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三國故事裏家喻戶曉的一個,故事梗概是周瑜故意給諸葛亮出難題,要求其十天生產出十萬支箭,這無疑是現代化流水線才能完成的重任,諸葛亮一聽便知這是周瑜給自己下的套。可是他卻只要了三天,駕着草船跑到人家曹操那裏捱了十餘次萬箭穿心,遂得十萬箭,成功瓦解了周瑜之詭計。

  在深深敬佩諸葛亮過人膽識的同時,小解不禁想到了一個小bug,那就是智勇兼備的曹操只是患過中風,又不是腦袋進過水,那麼爲何他在射出十餘萬支箭之後都不曾想起來改變策略,換用帶火的箭去攻擊諸葛亮的草船呢?與其射死孔明,倒不如將其燒成黑炭不是更能泄心頭之恨?

  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三國“演義”,而不是三國曆史,若要討論這一策略的可行性,我們首先要從事實出發。實際上,草船借箭的主人公不是孔明而是孫權,而且孫權亦不是主動去套路曹操的箭,他只是出海偷窺曹操軍營時被發現,才被射成了馬蜂窩。死裏逃生後,孫權意外的發現自己乘坐的船上竟然插滿了曹操的饋贈,於是欣然收下了。

  那麼小解就從這一真實事件出發,爲大家詳解曹操爲何不用火箭的三個原因。

  一 “火箭”,真的可行麼

  有人說,箭鏃上點火的方式根本無法實現,因爲弓箭射出的速度至少都在30米每秒以上,在這種空氣流速下,別說火焰,甚至是塗抹在上面的燃油都極有可能脫落。誠然這是一個擔憂,但是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他們會用油脂或者火藥充當可燃物,然後讓箭頭多燒一會兒,這樣即使火焰會在飛行過程中熄滅,但一旦當其觸碰目標後,箭頭會在高溫下再次實現引燃。

  不過火箭唯一的劣勢是增加了箭鏃重量,因此必然會減少射程,但不會減少太多,所以曹操因爲射程不夠而棄用火箭這一條可以排除。但另一個問題曹操卻避免不了,那就是火箭的造價問題。三國時期的硫磺、火油等可燃物都是比較昂貴的,在那個大霧濛濛的天氣下,曹操看不太清楚對方的陣勢,所以無法判斷是否到了可以使用火箭的標準,若是全部射進了水裏,那不是更加浪費?

  二 害人,亦害己

  俗話說“明箭易躲,暗箭難防”,曹操和孫權都如同摸黑一般不斷試探對方,誰也不敢輕易暴露位置。若是曹操改用火箭,有兩大壞處。第一,火箭相當於明箭,容易被躲過,不如暗箭那麼容易偷襲到目標;第二,火箭射出的方向就是曹操弓箭手的所在位置,這樣曹操就會自暴目標,惹來攻擊。再者,若是曹操真的用火箭點燃了孫權的船隻,孫權很有可能會借力打力,將着火的船隻送往曹操的海上大營,最後只能落得兩敗俱傷。

  三 曹操,真丞相也

  或許,曹操根本就不喜歡玩火。他手握天下大勢,隨便用手一指就是一片天地,不必採用如此激進的手段破敵。只有處於劣勢的諸葛亮才喜歡玩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上方谷,火燒藤甲兵,都是孔明所爲。但是玩火真的不好,至少良心上過不去,在藤甲兵之後,諸葛亮自己都說會折壽。

  曹操一世梟雄,因被演義醜化得太多,導致很多人對他的印象不好,其實真正懂得那段歷史的人都清楚,曹丞相之爲何人。好了,以上就是小解對於曹操不用火箭的分析,不知大家還能想到什麼理由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