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尼拉市(Metro Manila)是以馬尼拉爲核心,涵蓋周邊15個城市及1個自治市的大型都會區,是菲律賓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教育中心。在菲律賓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中,大馬尼拉市人口超過1500萬,約37%居住在貧民區,平均每小時有60人遷入馬尼拉。有機構預計,此區域人口2025年或將達3000萬。在這16個城市裏,每天有數百萬輛汽車運行,老舊的基礎設施讓交通沉痾難行。【鵝眼:第211期,攝影:Eloisa Lopez,編輯:Angus】

每天披星戴月,17個小時在外面

22歲女孩賈尼斯·薩拉德在大馬尼拉市一家銀行總部工作,早上8點半開始上班。她通常在凌晨4:30-5:00之間從黎剎省(鄰近大馬尼拉市)安智波洛市的家中出發,乘坐一次火車、一次公共汽車、兩次吉普尼,才能到達單位。她說:“當不想上班時,我就會想那天會損失多少錢,然後就會起牀出發了。”

薩拉德所乘坐的吉普尼,是獨具菲律賓特色的交通工具,由二戰後美軍遺留的舊吉普車改造而成,儘管是存在了幾十年的老古董,但在馬尼拉街頭隨處可見。當地人把吉普車的車廂加長並進行塗鴉,車尾打開作爲乘客上下車的入口,然後就開到街上拉人載客了。

吉普尼沒有站牌,招手即停,每輛車都有自己固定的線路。由於乘坐的人多,還可以賣掛票,搶不到座位的人,就這樣掛在車外。

薩拉德的家只有很少的吉普尼線路覆蓋,所以每次出門都跟打仗一樣,趕早出門才能搶到一個座位。

在公共汽車上,晚上車的乘客也只能站着。“早上,因爲大家都急着趕路避免遲到,通勤變得更加困難,真得拼命才擠上去,晚上的話回家晚了倒也沒關係”,薩拉德說。

她有時選擇乘火車以避開擁擠的公路交通,但開往馬尼拉的火車和公交車一樣擁擠,尤其是在早晚高峯。“有時候太擠,乘客會煩躁不安,空氣也變得難聞,各種體味混雜在一起”。

薩拉德工作的地點在大馬尼拉市東南部的城市塔吉格,這片名爲博尼法西奧環球城的商業區,相當於馬尼拉的“陸家嘴”,是新興金融和中央商務區,周邊分佈着現代化辦公大樓、整潔的道路、綠色公園和諸多學校。

當薩拉德不加班時,爲了省錢,她會選擇乘坐公司的免費班車到火車站。“我每月的工資幾乎攢不下,除了要負擔妹妹的學費,還要貼補家用,其餘則花上交通和日常開銷上。”

當需要加班時,薩拉德只能選擇在擁擠的公共交通裏穿行。

薩拉德展示與辦公室同事的合影。薩拉德原本想成爲教師,但爲在大學畢業後儘快掙錢,推遲了申請資格考試的時間。在準備參加考試的同時,她也無法確定是否還想教書。“因爲教師工資低很多,自己在銀行的工作挺好,也比較輕鬆”。

通常每天天不亮就出門,薩拉德在晚上8:30到9:30之間才能到家,“老闆知道我家有多遠,上班遲到時,他會提醒我要提早30分鐘出門。我很想調個部門,離家更近的地方。”

回到家的薩拉德和妹妹們一起喫着零食看電視。“當我感到壓力的時候,我試着不去在意。我只是想着自己很幸運有份工作,並且每天都能安全到家。”

半夜起牀,趕早上6點鐘的工作

58歲的亞歷杭德羅·加拉索是一位道路保潔員,在奎松市的家被政府拆除後,全家搬到了馬尼拉北部的布拉幹省聖何塞德爾蒙特市。加拉索每天凌晨一兩點鐘就得起牀,喫完早飯,然後去趕早上6點開始的工作。

凌晨3點半,聖何塞德爾蒙特的大部分地區都在熟睡,加拉索拿着手電筒,穿過一段迷宮般的貧民區,到一條主幹道上等公交,然後前往約30公里外的馬尼拉。

加拉索常在上班的公車上睡覺,因爲他每天只能睡4、5個小時。“說實話,我真沒足夠的時間睡眠,最早晚上8點,有時是9點睡覺,卻不得不在凌晨1點醒來。”馬尼拉糟糕的交通,如果加拉索晚走,就不可能準時簽到,他每天花在路上的時間要5到6個小時。

在堵成停車場一樣的市區幹道上,加拉索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整日與刺鼻的尾氣爲伴。儘管每天要花在路上很長時間,但加拉索沒有想過在離家近的地方找工作,因爲考慮他的年齡,沒什麼人會僱他。“我沒有其它選擇,這是我唯一會做的,雖然這份工作很辛苦,但即使找到了別的工作,也不能確定掙得更多。”

加拉索的工作時間是每天早上6點到下午2點,這也是馬尼拉一天最熱的時段。

加拉索在單位打卡下班,他從事保潔工作已經38年,每月收入約220美元(約1500元人民幣)。

因爲經常上班遲到,他總是被扣工資

奧利弗·埃默克林今年23歲,在馬卡蒂市一家出版社工作。他常坐火車上班,但排隊等候時間太長,導致隔三差五遲到,因此常常被扣工資。

每次上班都要花費不少時間,埃默克林不僅睡眠不足,而且飲食也不規律。“我通常不喫早餐或晚餐,除非我起得真的很早,或者在外面喫。”他說:“當我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0點了,我的身體只想睡覺,不想喫東西。”

埃默克林的家離公司大約16公里,“每天上下班就是一場戰鬥,大多數工作,尤其是出版這個行業,都集中在馬卡蒂市、博尼法西奧全球城和帕西格市,上班至少要花去一小時。”

埃默克林每天上班也要換乘多趟交通工具,時間都花在了路上。

在埃默克林的通勤中,等車排隊是個大問題,有時要花30分鐘到1個小時的時間。當隊伍長得超出平常時,他就到更遠點的車站坐車,那裏至少沒這麼擁擠。“與其等,我寧願花更多的錢,因爲如果我上班遲到了,我會損失更多。”埃默克林說,由於排隊太長,導致遲到罰款過多,他曾有個月工資只拿到一半。

埃默克林在去馬尼拉上班的火車上看手機,他常用乘車的時間閱讀新聞或起草當天的首發文章。“有時候,我真的必須把工作或休息帶到上下班的路上。”如果遇到出行高峯,他幾乎要花兩個小時才能到單位。

“我喜歡植物,所以每天早上洗澡前都會給它們澆水,照顧它們是種慣例”,埃默克林自家屋頂種植了許多綠植,這也是他暫時舒緩一下心情的地方。

改變不了交通,那就改換工作方式

53歲的費迪南德·譚是一位理財師和勵志演說家,他每週在大馬尼拉市及周邊地區的不同地點舉辦六到七場演講活動,每天至少在路上花四個小時。

譚先生在給自己關於理財投資的著作簽名。當他沒有演講時,會選擇在家處理事務,其下屬的全職和兼職員工也都在家工作。

譚先生還改裝了一輛麪包車,變成一間配有電源、電腦甚至足部按摩器的移動辦公室,以應對交通擁堵。“我在生活中總結出的一條真諦是,你無法控制的事情,要學會去適應。 我改變不了交通現狀,也沒有人真正解決交通問題,與其抱怨還不如努力把浪費的時間利用起來,提高工作產出。”

甚至連孩子的教育,譚先生和妻子也選擇在家進行,以最大化利用每天的時間。“我不希望她們每天花那麼多沒有效率的時間在通勤上,還不如多花時間與家人相處。因爲每天到家時,他們都已累得筋疲力盡。”

根據日本國際協力機構統計,由於交通問題,大馬尼拉市的日商業損失從2012年的24億比索(約3.06億人民幣)上升到2017年的35億比索(約4.5億人民幣)。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前段時間表示,解決大馬尼拉市的交通問題並不容易,而且這是他唯一未能兌現的競選承諾。

馬卡蒂市的高速公路上,乘客們在一輛擁堵的公交車上看電視打發時間。最近,杜特爾特總統批准了一項法律,鼓勵公司支持更多員工在家工作。同時,一項政府撥款1800億美元的公路、鐵路和機場等交通設施現代化項目上也有所進展,包括於今年2月27日開始建設的地鐵系統。然而,建築工程當下反而加劇了交通堵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