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到身邊很多工科老博士都得了創傷後應激綜合症。

自己的感覺是,這個辛苦他是分階段的。前兩年海量論文和自我否定,後兩年剛實驗寫論文到性格突變,沒有社交,有人交流也說不出自己的苦,做夢都是在論文和實驗,驚醒一身汗。四年沒睡過一天好覺,對旁人的微詞和議論異常敏感,常常想哭,發獃,莫名的認為自己是個白痴。

很多很多辛苦,多到不想說了。


謝邀……有多少學科就有多少種類型的辛苦,並且每一種都是不同形態的心理生理複合型辛苦。工科生羨慕文科生風花雪月,卻看不到人家成天抱著比字典厚的前人著作拚命啃努力總結寫論文的慘狀;理科生羨慕工科生出成果容易,卻忽略了科研狗們每天泡十幾個小時實驗室一群人搶儀器肝通宵還偶爾機器故障導致努力白費的絕望;工科生羨慕理科生不用成天實驗做無用功,卻選擇性失憶了探索科學前沿的艱辛和獲得回報前的超長投入期,以及這一期間遠超其他學科的無力感和自我否定。

搞科研說白了就是解決未知,可以是創出一條嶄新的道路,可以是修正拓寬已有的道路,可以是進一步解釋xx為什麼是對的好的,也可以是探索xx怎樣才能更對更好。但相同點在於,它們都要求科研工作者付出比同類型社會工作更多的心血和努力,因為學術界在開創,而工業界在跟隨。


長周期實驗沒人替班,最長自己一個人熬了三天三夜,不敢在躺椅上眯一會,怕一閉眼就錯過了時間,全靠紅牛、咖啡和茶撐著,有種要猝死的感覺,因為大腦已經不能思考了。結束後終於可以休息一下,想著在躺椅上休息一會兒,到點了再回去睡覺,結果一閉眼就從下午六點鐘直接到了凌晨兩點,還是凍醒的,中間幾個小時一點感覺都沒有。回到宿舍後躺床上一會又睡著了,從三點一直睡到下午三點,終於給補回來了……


如果問題改成讀博需要多辛苦,我想就按照「不會游泳的人落水之後痛苦掙扎」那麼苦來回答吧。

搞科研,沒那麼苦吧。


。。。。。。。。幹什麼不累。。


謝邀,很辛苦,隨時都想著,回家了腦子也沒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