍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

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

220年正月,關羽率領幾十名騎兵逃亡,一路突圍,到達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遭遇潘璋手下大將馬忠的埋伏,被馬忠活捉;同時被活捉的還有關羽的大兒子關平。

孫權命令馬忠就地處死關羽。

孫權把關羽首級奉獻給曹操;曹操用諸侯的禮節在洛陽安葬了關羽;孫權在當陽也以諸侯禮節安葬了關羽的身軀。

蜀漢在成都修建了關羽衣冠冢,用來招魂祭祀。

所以人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

關羽享年60歲。

黃忠:老將黃忠

字漢升,原來是劉表部下中郎將,後來向劉備投降,跟隨劉備進入四川徵戰。

在漢中之戰,老將黃忠於定軍山一舉將曹魏名將夏侯淵斬殺。

220年,關羽被東吳將領殺死,劉備命令軍隊進攻東吳。關興、張苞都在陣前斬將殺敵,劉備不斷誇讚年輕將領。

老將黃忠心有不甘,獨自單槍匹馬向敵人進攻。看見東吳大將潘璋,正在揮舞關羽所用的青龍偃月刀。

黃忠一心想著要為關羽報仇,便沖向敵軍,結果中了吳軍埋伏。東吳將軍馬忠一箭射來,正好射中黃忠肩窩,箭深傷重、加上黃忠年老血衰,還沒有回到自己的軍營就死亡了。

黃忠在關羽之後死亡的,他的歲數比關羽大一些,享年72歲。

張飛:被手下部將殺死的將軍

字益德,與劉備、關羽桃園結義,成為三兄弟。

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在隊伍最後,攔擊敵軍。張飛站在河邊拆毀橋樑,阻斷敵人追擊;曹軍沒人敢向前逼近。

張飛與諸葛亮、趙雲掃蕩四川西部時,在江州義釋嚴顏。

漢中之戰時,張飛在宕渠擊敗張郃。

221年,劉備為關羽報仇,出兵伐吳。劉備讓張飛從閬中出兵江州。因為張飛從不體恤士卒,劉備常常告誡張飛:「你經常鞭打健兒,但之後還讓他們在你左右侍奉,這是取禍之道。」

果然不出劉備所料,張飛臨出兵前,被他的手下將領張達﹑範強謀殺了。張達、範強帶上張飛的首級投奔孫權去了。

馬超:五虎將中最年輕的將軍

馬忠,字孟起,漢朝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騰的兒子。

曹操多次徵召馬超入京為官,都被馬超拒絕。

劉備攻打劉璋時,馬超投降劉備,與劉備軍合圍成都,漢中之戰後聯名上書尊劉備為漢中王。

222年,馬超病死,終年47歲。

趙雲:五虎將裏唯一的兩朝元老

字子龍,是在關羽、張飛之後最早追隨劉備的將領。

趙雲原來跟隨公孫瓚,在鄴城投靠劉備。

趙雲曾兩次在戰亂中救出劉備的兒子劉禪,被稱為「單騎救主」。

漢水之戰中擊退曹軍,劉備稱其「一身是膽」,軍中將士都叫他「虎威將軍」。

229年,趙雲年老體衰、自然死亡。趙雲享年76歲。


五虎上將的說法僅存於演義小說之中,真實的只有四方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取得漢中勝利之後任命了四方將軍:前將軍關羽、左將軍馬超、右將軍張飛、後將軍黃忠。因為陳壽在編寫《三國志》的時候把趙雲與四方將軍合為一傳,所以後世根據合傳而有了五虎上將之說。

前將軍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進位漢中王后,關羽就舉荊州之兵北上圍攻襄樊。

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但是帥不過三秒,威震華夏之後緊接著就是敗走麥城。

《三國志.蜀書.關羽傳》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三國志.吳書.潘璋傳》權徵關羽,璋與朱然斷羽走道,到臨沮,住夾石。璋部下司馬馬忠擒羽,並羽子平、都督趙累等。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

《三國志.吳書.朱然傳》從討關羽,別與潘璋到臨沮禽羽。

我們結合一下相關人物傳記的記錄來看一下:《關羽傳》說關羽被斬羽臨沮;《吳主傳》說關羽被擒於章鄉;《朱然傳》說關羽被擒於臨沮。

重點在於《潘璋傳》裏記載的:」到臨沮、住夾石。朱然與潘璋在臨沮紮營,在夾石埋伏。夾石就在章鄉附近,擒獲關羽後,把關羽一干人等帶回了臨沮軍營,將其斬殺。這一年是在建安二十五年(220)。

後將軍黃忠

演義小說中的黃忠參加了夷陵之戰,最後光榮戰死,真正意義上的馬革裹屍還。

實際上黃忠是病逝,而且年齡不詳。

按常理說,以黃忠的年齡即使不病逝也該差不多了吧!但是,末將曾經看過一篇關於黃忠年齡的文章,也是以《三國志》為依據來進行論證的。論點就是黃忠的真實年齡應該比馬超還小,寫得是合情合理,在這裡末將就不多說了(反正也與本話題無關)。

《三國志.蜀書.黃忠傳》建安二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明年卒,追謚剛侯。

黃忠其實在劉備進位漢中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220)八月就病逝了。

右將軍張飛

《三國志.蜀書.張飛傳》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疆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荊州丟失後,劉備一心想要伐吳。一來為關羽報仇;二來奪回荊州,重拾戰略主動;三來以戰止戰、以攻為守。

然而,就在劉備大軍出征在即,劉備命張飛率一萬人從閬中出發到江州會合。張飛還沒出發就被部將範疆、張達給殺害了。這一年是蜀章武元年(221)。

其實張飛的完全是自己粗暴的性格導致,經常懲罰士兵卻又將他們放在身邊,確實很容易出事。

張飛之死著實可惜,時年五十五歲,放現在還沒到退休年齡。若沒有遇害,張飛至少還可以再徵戰個五至十年,甚至更長。

左將軍馬超

劉備稱帝後,馬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兼任涼州牧,晉斄鄉侯。馬超在當時雖說是最高軍事長官,但是連同涼州牧在內都是虛職。那時的馬超對劉備而言已經沒有多大利用價值了,劉備不再需要馬超的家族威望和背景了。

馬超身在朝廷中樞卻形同軟禁,眾人對其也是敬而遠之。

為什麼末將認為馬超當時在成都呢?這個《彭羕傳》裏有這樣一個記載。

《三國志.蜀書.彭羕傳》羕聞當遠出,私情不悅,往詣馬超。

彭羕因為被外調而非常不高興,臨行前拜訪了馬超。彭羕拜訪馬超時說的也多為叛逆之言,被馬超舉報了。從此更沒有人敢跟馬超打交道了。

最後馬超於蜀章武二年(222)鬱鬱而終,時年四十七歲。

翎軍將軍趙雲

趙雲翎軍將軍的職位是劉備拿下益州後封的,之後劉備無論是進王位還是進帝位都沒有再提升過趙雲(說實話劉備對趙雲還是有些不厚道啊)。

直到劉禪繼位後,趙雲才逐漸被提拔為中護軍、徵南將軍、鎮東將軍。

建興六年(228)趙雲隨諸葛亮參加了其人生中的最後一戰。趙雲此戰的任務是出斜穀道做疑兵以吸引曹魏主力。最後,諸葛亮那邊丟失了街亭,失去了主動,諸葛亮被迫撤軍。而趙雲也於箕谷作戰失利,但趙雲親自斷後,英勇作戰保全了部隊建制和軍備的完整。

《三國志.蜀書.趙雲傳》七年卒,追謚順平侯。

趙雲於建興七年(229)病逝。

參考資料: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三國志.蜀書.彭羕傳》《三國志.吳書.吳主傳》《三國志.吳書.潘璋傳》《三國志.吳書.朱然傳》

茶餘飯後歷史小話題,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蜀漢的五虎上將名氣很大,遠遠超越了曹操的五子良將。在正史上,曹操的五子良將要比五虎上將厲害的多,但是在演義中,五虎上將幾乎是無敵的存在。那麼劉備帳下的五虎上將都是怎麼死的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戰神關羽

關羽無論在正史上還是在演義中,都是三國時期最知名的將領,知名到幾乎封神。斬華雄是虛構,斬顏良是真實,斬文丑存疑。關鍵是顏良、文丑當時皆是袁紹帳下的名將,都被關羽給斬了,因此,關羽註定會在戰場上封神。

劉備很器重關羽,在取得荊州之後,劉備和諸葛亮聯手去圍攻成都,荊州教由關羽一個人管理。關羽的留守給東吳造成很大的壓力,魯肅當大都督時期,呂蒙多次提醒魯肅,與關羽為鄰,如同與猛虎作伴,不得不防。但是魯肅堅定的要聯合劉備,所以和關羽關係處的不錯。後來就不行了,為什麼呢?

劉備取得益州後,孫權前來討要荊州。劉備耍賴,說奪取了涼州再還。孫權很氣憤,認為劉備言而失信,於是派魯肅前來武力奪取荊州。關羽率兵抵抗,雙方差一點打起來。此次關羽態度很是囂張,直接對魯肅說:擊敗曹操,劉備也有大功,佔個南郡(荊州)怎麼了。

關羽不認賬,劉備認賬。不過劉備很狡猾,他沒有將南郡還給孫權,而是將桂陽郡和長沙郡送給了孫權。孫權見形勢如此,暫時忍了。但是孫權並沒有放棄荊州,更沒有放棄要狠揍關羽這個囂張之人。從此時起,關羽之死就埋下了伏筆。

公元219年,關羽率領荊州之兵圍困襄樊,將曹仁圍在了樊城。襄樊以北、許都之南也多有叛亂,許都震恐。嚇得曹操要遷都鄴城,此時孫權見機不可失,於是派人北上連曹,商議南北夾擊關羽之計。

關羽很可憐,從這一年的八月打到這一年的十二月,期間五個月劉備竟然沒有派一兵一卒前來支援。關羽一方面要圍困襄樊,一方面還要抵擋遠遠不斷前來救援的曹軍,一方面還要防備東吳。無論是誰處於當時的環境,都要出問題。

果然,在呂蒙誘降糜芳、傅士仁之後,荊州重鎮江陵和公安全部投降,荊州岌岌可危。關羽得知消息後,沒有選擇逃跑,而是率軍南下,企圖奪回荊州。可惜,還沒有走到江陵,部眾幾乎全部叛逃。

關羽率幾十名隨從從西北方向逃往上庸,遭到吳將潘璋劫殺,當場遇害。隨他一起遇害的,還有兒子關平。關羽之死誰有責任?孫權最大,其次是劉備,最仁義的是曹操,曹操在關羽兵敗後下令不要追擊,這是對關羽最大的尊重。

戰神張飛

張飛在正史和演義中差距還是挺大的,演義中張飛武藝和關羽基本持平,但是正史上張飛沒那麼厲害。張飛最有爭議的就是長坂坡那一段,張飛據守當陽橋,面對曹軍幾千騎兵,大吼一聲,要單獨挑戰。曹軍竟然沒有一個人敢上前,最後撤退而去。

這個情節在演義中有,正史上也記載了。但是仔細考慮,這是根本不可能的。當時劉備被追的幾乎沒有隨從了,只一個張飛想攔住曹軍,基本是妄想。所以說,張飛斷橋之勇很有可能是假的。當然了,張飛肯定不是菜貨,他之所以成名,跟戰勝張郃有關。

張郃是曹操帳下的名將,隨從夏侯淵駐守漢中。當時劉備派張飛前去抵禦張郃,張飛和張郃相持六十多天,誰也無法獲勝。後來,張飛也是用計(匪夷所思)將張郃騙至瓦口關峽谷中,前後夾擊擊潰了張郃之軍。張郃僅帶數名隨從,攀山越嶺才逃脫性命。這纔是真正的張飛,一個懂計謀,也很英勇的人。

關羽死後,張飛當時駐軍江州。公元221年,劉備調他去徵討東吳,結果部下張達﹑範強臨時叛變,殺害了張飛,投降了東吳。

戰神黃忠和馬超

黃忠是被正史和演義描寫的最真實的一個人,黃忠肯定沒有和關羽單挑過,但是不能說明黃忠不英勇。

黃忠最輝煌的時刻是陣斬夏侯淵。當時夏侯淵作為漢中留守,是曹軍的主帥。而且夏侯淵剛剛平定完關中,正處於人生巔峯期,在雍涼一帶,夏侯淵幾乎是戰神的代名詞。誰知道,響噹噹的夏侯淵竟然被黃忠所殺。怎麼回事呢?

劉備採取法正之謀,調主力分成十隊,車輪戰進攻張郃,張郃不敵,向夏侯淵求救。此時劉備派人趁亂火燒曹軍鹿角,夏侯淵身為主帥竟然親自領兵修補鹿角,太大意了。站在山上的劉備看見,令黃忠領軍突襲。結果在亂戰中,夏侯淵被黃忠親自斬殺。老將夏侯淵高興的幾乎要跳起來,意外之喜呀。

不過,黃忠年齡太大,已經活不久了。次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封黃忠為後將軍,黃忠尊享殊榮不多久就病逝了。可以說,黃忠是在人生最輝煌時突然病逝的,人生也算是完美。

馬超就比較窩囊了,馬超在關中縱橫數十年,曾經差一點生擒曹操。結果最後被曹操擊潰,逃入漢中。又被張魯所不容,狼狽投奔了劉備,劉備榨乾了他最後的價值:嚇唬劉璋投降。

漢中之戰後,劉備進位漢中王,封馬超為左將軍,高高的供了起來,不給他實權,也不讓他駐守重要的防地。只是留在成都,算是養了起來。

馬超在成都過的戰戰兢兢,曾經有蜀中大臣彭恙被劉備所貶,心中不服,私下找到馬超,約定雙方一起造反。嚇得馬超趕緊偷偷稟報了劉備,以消除劉備對自己的疑慮。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馬超非常瞭解自己在劉備身邊的處境,如履薄冰。

公元222年,劉備出兵討伐孫權之前,馬超病逝,年僅47歲,充滿了壯志未酬的遺憾!

戰神趙雲

趙雲是被演義拔高最多的一員將領,趙雲跟劉備的關係很特殊,他屬於近臣,劉備在非不得已不會派他出戰。但是趙雲每逢出戰,也是有勇有謀。正是因為這樣,劉備對他相當信任。

趙雲在劉備得益州之前,主要負責管理劉備的家事。例如留守荊州,看護劉禪,管理孫尚香部眾等等。在跟隨諸葛亮入蜀後,趙雲開始展現他的軍事才能,所過之處皆克,順利抵達成都。

之後,趙雲繼續保持他冷靜的處事作風。在參與漢中之戰時,奉命和黃忠一起偷襲曹軍軍糧,結果曹操率領大軍突然到達。趙雲擺出空城計,讓曹軍猜不透漢軍實際情況。曹軍撤退後,趙雲又率軍追擊,曹軍爭相逃跑,墜死於漢水之中的人不計其數。

公元222年,劉備不顧趙雲反對,毅然反動了夷陵之戰。呂蒙火燒連營,幾乎生擒劉備。幸虧趙雲從江州趕來護駕,劉備才轉危為安。

劉備死後,趙雲跟隨諸葛亮北上伐魏。趙雲以七十多歲的高齡和鄧芝一起,作為疑兵率軍出兵箕谷,結果蜀軍寡不敵眾,敗下陣來。而趙雲在後面從容應對,不慌不忙,完整的將隊伍帶了回來。

此戰之後兩年,公元229年趙雲病逝。趙雲病逝時,劉禪哭的最傷心,因為當年自己是被趙雲從曹軍中搶過來的。劉禪封趙雲為順平侯,以示尊榮。

整體上,趙雲是一個人品、能力都絕佳的一個人,堪稱完人。儘管演義將他的武力值拔高太多,但是不影響他完美將軍的形象。

本回答獨發於悟空問答,覺得寫得好請隨手點贊,謝謝!

喜歡請隨手關注我的頭條號,謝謝!


說在前頭,其實歷史並無五虎上將的說法,在《三國志》中只是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同列為一傳進行記載。「五虎上將」是坊間傳說中逐漸形成的,在《三國演義》中正式確立了「五虎上將」的說法。因此,回答這個問題一切以演義小說為參考。

一、五虎上將的確立

建安二十四年(220年)秋七月,劉備進位漢中王。其中劉禪為王世子,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諸葛亮為軍師,總理軍國重事;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魏延為漢中太守。

當關羽得知與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並為五虎上將時,認為張飛、趙雲與自己親如兄弟,馬超為世代名家,可以與自己並列;只有黃忠,不願與老卒為伍。最終,在使者費詩的勸說下,才拜受印綬。

二、五虎上將的死亡順序

①關羽,建安二十四年(220年)冬十二月,關羽兵敗被俘虜,被孫權斬殺,時年58歲。

②張飛,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劉備稱帝後準備伐吳為關羽報仇,張飛在出兵之前被麾下部將張達、範疆所殺,時年55歲。

③黃忠,章武元年(221年)八月,黃忠跟隨劉備伐吳,結果中了吳軍埋伏,被吳將馬中軍一箭射中肩窩;由於年老血衰,箭瘡痛裂,當夜而亡,時年75歲。

此時,五虎上將在劉備去世之前已經「五去其三」。

④馬超,章武二年(222年)十二月,馬超病逝,時年47歲;在書中並沒有馬超的死亡時間,只說諸葛亮出兵北伐經過沔陽馬超墳墓,令其弟馬岱掛孝,諸葛亮親自祭之。

⑤趙雲,建興七年(229年)九月,諸葛亮再次北伐,一陣大風將庭前松樹吹折,諸葛亮占卦為損失一員大將,眾將不相信;忽然,趙雲長子趙統、次子趙廣前來報喪,趙雲與昨夜病重死亡。


在《三國演義》中蜀漢政權共提到200多個人物形象,武將大概佔到了90人,而從這90人中推出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又被稱為「五虎上將」。下面我們就具體談一下五虎將是怎麼死的,何時死的。
關羽:我先來(220年)

關羽這人我們也不用多談了,在《三國演義》裏他是三國極為重要的「三絕」之一,相比諸葛亮的「智絕」,曹操的「奸絕」,關羽的「義絕」一直是傳頌的楷模。關羽從桃園三結義開始,一直將武勇和義氣進行到底。

關羽為了配合劉備穩固漢中,所以出兵北伐攻魏,本來打得風生水起,壓著魏國打,可是東吳這時候趁著關羽荊州兵力空虛,背地裡捅刀子。

導致關羽敗走麥城,死於公元220年。關羽的死和他的孤傲、剛愎自用有很大關係,不管對孫權還是國舅爺糜芳都是傲慢無禮,傲岸的性格註定了他的人生走向。

黃忠:我跟上(220年)

黃忠和關羽同年而死。在《三國演義》裏黃忠是隨劉備興兵討伐東吳時,黃忠單槍匹馬出戰,遇到吳將潘璋使關羽所用青龍偃月刀,急於給關羽報仇,中了吳軍的埋伏,被馬忠一箭射中肩窩,年老血衰而亡。

不過按照《三國志》記載黃忠是病死的,219年,劉備北攻漢中時,黃忠在定軍山戰役中,對著明魏軍將領夏侯淵的精英部隊,仍帶領士卒奮勇殺敵,更斬殺夏侯淵,大敗曹軍,被升為徵西將軍。同年,劉備稱漢中王,改封黃忠為後將軍,賜關內侯,與趙雲、張飛、馬超、關羽同位。黃忠次年病死。追謚剛侯。

張飛:二哥等我(221年)

張飛的死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裏倒是沒什麼出入,都是被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所殺,對下屬太過苛刻,讓下屬從畏懼變成了憎恨。

張飛死的時候是221年,也就是劉備伐吳一開始,張飛之死本身沒什麼問題,問題是害苦了他大哥劉備,本來劉備攻打東吳就優勢不大,結果突然少了一員獨當一面的帥才。

馬超:我我我(222年)

馬超死在了222年,也就是張飛死後第二年,馬超這人爭議比較大,不管他有勇有謀還是有勇無謀,反正跟了劉備一共7年,其中有4年的時候馬超一直跟隨劉備平定漢中,等到劉備稱帝了,結果馬超就病死了。這樣不貪功勞,只打仗到時候就死的人老闆都喜歡。

馬超被曹操弄死了全家,就剩下個弟弟馬岱,所以他一直想要找曹操報仇,但是奈何劉備不給機會,雖然位高但是權不重,鬱悶到死也是有可能的。

趙雲:少動武活的久(229年)

趙雲是五虎將最後一員老將,陳壽雖然將他和其他四人列在了一個傳記裏,但是趙雲其實在蜀漢的地位一直不高,劉備也不重用他。

正史上記載趙雲是老病而死,算是壽終正寢吧,在野史上趙雲的死比較搞笑,這裡就簡單說一下。

話說有天趙雲在家泡澡,就讓他老婆幫他搓背,他老婆發現他年紀雖大,皮膚卻白嫩光潔。全身上下,竟沒有一點疤痕。他老婆就問:「你徵戰那麼多年,難道沒負過一點傷嗎?」趙雲傲然答道:「當然,我身經百戰,殺敵無數,可至今還未曾遇見任何人有這個本事讓我受一點點傷,流一點點血。「他老婆聽了,心中童心頓起,偷偷地到外屋拿了一根繡花針,又悄悄地掩回趙雲的身邊,調皮地說:「老公,我就有這個本領讓你受點小傷,流點小血。」說完,就在趙雲的手臂上輕輕地刺了一下。趙雲喫了一痛,驀見一滴鮮血從手臂上流出,頓時驚恐萬狀,臉上肌肉僵硬,呼吸困難。不多久,就被活活地嚇死了。

當然這是搞笑的野史,博君一笑就好。


從孤傲的關羽到年邁的黃忠、再到暴躁的張飛、叛曹的馬超,最後到「全德型」的趙雲,看來性格不僅能決定命運,還能決定人的壽命,真是性格好、活的久啊。

一本演義讓蜀漢的五虎上將家喻戶曉,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惜由關羽隕落江東,黃忠血濺沙場,張飛為部將範疆、張達所刺,馬超、趙雲不久病故,至此五虎將走完他們輝煌的歲月。三國也進入了英雄沉寂的時代。一、關羽隕落江東

公元219年(建安廿四年)七月,關羽率軍攻打樊城,引漢水,水淹七軍,生擒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一舉威震華夏,嚇得曹操一度想要遷都。然關羽忽略了來著後方孫吳的威脅,同年十月,孫吳出兵,誘降了糜芳,以蜀軍將士家屬為質,前後夾擊關羽,關羽大敗。

關羽帶著僅剩的少量蜀軍逃至麥城,此時的關羽自知麥城已然受不住,僅帶著數十人突圍,然最終還是為孫吳所擒。孫權多次勸降關羽,關羽不為所動,最終關羽與其兒子關平均被殺害,時年五十六歲。

而後孫權又怕劉備怪罪,便將關羽首級贈於曹操,曹操敬重關羽之忠烈,以王侯之禮厚葬。

二、部將範疆、張達刺殺張飛,投敵

飛聞雲長被害,「旦夕號泣,血濕衣襟」。

張飛在聽聞關羽為孫吳所害,悲痛至極乃至日夜嚎哭。為報關羽之仇,劉備於建安廿六年準備攻打孫吳。張飛做了急先鋒,當即下令軍隊三日內置辦好白旗、白甲,範疆、張達覺得這個任務不可能完成,於是上報張飛,哪知道一心只想為關羽報仇的張飛壓根就聽不進去,直接將二人吊起來打。

此二人知道張飛的性格,如果不能完成任務,恐怕就不只是被張飛打一頓這麼簡單了,被砍了都有可能。於是他們趁著張飛喝醉酒,偷偷潛伏進入張飛的賬中,結果了張飛,時年五十五歲。

三、黃忠血濺沙場

黃忠這個比較有意思,正史上所記載的是,公元220年(建安廿五年)病逝,時年七十三歲,後被追謚為「剛侯」。

演義上則是,222年與劉備徵討孫吳之時,因為劉備一句無心的「老將無用」的話,徹底激怒了黃忠。黃忠不服氣,在與吳將交鋒中,中了埋伏,被箭射中,而後箭傷發作而亡。時年七十五歲。

四、馬超、趙雲先後病逝

馬超武功蓋世,可也逃不過病魔的侵襲。因為早年的經歷,全家三百餘口為曹操所殺,自己的兩個兒子又被自己的部將殘害,終日鬱鬱寡歡,於公元223年病逝,追謚為「威侯」,時年四十七歲。

公元230年,五虎最後一員虎將—趙雲,走完了他的一生,於蜀都城成都壽終正寢,縱觀趙雲這一生,一世英名,是三國時期少有的「善始善終」者,唯一不足的是死後三十二年才被追謚為「順平候」。

所以他們的順序按照正史的順序是:關羽>黃忠>張飛>馬超>趙雲;演義的則是:關羽>張飛>黃忠>馬超>趙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